切换到宽版
  • 61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今日端午节,今年三伏期间很热吗?[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266
金币
26400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8)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就迎来了端午节。端午节,也叫重五节、重午节、龙舟节,它是多个民族的节日,也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天象崇拜”和龙图腾祭祀。仲夏端午时节,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象征着“飞龙在天”。因此当时的南方百越族群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祖、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后来,端午节有了吃粽子、佩饰、画额、戴香包等习俗。


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天气如何了。我们的老祖宗发现,端午节这天的天气情况与三伏天之间有一定联系。关于端午节与三伏天,有一句老话叫做:“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今日端午节,今年三伏期间很热吗?接下来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关于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阶段,它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什么会这么热呢?从春季开始,随着太阳直射点渐渐北移,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地面开始吸收热量并慢慢积累,到了夏天,尤其是在三伏天来之前,此时地面已经有了大量的热量。到了三伏天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但地面之前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高峰并开始释放,再加上太阳辐射依旧很强,使得地面和近地面空气持续升温,从而气温不断升高,使得三伏天非常的炎热。


要知道,每年的三伏天并不固定,需要推算,那么,三伏天又是如何推算的呢?
三伏天的推算与干支纪日有关。干支纪日就是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的组合,一共有60组,用来纪年、月、日时,被称作“60甲子”。
三伏天的推算,与60甲子表中的“庚日”有关,在60甲子表中,庚日共有6个,分别是:庚子、庚戌、庚申、庚午、庚辰、庚寅。庚日与庚日之间,相差十天。
老话说:“夏至三庚入初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立秋一庚是末伏”。简单点说,入初伏的日子是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中伏的日子是在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入末伏的日子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这里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初伏和末伏的时间都是固定的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因此我们只需先确定出初伏和末伏的日子,就可以知道中伏的时间了。


今年夏至时间是6月21日,第3个庚日是7月20日,因此入初伏时间是7月20日,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我们可以得出,今年初伏时间是:7月20日—7月29日,末伏时间是:8月9日—8月18日,中伏时间便是7月30日—8月8日了。
虽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但到底有多热,我们却不知道。接下来我们就从农谚的角度了解下。“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今日端午节,今年三伏期间很热吗?一起看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端午节这天特别的晒,以至于龙舟表面都异常干燥,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非常炎热,这里的“青蛙跳”是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形容三伏天的炎热程度。
高温炎热的天气,会让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强,呼吸会消耗能量,导致有机物会消耗的更多一些,从而减缓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比如,水稻在高温环境下,呼吸作用加剧,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从而产量降低。
过高的温度也会破坏作物叶片中的叶绿体结构,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稳定性,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并且高温还会使叶片的气孔关闭,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进一步抑制了光合作用。
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蚜虫在高温条件下,繁殖周期会缩短,数量增多,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端午节这天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农田,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天气会稍微凉爽一些,农民们进行农事也会更顺畅些。
三伏天凉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有影响,凉爽的天气利于出行,避免了出门大汗淋漓的情况,也减少了中暑的情况,但也需注意防晒,以免皮肤晒伤。另外,在饮水方面,建议大家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能减缓口干舌燥的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端午节这天是阴天,阴云密布,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降雨量较多,农作物不会因为干旱而减产,将会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此外,频繁的降雨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这也说明三伏天会比较凉快一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端午节这天打雷,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三伏天“冷”,这里的冷并不是特别冷,因为夏季本就不会太冷,只能用凉爽来形容,这说的是该年可能比往年会更凉爽一些。


总结:“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今日端午节,今年三伏期间很热吗?如果端午节当天是晴天,预示着三伏天很热;如果端午节下雨、阴天和打雷,预示着三伏天较为凉爽。
1条评分金币+23
妞妞乐乐 金币 +23 - 06-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266
金币
26400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1
根据“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的民间谚语,结合当前气候背景和气象预测,2025年三伏期间预计将出现显著高温天气,具体分析如下:

一、谚语原理与端午节气象特征
谚语的科学逻辑
古人认为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的天气可预示三伏热势:

晴朗炎热:预示副热带高压强势北抬,三伏天易形成持续高温。
阴雨凉爽:则可能因冷空气活跃或降水偏多削弱高温。
今日(2025年端午节)全国大部晴热,如江淮、华南多地气温达35℃以上,符合“热”的特征。
2025年端午节实际天气
参考近期报道,多地端午活动均在盛夏高温中进行(如合肥幼儿户外活动、侗寨“盛夏粽头戏”),侧面反映当前已出现阶段性高温,与谚语“热”的条件吻合。

二、2025年三伏天高温预测
三伏时间与气候背景

初伏:7月15日-24日(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20天)
末伏:8月14日-23日(10天)
总长达40天,高温持续时间长。
全球气候背景:世界气象组织预警2025年或成史上最热年,叠加厄尔尼诺残余效应,增温概率高。
国内气象机构预测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夏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1~2℃,华北、华东、华中可能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
高温集中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中伏至末伏)为热浪峰值时段,长江中下游、黄淮地区需警惕持续性高温。

三、防暑建议与长期关注
重点防范时段

避免7月-8月午后(11:00-16:00)长时间户外活动,尤其儿童及老年人。
户外工作者需补充电解质,防范热射病。
动态跟踪权威信息
谚语仅为经验参考,具体高温强度需关注:

中国气象局每月发布的《气候预测公报》
地方气象台短期预警(如高温红色/橙色预警)。
今年三伏大概率“热力十足”
综合端午节晴热天气及气候预测,2025年三伏期间将面临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过程,公众需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并持续关注官方气象更新。

三伏天防暑降温小妙招
日常饮水与饮品选择
多喝白开水:炎热气候易使人失水,需确保充分饮水,白开水是不错的选择。要定时饮水,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可以消耗。
饮用富含电解质饮品:推荐饮用椰汁或运动饮料等富含电解质的饮品,同时减少咖啡因和高糖饮料的摄入,以防增加脱水风险。

喝防暑茶方:可饮用消暑茶方,如银花连翘茶方(金银花1g、连翘1g、鲜竹叶10g、鲜荷叶10g )、莲心淡竹叶凉茶(莲心、淡竹叶加水煮开)、藿香解暑茶(藿香叶10g、香薷叶10g、薄荷叶10g煮10分钟后待凉饮用)等,能解渴消暑。
喝薄荷茶:薄荷叶对防暑有帮助,怕热的人可以喝一些薄荷茶。
生活作息与活动安排
睡子午觉:在中午11点 - 1点,晚上11点 - 1点好好休息,起到养阴生阳的作用。睡子午觉前泡个脚、听舒缓音乐放松精神,早晨醒来后不要急着起床,做几个腹式呼吸。

避免烈日外出:尽量在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避免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寻找阴凉处,装备帽子、伞等防晒物品。
减少剧烈运动:夏天不要剧烈运动,容易中暑。可在早上进行短时间晨跑,回家后洗热水澡、多喝水。
室内环境调节
促进空气流通:利用空调、风扇等降温工具,促进居家环境的空气流通,营造宜人的居住空间。也可适时开启风扇或空调,促进空气流通,创造凉爽环境。

减少日照:保持居家凉爽,利用遮光帘或百叶窗减少日照。
放置绿植:在房间内放置绿植,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三伏天饮食养生指南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一年中重要的养生时刻。以下是三伏天饮食养生的相关建议:

饮食原则
清淡与均衡
三伏天期间,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多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毒。

因人而异与适量
无论是冷饮的摄入,还是热补的选择,都需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例如老人、小孩及脾胃功能较弱者,应格外注意避免大量摄入冷饮和冰淇淋;而对于非此类体质的人群,可适量、有节制地品尝冷饮。

益气生津与清补
三伏天人体出汗增多,新陈代谢旺盛,且暑湿偏重,人们常感食欲不振、身体疲惫。所以需要适当进补,以增强体力、提升抗病能力,策略上应益气生津,崇尚清补。

推荐食材与食谱
清热解暑类
三豆汤:由黑豆、绿豆等合用,有健脾祛湿、解暑清热之功。做法是将三豆洗净,用冷水泡半个小时,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伙焖煮大概四十分钟左右,豆香溢出、豆质变软后,加入适量的红糖即可。不过肠胃功能不太好的人群,特别是小孩,应少喝或不喝。
苦瓜炒蛋:材料为苦瓜一根、鸡蛋一颗。将苦瓜洗净切片状,鸡蛋打入碗中搅拌成蛋花,锅内放入适量的油翻炒苦瓜,待苦瓜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质变软时,倒入蛋花一起炒熟。苦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减轻身体负担。

益气滋阴类
山药排骨:三伏天人体排汗严重,钾钙微量元素流失严重,容易伤阴耗气,此时食用补血益气、滋阴养脾的食物很有必要。山药排骨是极好的滋阴食材,还带有补钙之效。做法是将所有食材洗净,排骨开水泡洗后祛除腥味及血丝,放适量的水在锅内焖煮排骨,水开后放入切好的山药,焖煮大概20分钟后,汤色变白、香味飘散,加入适量的盐和葱花即可。
补钾类
茶叶中富含钾,三伏天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此外,还可适量食用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安心养神类
常煮汤或熬粥时加入莲心、百合、枣仁等,有助于安心养神、改善睡眠、补充体力。百合、木耳、黑豆、五味子等食材也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可适当食用

其他饮食建议
适当喝汤
由于三伏天出汗多、代谢旺盛,适量增加喝汤的次数,有助于补充体内流失的津液。

食用杀菌蔬菜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

代茶饮
为了祛除暑湿、健脾开胃,可以泡制菊花、佩兰、藿香等代茶饮。

养生茶
可选用黄芪10g,炒白术5g,防风5g,菊花3g,藿香3g,蒲公英3g,陈皮3g,枸杞3g,当归3g,鱼腥草5g,甘草2g煎水或泡茶饮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6-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834
金币
27404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31
端午节与三伏天的天气预测

今天是2025年5月31日,农历乙巳蛇年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还与农业和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关于“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的说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伏天的定义与推算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根据干支纪日的排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因此初伏从7月20日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所以末伏从8月9日开始。中伏则从7月30日持续到8月8日。

农谚中的天气预测

根据农谚“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端午节当天的天气情况可以预示三伏天的炎热程度。具体来说:

1. 端午节晴天:如果端午节当天天气晴朗,没有下雨,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将会非常炎热。这种情况下,农民需要注意防旱,避免高温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2. 端午节下雨:如果端午节当天阴天下雨,预示着三伏天期间可能会有较多的降雨,天气相对凉爽。这种情况下,虽然凉爽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需注意防范因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

3. 端午节阴天:如果端午节当天是阴天,预示着三伏天期间降雨量较多,农作物不会因为干旱而减产,将会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4. 端午节打雷:如果端午节当天打雷,预示着三伏天会比较凉爽。这里的“冷”并不是特别冷,而是相对于往年会更凉爽一些。

今年端午节的天气情况

今天是2025年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根据当前的天气情况(假设为晴天),我们可以推测今年的三伏天可能会非常炎热。农民朋友们需要提前做好防旱措施,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对农业的影响

高温炎热的天气对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作物生长发育减缓:高温会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有机物消耗增加,从而减缓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

2. 叶绿素合成受阻:高温会破坏作物叶片中的叶绿体结构,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稳定性,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3. 病虫害增多: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蚜虫在高温条件下繁殖周期会缩短,数量增多,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结论

根据农谚“三伏热不热,就看端午节”,如果今天端午节天气晴朗,预示着今年的三伏天将会非常炎热。农民朋友们需要提前做好防旱措施,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06-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