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2回复

[猎奇]貂蝉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后,不久就羞愧自尽,关羽到底做了些啥?[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77
金币
476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749
斑龄
196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9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3) —

想必看过戏曲《斩貂蝉》的读者们,都会为貂蝉的结局感到黯然神伤: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之后,次日就羞愧自尽了,那么一些读者就会想入非非:到底关羽做了什么,才会让貂蝉无地自容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难题,首先我们就得搞清所谓“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后,次日就自尽了”这一描述出自何方?追根溯源,是出自杂剧《斩貂蝉》,全名为《关大王月下斩貂蝉》,明代中期学者赵琦美曾经收集200多种三国故事杂剧,其中《斩貂蝉》一剧赫然在列。对此,明末著名学者钱谦益曾经在他的《义勇武王安集·正俗考》之中明确指出:

“今内府《斩貂蝉》杂剧,谓(吕)布死后,貂蝉归于侯(关羽),巧言令色,侯怒而杀之。则初无此事。”
所谓“则初无此事”,钱谦益自然指的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也就是《三国演义》之中本来没有这件事情。从钱谦益的考证可以得知,《斩貂蝉》乃“内府本”,写《斩貂蝉》的作者英国就是明代中期人。
而从杂剧本名“关大王”来推断,由于明万历皇帝在公元1616年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振天尊关圣帝君”,而在此之前,历朝历代最高加封关羽的则是“王”,由此可以推断,《斩貂蝉》此剧诞生于1616年之前(明万历四十二年)。
而细查起来,貂蝉其人,在史书之中并无记载,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形象,罗贯中虚构的主体资料来自以下史书:
“……(董)卓又使(吕)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后汉书·吕布传》)“布见(刘)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而拜,酌酒饮食。”(《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吕布之妻到底是不是董卓的侍婢呢?以上史书之中都没有提及,没办法推断,不过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来推断,罗贯中是把董卓的侍婢和吕布之妻混合在一起写了,并且将其命名为“貂蝉”。由此可见,关羽和董卓的侍婢、吕布之妻都没有任何关系,那为什么后来《斩貂蝉》非要把关羽和貂蝉扯在一起呢?事实上,这也是事出有因的。
明末文人祁彪佳在《明剧品·斩貂蝉》之中称:
“《斩貂蝉》不经见,自是委巷之谈,然关公传注称,关羽欲娶吕布妻,启曹瞒,曹疑布妻有殊色,因自留之。则非全无谓也。”
祁彪佳认为,《斩貂蝉》的传说也并非“空穴来风”,是因为他发现《三国志·蜀记·关羽传》之中有这样一段晦涩难懂的文字:

“《蜀记》云: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自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这段文字由于记述过于简略,令人理解起来实在是颇为费解,关羽向曹操“乞娶”的到底是吕布之妻还是秦宜禄之妻呢?好像两者都能说过去的样子。不过好在《三国志·魏书》之中有关于这一段的描述:
“《献帝传》曰:(秦)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缘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毫无疑问,祁彪佳忽视了这一记载,将《蜀记》之中的文字理解错了,错把“秦宜禄之妻”当成“吕布之妻”。其实,误解的又何止祁彪佳一人?明清学者有很多都误解了这一段话的原意,那么《斩貂蝉》很有可能就是这一失误的主要产物之一。当然,不管《斩貂蝉》的作者有没有这一误会,但毫无疑问在貂蝉这一虚构的人物形象之中,又增加了秦宜禄前妻杜氏的身影。

《斩貂蝉》最初的剧情构筑,还算是简单:下邳城破之后,关羽生擒吕布,貂蝉和赤兔马皆为关羽所得。貂蝉夜入关羽帐中,向关羽谄媚,关羽怒斥之。结果貂蝉还是纠缠不休,言语轻佻,关羽“怒而杀之”。到了后来,貂蝉的结局也有了多种说法,在现今的京剧、川剧之中都有《斩貂蝉》,貂蝉最后的结局都不尽相同,其中应该恐怕就有“次日自尽”这种结局,但无论是哪种结局,宣传的思想都是差不多的。
归根究底,《斩貂蝉》的创作思路有以下两种:其一,为了弥补《三国演义》之中貂蝉结局的不足。三国故事经过民间艺术加工之后,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中可谓是“集大成”,但貂蝉这个美人最后却不知所踪,实在是令人十分遗憾。《斩貂蝉》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貂蝉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其一。
其二,在三国故事之中,关羽勇猛刚强,被世人所敬仰,历朝历代的封建地位对其封谥不休,几乎把关羽捧上了神的宝座。由于自古“红颜祸水”的封建思想作怪,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之中的角色,大多数都是不近女色,甚至这也成为了大英雄的一个特点。因此,像关羽这样人们敬仰的神灵,也自然不食人间烟火,随便和女人搅合在一起了。由于《蜀记》的记载使得关羽难免有“好色”的嫌疑,这样大大有损关羽这一“圣人”的形象,因此《斩貂蝉》这一戏曲正好掩盖了关羽的这些不光彩的事情,保全关羽的名节,让大家顶礼膜拜,这是《斩貂蝉》创作的第二个原因。

了解《斩貂蝉》创作的前因后果之后,所谓“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后,次日就自尽了”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并不是因为关羽对貂蝉做了什么,而是在作者虚构的笔下,貂蝉和关羽双双活成了人们所想要让他们成为的形象,所谓历史正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就是说这样一种情况吧。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前天 08: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448
金币
149149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2
  上文提到的戏曲《斩貂蝉》和其中关于貂蝉自尽的情节,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从上文提供的信息来看,这个描述并非出自《三国演义》原著,而是后来民间艺术加工和戏曲创作的产物。这种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一些特点。

  首先,貂蝉作为《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其命运结局在原著中并未明确交代,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空间。《斩貂蝉》等戏曲作品正是基于这种留白,对貂蝉的结局进行了各种演绎和想象,体现了民间对这一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其次,上文提到的"红颜祸水"观念对《斩貂蝉》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在封建社会,女性往往被贴上"祸水"的标签,成为男性失败的替罪羊。《斩貂蝉》中将貂蝉塑造成一个轻佻放荡、勾引关羽的形象,最终导致自尽,这无疑加深了对貂蝉的污名化和歧视。

  再次,关羽作为被神化的英雄人物,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崇敬地位。《斩貂蝉》中让关羽怒斥貂蝉、保持名节,正是为了迎合这种"英雄不近女色"的封建观念,塑造关羽的完美形象。这种创作思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理想化塑造。

  总的来说,《斩貂蝉》中关于貂蝉自尽的情节,并非历史事实,而是后人基于特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艺术加工。这种创作虽然丰富了貂蝉这一人物形象,但也存在对女性污名化、神化英雄人物等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貂蝉的结局,我们不妨抱以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她作为一个虚构人物,承载了太多历史的悲欢离合。与其纠结于她如何死去,不如关注她如何活过、爱过、抗争过。貂蝉的悲剧命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关于貂蝉的种种传说和演绎,虽然与史实有出入,但也体现了民间对这一人物的深厚感情。我们可以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保持理性的态度,辩证地看待其中的是非曲直。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08: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4013
金币
170384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7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2
关于貂蝉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后不久羞愧自尽的原因,主要有几种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说法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并非正史记载。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说法:

1. 关羽月下斩貂蝉说
在这个版本中,关羽在月下读《春秋》,貂蝉被曹操送来后在月下翩翩起舞。关羽认为貂蝉虽然身世可怜,但却先后跟随了多名男人,定然是有着祸国的本领。曹操出自好意将貂蝉送与自己,但他不能如同董卓和吕布一样沉迷于女色,可又无法对柔弱的女子下手,于是提起自己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对着地上貂蝉的影子砍去,以表示自己不愿和她同流合污。貂蝉感到非常气愤和失望,觉得自己没有颜面继续活下去,于是次日清晨便自尽于屋中。

2. 关羽痛斥貂蝉说
在这个版本中,貂蝉被送到关羽房内后,关羽痛骂貂蝉。他说貂蝉当年用美人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如今又想要故技重施,离间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所以自己不会吃她这一套。关羽听后没有继续为难貂蝉,但貂蝉回到房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任务失败(曹操可能是想利用她拉拢关羽),想到以后曹操还会继续利用自己的美色去达成目的,而自己无依无靠,不想要再过被人摆布的生活,所以选择自尽。

3. 貂蝉自身的觉悟
另一种说法是,貂蝉经历了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当晚便被送给关羽,貂蝉也知道曹操的心思。她想去引起关羽的注意,奈何关羽乃正人君子,虽近女色,但也有着自己的道德操守,他不愿为了区区一个貂蝉,而放弃自己的兄弟。看着眼前正气凛然的关羽,貂蝉也明白了许多。也许是因为饱经风霜的貂蝉被关羽感化,不忍再做他人的棋子,了却了此生。

总结
以上几种说法各有不同,但共同点在于貂蝉在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后,感受到了某种形式的羞辱或绝望,从而选择了自尽。这些情节大多出于文学创作,旨在突出关羽的正直和貂蝉的悲剧命运。在正史中,貂蝉并不存在,她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角色,因此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并不高,更多是作为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来欣赏。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08: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