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林黛玉病危时,贾母送去一份食物,王熙凤看到后:黛玉命不久矣[1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1485
金币
44312
道行
37009
原创
2211
奖券
4458
斑龄
131
道券
905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7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5-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2:59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的旋律一响起,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弱柳扶风的身段,还有动不动就掉眼泪的敏感劲儿。可仔细想想,林家也是书香门第、富贵人家,林黛玉咋就从小病怏怏,吃了一辈子药都好不了?就连贾母送她的一碗山药糕,都让王熙凤看了直冒冷汗,预感她大限将至。这背后藏着多少故事?咱们今天就来唠一唠。



从娘胎里带来的 “不足之症”:林黛玉的病根子

林黛玉的病,打娘胎里就落下了。她母亲怀着她时生了场大病,病气就传给了肚子里的孩子,这就是她 “先天不足” 的病根。好在小时候在林家,日子过得舒心,天天吃着 “人参养荣丸”,病情还算稳定。



可进了贾府就不一样了。第一次见面,贾母就瞧出这外孙女身子弱。得知情况后,贾母立刻吩咐:“按这方子抓药,好好养着!” 按理说,贾府财大气粗,又有外祖母护着,黛玉该慢慢好起来吧?偏偏她心思太重 —— 从 “黛玉葬花” 就能看出来,这姑娘骨子里透着敏感。父亲林如海去世后,她更觉得自己是 “寄人篱下”,整天郁郁寡欢。心病加上身病,再好的补药也救不了她。



药方偏方全试遍:林黛玉的 “吃药人生”

眼看着黛玉病情越来越重,王夫人从宫里请来了鲍太医,开了 “天王补心丹”。这边太医刚走,那边贾宝玉又冒出来了。宝玉对黛玉上心啊,四处打听偏方,结果整出个离谱的药方: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死人头上的珍珠…… 好家伙,这哪是药方,简直像在炼仙丹!可惜折腾了一圈,啥用都没有。



古人常说 “药补不如食补”,既然药不管用,那就换食疗试试。薛宝钗看黛玉天天吃药也不见好,就劝她:“别吃那么多药了,试试燕窝吧!” 为啥推荐燕窝?原来王熙凤、秦可卿生病时都靠它调养身子。宝钗还贴心地送了一大包燕窝,两人这才化解了之前的小矛盾。贾母听说后,大手一挥:“府里每天给黛玉送一两燕窝!” 可即便天天吃补品,黛玉的病还是不见起色 —— 毕竟病根太深,哪是几碗燕窝能解决的?



一碗山药糕,道尽薄命结局

贾母看着外孙女一天天消瘦,急得不行。突然想起秦可卿生病时,吃了 “山药糕” 胃口变好,赶紧让人给黛玉也送一份。巧的是,王熙凤撞见了这一幕。看着那盘山药糕,王熙凤心里 “咯噔” 一下 —— 这场景,和秦可卿临终前太像了!在贾母眼里,这是关心;在王熙凤看来,这简直是不祥之兆。



其实从一开始,林黛玉的命运就早已注定。她本是绛珠仙草转世,下凡就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贾宝玉)的灌溉之恩,用一生眼泪还他。如今泪已流尽,宝玉也娶了宝钗,她的使命完成了。就像她自己说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一梦,道尽人间遗憾

林黛玉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缩影。她有才情、有个性,却逃不过 “薄命司” 的宿命。那些吃不完的药、流不完的泪,都成了她短暂人生的注脚。难怪读者看到她香消玉殒时,无不感叹:好好的一个姑娘,就这么被病魔和命运拖垮了,实在太可惜!



或许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 它写的不只是儿女情长,更是对人生无常、命运弄人的深刻洞察。你觉得林黛玉的悲剧,最让你意难平的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林黛玉死后留下2瓶茶叶,贾母见后大吃一惊,知道自己活不长了!

在《红楼梦》这部气象万千的小说中,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那个多病而孤独的林黛玉了。她自小体弱多病,且性格孤傲、情感深沉,世间的温暖似乎都未能为她遮挡住那股从骨血里渗透出的冷意。她爱而不得,心中的忧愁和病痛交织,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可是,当她的生命刚刚在风中飘散,留下的却是给贾母的一份令人震惊的“惊喜”——两罐暹罗贡茶。



一听到“贡茶”二字,谁能不心动呢?可是,当贾母看到那两罐茶叶时,却非但没有露出期待的喜色,反而脸色大变,甚至忧心忡忡地感叹:“我命不久矣。”这其中的缘由,难道真如她所言,这两罐茶叶中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回到那日,贾府怡红院里气氛热烈,宝玉不小心烫伤了脸,贾母心疼至极,带着众人赶去探望,生怕宝玉受了伤。这时,出现了那两罐来自暹罗的贡茶,原本是件让人喜悦的事。即便是贾府的富贵家世,也未必能轻易享受到这样稀有的贡品。可是,尽管凤姐那一向精明的心思也知晓此茶非同凡响,然林黛玉却是首先开口,细声说道:“我喝着还可以,只是不知你们如何看待。”她的一番话,仿佛是对这俗世所有繁华与浮华的温柔批判。

而在她那细腻、孤傲的心中,暹罗茶的不同之处,似乎就如她那脆弱的身躯和孤独的灵魂,带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清冷与孤寂。宝玉、宝钗虽皆未曾多言,但他们的心中,或许早已没有了茶叶的香气与滋味,彼此间的种种心事,早已超越了这薄薄茶汤的解忧之力。



这一切发生在宝玉生日的庆典之时,贾府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充盈整个院落。可偏偏,潇湘馆里却显得分外冷清。林黛玉因身体不适,早早地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时,袭人端着一盏茶,轻声递给她,笑道:“姑娘,这是宝二爷特意吩咐送来的雨前龙井,您尝尝?”而林黛玉接过茶盏,抿上一口,虽是上等好茶,却无心细品,淡淡一笑,只道自己身体不适,不能多喝。



袭人心疼不已,黛玉自进入贾府以来,身体就一直不见好转,每日都需药石相助,然而她的病根似乎永远无法痊愈。贾母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然她的心病,恐怕是比肉体上的任何病痛都要难治得多。林黛玉本就身处他乡,身世的孤单与亲情的缺失让她更加脆弱。眼看着宝玉与宝钗越来越亲近,她内心的苦涩与矛盾早已无法掩藏。

她热爱茶香,喜欢那清幽淡雅,享受那清澈的茶汤带来的短暂宁静,可生活的无情却让她无法在这杯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慰藉。终究,这些茶叶无法解开她心头的愁绪,无法治愈她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时光流转,宝玉与宝钗终于走到了一起,成婚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击打在黛玉的心头。从那时起,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于在一阵凄凉的喘息声中,香消玉殒。



当这个消息传到贾母耳中时,她几乎是瞬间便感到了天旋地转。她跌跌撞撞地被扶到潇湘馆,看到那张曾经清丽无比的脸,如今已是冰冷寂静,再也无法叫她“外祖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感,几乎让她无法承受。



丫鬟们正忙着收拾黛玉的遗物,突然间紫鹃捧出了两个精致的瓷罐,哭泣着说道:“这是王熙凤前些日子送给姑娘的暹罗贡茶,她一直舍不得喝,说是留着……”贾母接过那两罐茶,手中的瓷罐散发着淡淡的茶香,却已再也无法让黛玉亲自泡上一盏,细细品味那清香。她的心在此刻完全崩溃,眼泪再也止不住,思绪万千。



这两罐茶叶,象征着她的所有遗憾和痛苦。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份失落的美好,更像是她心头的刺,深深地扎在了贾母的心上。她明白,这茶叶曾是王熙凤用来试探宝玉与黛玉关系的工具,而如今,黛玉的离世让一切成了过眼云烟。她深知,家族的衰败已无可避免,眼前这两罐茶叶,就如同那不再复盛的贾府,外表依旧精致光鲜,但内里却早已摇摇欲坠。



贾母望着窗外曾经热闹非凡的园子,心中涌起一阵阵无力的感叹。林黛玉的死,成为了贾府命运的又一重打击。她原本抱有的一线希望,也随着那两罐茶叶的失落而彻底破灭。



然而,尽管命运如此严酷,我们依然要从中汲取力量。林黛玉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无疑是充满了深情和高洁的。她如同那片茶叶,最终融入滚烫的水中,化作清香。在她的故事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丝属于自己的慰藉与启示。人生虽短,心灵的光辉却可永存。希望我们都能珍惜眼前,努力活得真切,活得精彩。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