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觉得台湾省仅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岛,没有多少人,经济表现也较为一般,但是,实际情况绝对不是这样的。
这个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小岛,却拥有足以媲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人均GDP高达3.23万美元,不仅甩开了许多国家,甚至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
到底是什么奥秘使得这个貌似普通的小岛在经济实力方面这般强大呢?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台湾,曾位列 “亚洲四小龙”,现在是高收入的经济区域,它的经济崛起历程,犹如一部浓缩的奋斗史,满是逆袭的精彩与奇迹的绽放。
你可能想不到,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经济底子薄,资源也不丰富,却靠着敏锐的嗅觉和务实的打拼,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彼时,台湾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充分发挥自身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接纳了大量欧美和日韩的订单。
说白了,就是先从“代工”做起,赚取第一桶金,你可能觉得“代工”没啥技术含量,利润也不高,但这却是当时最适合台湾的策略。
事实证明,台湾选对了路子,从最初简单的服装、玩具加工,到后来的电子、机械制造,台湾的制造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台湾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腾飞状态,GDP 增速迅猛提升,在 90 年代,一度占有当时中国大陆 GDP 的 43%。
你要明白,那时候的大陆,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而宝岛,已经成为了亚洲地区最耀眼的经济明星之一。
回头来看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你会发现,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台湾早期推出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还有后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都为其经济发展指引了道路,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保障。
从低端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再到现代服务业,台湾经济的每一次升级,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诚然,中国大陆与台湾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大陆作为人口大国,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结构都更为复杂,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更为繁多。
台湾经济腾飞与致命弱点
曾经的台湾,并非依靠高科技芯片为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其最为出色的产业实际上是服装纺织业。
在那个时候,电子产业于台湾的制造业当中,根本排不上号,产值连服装纺织业的一半都不到,直至 1986 年,台积电惊艳亮相,犹如开启了无敌模式,台湾的电子零组件产业得以迅速崛起。
说起来,台积电的出现,确实让台湾经济尝到了甜头,短短几年,电子产业就和传统产业平起平坐,甚至后来居上,成为了台湾制造业的扛把子。
如今,电子产品在台湾制造业中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其中半导体产业更是牛逼哄哄,产值稳居全球第二,妥妥的“护岛神山”。
不过,这所谓的 “神山” 也有让人不安的方面,台积电纵然强大,但说到底只是个打工的角色,给别人当嫁衣,挣得都是辛苦付出所得的钱财。
更为关键的是,台湾产业架构过度单一化,几乎将所有的鸡蛋一股脑儿都放进了电子产业这一篮子当中。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台湾经济的另一个致命弱点:严重依赖出口,数据显示,台湾电子产品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往大陆市场。
这种对外在过度依靠的发展模式,致使台湾经济恰似立在悬崖边缘,一个不小心便会坠入万丈深渊。
想想看,如果有一天,国际市场风云突变,或者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台湾的电子产品出口受阻,那整个经济岂不是要凉凉?
当然,台湾当局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现状,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喊着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科技产业可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积累,更别说台湾还面临着能源和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这些都是卡脖子的难题。
说白了,台湾经济就像一个患上“依赖症”的病人,短期内很难摆脱对外部市场和单一产业的依赖。
想要根治这种“病症”,台湾当局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否则,台湾经济这棵“摇钱树”,迟早会被自己压垮。
台湾经济转型困境
进入21世纪,台湾经济增速放缓,曾经的优势逐渐消失,曾经的"领头羊",现在却面临着被超越,甚至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尴尬。
数据往往最具说服力,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台湾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其 GDP 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态势,从先前平均 8% 至 9% 的增长速度,猛然降至 0.12%。
更扎心的是,曾经远远被宝岛甩在身后的中国大陆省份,如今GDP总量一个个都追上来了。
2012 年的时候,广东、江苏一些省份在经济实力方面都超过台湾,而广东更是一骑绝尘,该年其 GDP 总量为 9040.46 亿美元,差不多是那时台湾(5215.58 亿美元)的两倍。
更为让人难以释怀的是,在 2017 年,河南省的 GDP 竟然也超过了台湾,曾经作为 “亚洲四小龙” 之一的台湾,如今在大陆省份的排名里,只能位居第六,曾经的荣耀光环,现今却成了 “被时代遗忘的泪水”
他们的经济为何会走到今天?
高度依赖外需拉动、出口导向型经济,这就是台湾经济最大的软肋,几个拳头产品,电子、通信,产业结构单一,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陷入被动。
产业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当地的制造业,多年来,始终停留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发展阶段,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说白了,实际上就是没有核心优势和技术创新,在全世界企业链重构的洪流中,被卷入其中的滋味可不好受。
与此同时,大陆经济的迅猛崛起,给台湾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曾经的 “小跟班”,如今变为 “庞然大物”,双方你追我赶,局势已然发生逆转。
面对困境,台湾并非没有出路,科技创新是关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除此之外,大力培育内需市场,增强国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乃是刻不容缓之事,毕竟,自身实力强才是关键,内需市场实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基石。
当然,加强与大陆的合作,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利用大陆市场和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大陆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共同前进。
"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放在如今的台湾经济上,显然不合适,深化改革,刻不容缓,提高政府效率,改善营商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未来,台湾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新时代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在创新、融合、共享中寻求新的增长点,是摆在台湾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