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超1500亿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解决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840
金币
167974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图片来源:林志佳拍摄)
“我们看机器人好不好,就看他走直线,走不直线的机器人不一定就好,走歪的不一定不好,将来大家也可以以此评价,主要因为它是综合基础能力的体现。”
钛媒体AGI获悉,5月9日举行的傅利叶十周年庆典暨首届具身智能生态峰会上,火山石投资创始合伙人章苏阳表示,社会上开始对机器人公司有“老、旧”的分类,老机器人公司从已有产业基础向机器人领域过渡,新机器人公司做具身智能。而通用具身智能竞争激烈,开源可能是趋势,企业做通用技术和具体解决方案结合收费模式,可能是未来落地的方式。
实际上,近期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赛道爆火,机器人产业再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公开数据估算,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本质上是在解决“人和机器怎么相处”的核心命题。AI与机器人技术都在不断发展、相互结合,未来会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同时,硬件的本体也在不断地成熟,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朝商品化方面去走。最后,大量的产品需求也在不断诞生。
顾捷强调,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将会是加速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产生“机器人的GPT时刻”,当然希望是越快越好,比如,希望3年到5年能够去实现这个目标。而傅利叶将去追求创造以人为中心的具身智能。
康养+人形是机器人的最终归宿?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全球每4个老年人就有1个中国人,按照联合国有关老龄化的划分标准,中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且国内超过75%的老年人至少身患一种慢性病。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规模和人力资本总量在下降。据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指出,2023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6481万人,比2022年的87556万人减少1075万人,比2013年减少5473万人。同时,2022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9.72岁,中国劳动力人力资本总量按当年价值计算为886.1万亿元,相比2020年下降超2成。
因此,“银发经济”、“康养”等新词成为新趋势。截至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疗、养老等领域一系列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实际上,机器人的本质是解放人类双手,提供陪伴、展示、替代部分劳动力等作用。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当前制造业面临冲击,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大家不想去养老院,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人形机器人来解决。今年预计将生产1.5万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各行业,去年产值达27亿,过去三年的行业发展速度超过新能源汽车。
而当人形机器人有了“智慧”,“具身智能”概念也就由此诞生。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AI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江磊认为,随着具身智能技术不断进步,导览、商超服务、康养中的非接触交互、送药等场景可以应用机器人产品,而从ChatGPT到DeepSeek迭代,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时间表,具身智能也可能在未来实现类似的迭代发展,预计2030年,具身智能可能进入消费者家庭。
顾捷曾对钛媒体AGI表示,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挑战就是运动智能、认知智能,需要变成通用智能。而运动智能是傅利叶在做,那么认知智能是需要大模型支撑。
顾捷认为,从动作来看,目前中国人形机器人已进入领先状态。人形机器人有望落地实现一些通用场景任务,而且可以简单和人做交互。

傅利叶创始人、CEO顾捷
傅利叶于2015年在上海张江成立,起家时便着手于康复机器人领域,目前业务涵盖人形机器人核心业务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公司的GRx系列人形机器人目前已推出GR-1和GR-2两款机型,覆盖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应用场景,此前还发布了小尺寸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也是其首款开源的人形机器人。
今年1月,傅利叶完成新一轮融资,E系列融资⾦额合计近8亿元,投资方包括Prosperity7 Ventures、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和张江科投等。
随着这10年的不断发展,傅利叶康复机器人已经进入到了3000多家医院、300个智能康复港、服务60多个国家数百万患者。顾捷表示,团队在思考康复的下一步要跟什么样的技术去结合,那么恰恰是AI的技术,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将会使得康复养老这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顾捷强调,傅利叶一边做康复一边做人形,二者并不冲突,反而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
他表示,傅利叶并不是简单地分为康复板块和人形板块,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具身智能赛道。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占比在未来会发生变化,并且会有各种不同形态的机器人立项研发。以前大家看到的可能是穿戴型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它们穿在人的身上,还有一些类似手臂的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训练。而人形机器人是个很好的交互场景,可以与患者进行很多有价值的交互,比如陪着患者做康复运动训练等。
“未来机器人的形态种类会比较多,不会单纯地按照人形和非人形来分类,而是根据产品的实际价值和效率来定义其形态和功能。”顾捷提出立足康养、聚焦交互、服务于人的下一个十年核心战略,他表认为傅利叶要做的,是最懂交互、最有温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顾捷坦言,2020年,傅利叶开始投入研发执行器,2021年又用执行器搭出了不同形态的本体,从机械臂,到四足狗,到多足机器人,到火星车。直到2022年,傅利叶第一台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终于走起来了。

“现在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当时,特别特别煎熬。从立项之初,我就知道这个项目会非常烧钱。但真做起来,才发现它比预期的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一度,连我自己都产生了动摇,认真考虑过是不是该及时止损。尤其是到了2022年,当时整体的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都特别艰难,医疗赛道更是压力山大。很多投前沿项目的投资人都对人形不报任何乐观评价,觉得这只是个会走路的大玩具而已,何必烧钱。”顾捷称,在这些声音里,真正让他坚持下来的,一方面是研发团队的专注和持续突破;另一方面是康复业务销售团队对他的力挺。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傅利叶的第一台原型机,每一个零件,每一行代码背后,都是康复同事们的支持。没有他们,哪怕我有再大决心,这个事情也绝对成不了。”
作为傅利叶的投资人之一,章苏阳认为,从完全意义上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来看,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狭义”的具身智能应用。但从发展角度看,AI 解决了分析问题,从一般 AI 到超级AI(大模型),实现了自主思考和决策。而具身智能的好处是能将决策与现实场景结合,傅利叶从康复领域起家,在康养领域有一定优势,在新的智能技术加持下,人形康养机器人有发展潜力。
10年后全球人形机器人规模超4000亿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预估销售量达2400台(指具有双臂、头部和双腿形态的机器人),而2025年的市场销量将达到7300台,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4亿元;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进入快速起量期,有望达到200万台左右,届时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400亿元。
从全球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 63.39 亿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然而,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依然处于早期阶段,面临包括机器人数据出现匮乏,AI与硬件如何更好融合以及机器人市场落地较弱等诸多挑战。
上海大学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李静表示,具身智能技术这两年备受关注,作为专家学者也面临挑战。团队做机器人本体研发多年,结合人工智能,在医疗机器人方面有十年基础。技术前沿主要有几个方面:

  • 第一,操作模型与通用大模型不同,大模型是具身智能新范式,包括环境感知、决策和执行。人形机器人因具备泛化能力成为热点,基于模型数据基础和强大执行力,实现更多功能。
  • 第二,从机器人专业角度,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是重点。当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存在短板,比如小脑功能完善,站立行走只是一方面,在非结构环境下,提升泛化能力,包括人机功能绑定下的安全性和全身运动柔性控制的突破,是长期过程,这也限制了应用场景。
  • 第三,在康养等场景中,人机共同环境下,数学模块结合很重要,结合工业基础,切入工业场景,替代部分工业体系,有望实现超大模型过程。同时,在康复场景中,注重交互性,比如医疗陪伴师等场景,基于通用大模型,提供情绪价值。

李静认为,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人形机器人站立行走,其实只是在短期持续下面的一个部署状态,真正长期在应用场景下站立行走、执行任务,需要在非结构环境下强化泛化能力,提升运动控制,实现高爆发、稳定性,以及在人机共融环境下实现安全、柔性控制的技术突破。
相对于这两年兴起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傅利叶成立十年之久,如何实现长期商业价值,对社会释出更大的责任和能力,是摆在傅利叶团队下一个十年的新课题,也是顾捷提出下一个十年战略的原因之一。
“机器人是能够去照顾人的,是最终要服务到人的,无论是陪伴,还是枯燥的康复训练,还是终究有一天能进入家庭、进入各种各样的场景,机器人一定是要有温度的,会和人类一起交互的。”顾捷称。
对于如何实现上述十年战略目标,顾捷表示,要分三部分来进行优化迭代。首先要让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更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在传感感知层面进行布局。而在思考层面,要与大模型公司合作,并自研与运动控制功能相关的小脑模型,让机器人具备很好的运动能力。此外,在技术战略上,顾捷强调要把机器人的执行部分做好,自研的执行器需要在更小的尺寸下提升更大的力量,不断增强执行能力。
活动现场,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了“具身智能康复港”揭牌仪式,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康复医疗场景的应用标准建设、康复方案共创、科研攻关等展开全面合作,致力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同时,傅利叶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优势互补,开展联合研发、人才培养与场景共建;此外,傅利叶还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在康复医疗和产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
“真正通用机器人的GPT的那一瞬间现在还没有保证,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大模型那样的成熟期,但是这个曙光已经看到了。它不是一个10年、20年的事情,它就是一个3-5年的事情。我们往往会高估半年到一年技术的进展,往往也会低估一个技术3-5年的进展。”顾捷强调,人形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距离已越来越接近。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840
金币
167974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1
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应对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这为解决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据公开数据估算,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上,还包括技术的进步和产品多样化。例如,傅利叶公司推出的GRx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经应用于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多个场景。

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预计到2025年,主要制造业将面临近3000万工人的缺口。人形机器人如优必选的WalkerS1已经开始在工厂中实训,能够进行目视质量检查、搬运包裹、使用电动螺丝刀拧紧螺丝、组装零件和分类组件等任务,有望缓解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智能护理机器人被视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行方式之一,通过搭配护理机器人,可以让一名护理人员照看更多的老人,从而缓解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

技术进步与未来发展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正在解决“人和机器怎么相处”的核心命题,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预计将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概念也正在发展中,未来可能会进入消费者家庭,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中国机器人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正在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203
金币
146515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1
您好,看来您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很感兴趣。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机器人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赛道爆火。

2.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养+人形机器人成为新趋势。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医疗养老等领域需求将大幅增长。

3. 人形机器人的本质是解放人类双手,提供陪伴、展示、替代部分劳动力等作用。预计2030年具身智能可能进入消费者家庭。

4. 傅利叶作为人形机器人的代表企业,业务涵盖人形机器人核心业务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目前已推出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5.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面临数据匮乏、AI与硬件融合、市场落地较弱等挑战。

6. 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形态种类会多样化,根据产品的实际价值和效率来定义其形态和功能。

7. 傅利叶立足康养、聚焦交互、服务于人,致力于成为最懂交互、最有温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8. 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但目前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总的来说,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在技术、数据、应用等方面不断突破。傅利叶作为代表性企业,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未来有望在康养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继续交流探讨。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