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551814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4。盛唐歌(66):杜甫的诗⑦。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他在替百姓呼号。杜诗中著名的“三吏”、“三别”,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再来看看其中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篇幅限制,请参见 .. (2025-10-31 22:2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5。盛唐歌(67):杜甫的诗⑧。《无家别》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 .. (2025-10-31 22:2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5。盛唐歌(67):杜甫的诗⑧。《无家别》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 .. (2025-10-31 22:28)
UID: 49709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7。盛唐歌(69):杜甫的诗⑩。稍觉安慰的是,虽然只身一人,在本地总比远离家乡不知所归好些吧。可是又一想,家乡已一无所有,无所留恋,远近都一样,无所谓了。他又想起已经死去五年的母亲,生儿得不到孝顺,母子都留下刻骨的遗恨。人生到了这种无家可别的程 .. (2025-11-01 06:5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8。盛唐歌(70):杜甫的诗⑪。“三吏”、“三别”使人们想到:是谁把百姓弄到这个地步?自然是那些当权者们的腐败导致的。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未传到长安时,杜甫写过一首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以唐玄宗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奢侈淫 靡的生活进行了尖 .. (2025-11-01 06:5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29。盛唐歌(71):杜甫的诗⑫。“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极度的不平,使诗人写出近乎控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诗句。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写他回到奉先县家中的情形:“入门闻号啕,幼子饥 .. (2025-11-01 06:58)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30。盛唐歌(72):杜甫的诗⑬。悲痛之余他想到,自己做为小官僚,既不缴纳赋税,也不从军打仗,生活中尚且充满酸辛,那些平民百姓的苦难就更可想而知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杜甫写了著名长诗《北征》,深深忧虑“乾坤含疮痍”的全国动乱形势,阐述 .. (2025-11-01 10:23)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31。盛唐歌(73):杜甫的诗⑭。杜甫的写亲友间真挚情感的诗,也非常动人,如《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篇幅限制,省略)参、商是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的两颗星星,比喻朋友难得相见。 (2025-11-01 10:24)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32。盛唐歌(74):杜甫的诗⑮。在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与阔别多年的老友聚会在灯光下款叙离情;青春时光匆匆过去,彼此看到对方的鬓角都已花白。诗中写到相见的惊喜,儿女的礼貌,招待的热情,饮酒的畅快,最后写到即将分别的怅惘,处处透出美好深挚的情感 .. (2025-11-01 10:24)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33。盛唐歌(75):杜甫的诗⑯。杜甫的律诗成就最高,历来被承认是律诗的楷模。我们读他《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nb .. (2025-11-01 12:0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134。盛唐歌(76):杜甫的诗⑰。这是杜甫晚年滞留在夔〔kuí傀〕州时写的。时值秋天,霜露过后的枫树林枯叶纷纷凋落,隐天蔽日的巫山巫峡气冷天清,愈加萧索森幽。长江中涌起连天的波浪,想望中的塞北天地间仍布满争战的风云。 &n .. (2025-11-01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