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猎奇]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自尽?殷墟考古后发现其中真相![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361
金币
54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9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36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其实并没有电视剧当中发生过如此多的战役,反而仅仅只有牧野一场战役。
更令人疑惑的是,商纣王只输了这一仗就选择自尽了,这也不免让人疑惑,难道这一仗的影响就如此之大?直到千年之后,对殷墟考古,真相才浮出水面,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牧野之战,首战即决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进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随后五万大军向朝歌进军,这也预示着牧野之战拉开了序幕。
听到周军集结的消息,纣王慌忙集结军队准备迎敌。这一场战役,纣王集结了十七万军队,而周军仅仅只有五万人。
从人数上来讲,可以说商军占据了绝对优势,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周军大获全胜,商军一路溃败。因为战斗仅仅只持续了一天,商军就全面溃败,纣王看着大势已去,就返回朝歌,独自登上鹿台,自 焚而亡。商朝就此宣布灭亡。

然而在影视剧当中,为了衬托周军的英勇无畏,在剧中描述的商军和周军的战斗不仅仅只有牧野之战,可在真实的历史上,商军也就仅仅只和周军打了一场牧野之战就宣布灭亡了。所以说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那为何仅仅一场战斗,商朝就宣布灭亡了?纣王为什么不接着反抗就选择了自 焚呢?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肯定是周军太过于勇猛,外加商军大部分都是奴隶和战俘的原因,所以导致牧野之战,商军一触即溃。
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记载,周军一开始就派遣了几百名精兵上去挑战商军,结果商军一触即溃,阵脚马上就乱了。周武王抓住机会,率领主力部队直接冲进商军当中。而商军中大部分都是奴隶和战俘,一看局势不对,立刻就选择了逃跑。

当时商军唯一有作战能力的也就只有少数忠心于纣王的禁卫军,但面对已经崩溃的军队,这些禁卫军和纣王即使有心杀敌也无力回天,最终只能看着最后一道防线被周军突破。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算前线的战事溃败了,纣王也完全没有必要自 焚啊,他只需要逃到朝歌,接着死守就行了,毕竟周军就算气势汹汹,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攻破朝歌城吧?
所以纣王只需要稍微坚守一段时间,等到自己的主力部队从东南回来,说不定还有和周军一战的把握,更何况,就算前线的军队溃败了,朝歌城内依旧有大量的守军,只要纣王下令,能够抵御住周军的进攻就给予重赏,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商军还是有希望的。

那纣王为何会在牧野之战之后就立刻自 焚呢?甚至连挣扎都不挣扎一下?难道牧野一战,直接将纣王打得道心破碎了?
对于这个疑问,直到殷墟考古,才知晓其中的答案。殷墟考古给出答案
根据对殷墟遗址的考古研究,工作人员发现其实当时的城墙基本上都是用夯土构建的。虽然相比较后世的古城墙来讲,防御力很差,可在当时来看,这已经是最好的城墙了。
按照这样来讲的话,商军只要依靠城墙来和周军进行消耗作战,那商朝还真不一定会灭亡。为何商军没有这样做呢?疑惑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考古工作人员,难道是当时的周军手里有什么攻城利器?

随着对于殷墟遗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考古学家也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原来当时的朝歌并没有设置防守用的城墙,所发现的城墙遗址只不过是内部宫城的,这根本就没有什么防御作用。
既然不修建城墙,其他空余的地方用来干嘛呢?不可能全部是居民区和皇宫吧。其实除了居民区和皇宫之外,朝歌剩下的土地基本上就只有一个作用——修建坟墓。
比如妇好墓就是在殷墟遗址当中发现的,此外还有大量的墓葬。当时的下葬方式大多是人牲人殉制度,有着不少的祭祀坑,主要可以分为人坑,动物坑,器物坑三大类。

这样看的话,纣王确实没有办法,牧野一战失败就意味着朝歌不保了,这也难怪纣王会选择放弃。而对于周武王来讲,牧野之战也是一场豪赌,五万周军已经是自己的全部家当,如果不能做到一击溃敌的话,那很有可能引火自 焚的就是自己。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个疑问没有被解答。纣王为什么不选择放弃朝歌呢?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商军的主力部队此时都在东南作战,如果纣王放弃朝歌,选择直接去找主力部队的话,之后说不定还能打回来。为何纣王没有这样做呢?无颜见父老,纣王的悲剧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人最看重的就是气节。在那个时期可从来没有出现过弃城而逃的国君,纣王即使昏庸,他还是有点气节在身上的。

同时他也清楚一个道理,如果自己丢弃朝歌去东南找自己的主力部队的话,那很有可能发生一件毁自己名节的事情。十七万大军打不过五万周军,本来说出来就已经很羞耻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弃城而跑就更加丢脸了。就算自己跑到了东南,找到了主力部队,那他们能接纳自己吗?
本来商朝人就对纣王充满了不满,再加上纣王还在政治上对商朝的权贵阶层进行了排挤,所以就算纣王厚着脸皮跑过去,人家也不一定认。
为啥这么说呢?在当时世袭制度的社会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由贵族阶层来担任的。而纣王登基之后,提拔了一大批非贵族人才,其中就有在《封神榜》当中有名的黄飞虎。但官职就只有这么多,那非贵族人才来了,必然会影响到贵族阶层的利益。

此外,纣王还大力推行改革,用各种方式让各族人口开始脱离族群,从而纳入到自己的统治,这在当时就触犯到了各族掌权者的利益。
因为在当时虽然所有的部族表面上都听命于王,可实际上部族只是表面上奉承王而已,所有的族人是不会听命于王的,而是听命于部族,这对于王的统治来讲是威胁,但对于部族来讲是好事。
而纣王的做法就是将各部族的族人直接听命于王,而不是听命于部族。并且只要贵族阶层当中有人敢提出抗议,纣王就会立刻用严刑处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纣王残忍的原因。

在如此做法之下,纣王已经将商朝的贵族阶层全部都得罪完了,所以他如果跑去找主力部队,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主力部队的问责。
而周武王敢直接起兵反抗纣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知道了商朝的其他贵族势力不会帮助纣王,并且也赌一把纣王不会去找主力部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0393
金币
132536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7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01
牧野之战确实是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商朝的结束和周朝的开始。正如您提到的,这场战役是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的典型例子。商纣王在这场战役中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商纣王选择自尽的原因,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看,有几个可能的解释:

1. 政治孤立:纣王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导致他与贵族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在牧野之战失败后,纣王可能担心即使逃到主力部队中,也不会得到支持,甚至可能面临更多的背叛和反对。

2. 军事失败:牧野之战中,商军的迅速溃败可能让纣王意识到大势已去,即使逃回朝歌,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周军的勇猛和商军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纣王失去了继续战斗的信心。

3. 城墙防御缺失:殷墟考古发现,当时的朝歌并没有设置有效的城墙防御,这意味着即使纣王想要坚守朝歌,也没有足够的防御工事来抵御周军的进攻。

4. 气节问题:在那个时代,国君的气节非常重要。纣王可能认为,作为一个国君,弃城而逃是一种极大的耻辱,这与他的自我认同和当时的价值观相冲突。

5. 心理打击:牧野之战的失败可能对纣王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他感到绝望,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天命,无法再继续统治。

综上所述,纣王选择自尽而不是继续抵抗或逃跑,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战役的影响之大,不仅因为它决定了两个王朝的命运,也因为它揭示了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