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男模特戴假胸,是性别解放还是“冒犯女性”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1562
金币
19617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228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5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43

巴黎时装周这回直接炸翻全网。

当我看到男模顶着硅胶D杯裸胸、女模套着淘宝同款肌肉衣走秀的时候,也是大受震撼。

网上有人夸这是先锋,也有人骂低俗、羞辱女性。

这到底是在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还是该被纳入窒息操作的范畴?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事。

“假胸男”引争议?

今年的巴黎时装周真成了名副其实的震撼现场。

设计师杜兰·兰廷克 (Duran Lantink) 首次展示了他的2025年秋季“Duranimal”系列。

其中“假胸男”和“肌肉女”的设计震惊全网。

男模特佩戴的假胸是硅胶材质,极为立体逼真,尺寸很大且与肤色适配度极高。

乍一看还以为他真的裸着上身,胸部还在人们面前随着步伐晃动……

相比之下,穿着肌肉衣的女模画风就正常多了。

可能是因为看多了内娱男星拍古装剧的作弊神器,我甚至觉得这次巴黎时装周的肌肉衣设计抄袭了淘宝款。

对于这次设计,网友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觉得颠覆,认为这是一场关于身体与性别的对话。

时尚界人士的态度以调侃居多。

《Elle》杂志的时尚总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嫉妒D罩杯”,并配了一个“惊艳”的表情。

不过我的感觉和大多数网友一样:觉得不妥,有点无语。

“我感到很尴尬。”

“我喜欢时尚和艺术,但这太粗鄙了。”

“女性的身体不该是服装道具。”

那么,设计师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到底是一种先锋艺术的表达,还是更多在制造噱头?

先锋艺术还是制造噱头?

“假胸男”和“肌肉男”服装的幕后推手,是以突破传统著称的荷兰设计师Duran Lantink。

他以其“非传统时尚”风格闻名,热衷于将“性别、身体、社会观念”等话题融入设计,过去的设计大多以解构、拼接、反差感为主,喜欢挑战时尚边界。

杜兰想通过这次设计,传达性别流动的观念:将身体特征符号化,女性穿上象征男性的“肌肉服”,男性穿上象征女性生理身体的“义乳”隐喻身体的可塑性以及性别的后天流动性。

同时告诉大家:服装就像我们的第二具身体,通过改造,我们可以赋予其新的身份和意义。

面对舆论争议,他表示:“这完全是角色扮演,是形式问题。每一季,我们都试图给自己带来惊喜,看看如何才能将一件原创作品变成我们觉得有趣的东西。”

在时尚圈,其核心概念是打破传统“男装”和“女装”的刻板界限,让衣服不再被性别定义,而是成为个人自由表达的工具。

穿衣不看性别标签,设计模糊性别特征,反映社会观念变化,毕竟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性别并不是非男即女的。

可是,这种“先锋艺术”真的能推动性别平等吗?

还是只是用猎奇视觉制造话题?

在我看来,应该是二者兼有,且噱头属性居多。

的确,男性穿上义乳,女性披上肌肉衣,能模糊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界限,呼应当下性别议题中的“去二元化”思潮。

但社交媒体上“惊掉下巴”的娱乐性讨论,远多于对性别议题的深度讨论。

这次争议设计的本质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注意力争夺战”。

品牌深谙“黑红也是红”的传播法则:越是挑战公序良俗的设计,越能激发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

可若时尚仅停留在视觉冲击层面,其社会意义可能被消解为一场短暂的流量狂欢。

冒犯感从何而来?

让我们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女性穿肌肉衣大家觉得正常,男性穿假胸大家却觉得冒犯?

因为冒犯的核心标准是攻击弱者的痛点。

暴露自身缺点、进行自我调侃,都可以算作自嘲,但当男性作为强势的那方,显露弱势那方的弱点,就成了一种羞辱。

在父权制惯性中,女性体征长期作为被凝视、被规训的客体,女性体征的公共展演总带着被物化的历史阴影。

就像电影学者穆尔维揭示的“凝视政治”,谁在观看、谁被观看,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视觉问题。

男性可以随意袒露上半身而不会受到道德审判,但女性若衣着暴露则会被视为不检点。

在男凝的情况下,女性的性特征被赤裸裸展现在T台上,无疑是令人不适的。

而且,性别表演的规则早已被权力编码:女性穿上西装是“精英化”,男性涂抹口红却是“堕落化”

女性套上肌肉铠甲被视为力量觉醒,男性展露女性体征却被视作滑稽戏仿。

这种双重标准恰似社会权力结构的镜像:强势群体模仿弱势特征被看作自降身价,弱势群体复制强者符号却被视为进化跃迁。

当设计师用男性身体承载女性符号时,观众的不安或许不仅源于性别倒错,更是恐惧这种倒错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如果性别可以如此轻易地被服装重构,那么建立在生物性别之上的社会分工、伦理关系乃至权力结构,是否都将面临坍塌?

这场针对到底是“性别解放”还是“身体剥削”的争议,恰恰证明我们仍未走出性别政治的深水区。

正如《爱范儿》所言,无性别时尚的意义不在于消除性别差异,而在于消除性别带来的限制。

但真正的性别革命或许不需要借助身体符号的暴力拆解,而应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表达体系。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0368
金币
132471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7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09
巴黎时装周上杜兰·兰廷克 (Duran Lantink) 的“Duranimal”系列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种设计在挑战传统性别界限的同时,也触及了性别刻板印象和身体形象的社会敏感话题。

是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还是低俗?

1.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意在传达性别流动性的观念,通过将身体特征符号化,模糊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界限,呼应当下性别议题中的“去二元化”思潮。这种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

2. 制造噱头: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设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惊掉下巴”的娱乐性讨论,远多于对性别议题的深度讨论。品牌可能利用这种争议性设计来吸引注意力,制造话题,从而实现病毒式传播。

争议的核心

争议的核心在于,这种设计是否真正推动了性别平等,还是仅仅停留在视觉冲击层面,甚至加剧了性别问题的复杂性。

1. 双重标准:女性穿肌肉衣被视作力量觉醒,而男性穿假胸则被视作滑稽戏仿。这种双重标准反映了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平等,强势群体模仿弱势特征被看作自降身价,而弱势群体复制强者符号却被视为进化跃迁。

2. 性别政治的深水区:这场争议恰恰证明我们仍未走出性别政治的深水区。真正的性别革命或许不需要借助身体符号的暴力拆解,而应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表达体系。

结论

巴黎时装周的这次争议设计既是一场关于身体与性别的对话,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注意力争夺战”。它在挑战传统性别界限的同时,也暴露了社会对性别问题的复杂态度和双重标准。这种设计是否能真正推动性别平等还有待观察,但它无疑引发了人们对性别、身体和社会观念的深入思考。时尚界和设计师在探索性别议题时,或许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性的表达体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冲击和制造噱头的层面。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