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其实上是管理人才,王熙凤的盖世之才都是陪衬 [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1371
金币
40538
道行
37009
原创
2177
奖券
4458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6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5-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23



《红楼梦》一书中,林黛玉这个角色,一直给人一种柔弱、敏感、多愁善感的娇弱女子形象,让人们认为她只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病娇躯,并没有其他的过人之处

但却不知道林黛玉在三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甚至比之凤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林黛玉除了才气之外都有哪些过人之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管理方面

说到王熙凤,大家是再熟悉不过。凤姐不仅人长的漂亮,在管理这个诺大的贾府也很有能力,每天忙的是不可开交,但殊不知林黛玉在这方面则更胜一筹。

首先就是林黛玉得到了王熙凤的认可。据《红楼梦》记载:王熙凤一个人管理不过来,于是就想找一个人来帮助她共同管理。

先提到贾宝玉,凤姐说他不是那个材料,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算要他,也是不顶用,随后又提到了大奶奶和二奶奶,凤姐认为她们更不中用,还不是“自己人”信不过。

其次又提到了四姑娘和兰小子,凤姐说他们太小,根本不适合,环儿就更不适合。



这期间她特意提到两个人,认为他们有能力帮助她,这两人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但是因为和贾府都有着不菲的关系,不好插手,何况林黛玉弱不禁风,薛宝钗不敢做主。

这话潜意识就是在说林黛玉比其它人都适合,甚至比薛宝钗都强,但是碍于其与贾府的关系和她那柔弱的身躯,这才没让林黛玉来帮助她。但是她的内心是认同林黛玉的能力的。

据红楼梦记载:当时薛宝钗、李纨、贾探春等人举办宴会,所有人都开欢呼雀跃,只有林黛玉一人远离众人,并开口说道:“你们常常嫌弃别人夜晚聚会、喝酒赌博不好,现在你们不也成为了你们口中嫌弃那样的人了么?这样如何管理别人,让下人们信服呢?”

这说明什么,林黛玉严于律己,能够以身作则,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会让众人信服,这足见林黛玉的管理能力非凡。



再有就是林黛玉将潇湘馆管理的很好。潇湘馆内一片谐和,完全没有其他地方那样的乌烟瘴气,勾心斗角,有的全是互帮互助的正能量。丫鬟下人们也不出去惹事,相比其他院子屋内的种种,林黛玉在这方面要强上太多了。

再加上林黛玉将屋内的众人都培养的很好,书中没少表述紫鹃、袭人、鸳鸯、晴雯等人的机智伶俐,尤其是紫鹃智斗赵姨奶奶借衣服那段,更是书中堪称经典。

再说紫鹃,紫鹃是后来才跟随的林黛玉,一个后来人都能对林黛玉掏心掏肺,为之思虑,更是担心她的身体情况和感情问题,事事为林黛玉着想,足可见林黛玉的个人魅力。能让下属信服,这也能说明林黛玉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这些人之所以能独当一面,完全是因为受林黛玉的影响,林黛玉懂得放权,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不用向王熙凤那样事事躬亲。

选用贤能,各司其职才是王道,一个好的领导者只需要管理好直接下属,剩下的小事交由众人负责,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累。林黛玉的境界明显要比其他人高上一筹。

理财方面

林黛玉常常给人一种清高的印象,但是大家忽略了她在理财方面的能力。其实林黛玉在这方面不输王熙凤,甚至比王熙凤都要强。



据《红楼梦》记载:贾宝玉和林黛玉聊天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你家三丫头(贾探春),倒是一个机灵的人,让他管些事,倒也本分的很,换做别人早就耀武扬威了起来。”贾宝玉回答道:“你不知道呢,你生病的期间,他将家里管的很好,分工合作,管理很严,平常一些不好的事都没有了,心里是最有算计的,不只是机灵而已了。”

这时林黛玉说的是什么?“要这样就好了,咱家中最近花销太多了,虽然我不管事,但是闲暇时间,我也替你们简单盘算了一下,花的多,挣得少,入不敷出,长久这样的话家里也承担不住。”

贾宝玉听说笑着说道:“再怎么入不敷出,他也不会短了咱们的吃喝。”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林黛玉说的话,她闲暇时间,还只是简单算了下。要知道当时的贾府可不是一般家庭,是当时有名的名门望族,这么大的一个家族,一般这种事都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的,而且通常还不止一个,每人负责一方面,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工作量。

而林黛玉只是通过简单的观察和计算,就能得知贾府的大概情况,甚至还能预测出将来会入不敷出。这就不一般的,放在现代的话已经能算的上经济学专业的高材生了。如此一个精于算计的人理财能力自然不可小觑。

其次,据《红楼梦》记载,林黛玉她的父亲是朝廷官员,掌管的还是盐务,这需要极强的理财能力,也间接说明林家家学渊源,林黛玉耳濡目染学到一些简单的知识,应用到这小小的贾府中是完全够用的。



这在书中就有过透露。当时贾府的小姐贵人们每个月都有月钱,也就是零花钱,这些钱是为个人所有,多用来买胭脂水粉和打赏下人。可贾探春这般有能力的人都需要央求贾宝玉帮她在外面买些小玩意,这说明贾探春是并不富裕的。

但是林黛玉就从受到过影响,甚至还多次给院内的丫鬟们分赏钱。这也能说明她在理财方面有着独特见解。反观王熙凤掌管诺大的贾府,却出现了种种问题。

人情世故

最后林黛玉在人情世故方面显然要比凤姐强的多。

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年仅六岁,一句话也不多说,处处小心,十分谨慎,在见到王熙凤的时候,贾母介绍王熙凤为泼皮辣子,让林黛玉称呼其凤辣子就好。



可林黛玉这刚见过凤姐一面,就这样称呼人家的外号不好,这外号只有家人长辈才能称呼,她一个小辈显然是不能这样叫的,于是就改口称其为嫂。这样保留了王熙凤的面子,也给众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当府中王夫人让林黛玉上炕而坐时,林黛玉并没有选择上炕,而是选择了东边一个椅子坐了下来。

这说明什么,林黛玉小小年纪就懂的尊卑礼仪,临窗大炕是主人、是身份高的、辈分大的人才能坐的。而林黛玉知道自己是小辈,不能坐坑,故选择了椅子,这说明林黛玉懂礼仪,有教养。

到了饭后,府中下人端茶上来的时候,林黛玉没有先动手,而是等众人行动之后,才发现这茶根本就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饭后漱口的,这才她才动了起来。小小年仅就有如此心思,说明其不凡。



还有当老夫人问念过书没,她说读过一些,问读什么书,她说刚读过《四书》。她反过来问老夫人,府中家人都读什么书,老夫人回道,没读书,只认识几个字罢了。

后来贾宝玉回家见到林黛玉问她的时候,她却说没读过,只认得几个字。这就不一般了,放在现在来说这属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在老夫人那里得知他们都没怎么读过书外,就顺着说道自己也没读过,保留了贾宝玉的颜面,足见林黛玉为人之精明。

同时林黛玉对府中下人很好,潇湘馆的下人经常能分得赏钱和林黛玉赏赐的小玩意,甚至就连来潇湘馆传话,送东西的下人都会得到林黛玉的赏赐。姐妹们需要什么,只要她有的她都会给。

当林黛玉生病的时候,薛宝钗曾给她带来了燕窝粥,让她吃掉,这样好的快,可林黛玉却拒绝了这份好意,随即说道:



“我如今这个样子,请大夫看病,又开名贵药材,已经花销够大了,如今再吃燕窝粥,麻烦人,恐怕会惹人非议,虽然老夫人他们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府中那些下人会在背后议论的。他们连老夫人最疼爱的宝玉都说,何况是我呢?”

后来府中下人主动送来燕窝粥,林黛玉好生招待,还给予了其赏钱,就此堵住了下人们的嘴。由此可见林黛玉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

结语

可能大家都会被林黛玉柔弱的身子而误导,殊不知她才是书中的大才,这管理、理财和人情世故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

薛宝钗的“热毒”究竟是什么病?作者说得实在太隐晦了!

都说《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朵解语花,温柔大方、知书达理,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还得了一种怪病,叫“热毒”,这病可不是什么上火发炎,而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还得吃一种叫“冷香丸”的奇药才能缓解。

而“冷香丸”的配方更是相当复杂,四季的花蕊、雨露霜雪,还得挑特定的日子收集。

不的不说,作者其实说的太隐晦了,这“热毒”就只是身体上的毛病吗?那“冷香丸”又真的能治好薛宝钗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冷香丸:压制“热毒”的冰雪

对于这个病,薛宝钗自己也说过,这“热毒”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打小就吃药,可就没见好过。最后还是机缘巧合,得了个和尚给的“海上方”——冷香丸,才算勉强压制住了病情。

可你要是真把这“热毒”当成普通的发烧感冒,那可就太天真了。

咱们先来看看这“冷香丸”的配方,制作相当的复杂讲究。需要用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冬天的白梅花,每样都要取最新鲜的花蕊,还得在春分那天晒干研磨,一样都不能少。

更夸张的是,还得收集雨水那天的雨水、白露那天的露水、霜降那天的霜和小雪那天的雪,这简直比登天还难。最后还得用黄柏煎汤,才能把这“冷香丸”送下去。



看到这儿,大家是不是也觉得这“冷香丸”更像是暗黑料理,而不是治病的良药?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冷香丸”还真有点门道。又是白花,又是雨露霜雪,再加上那清热解毒的黄柏,分明就是一副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良方。

而且书里也说了,薛宝钗这人“体寒怯热”,说明她本身就是湿热体质,容易上火、出汗,所以这个“冷香丸”还真有点对症下药的意思。

但问题是,薛宝钗这病,真的只是身体上的“热”吗?脂砚斋老爷子在批注里一语道破天机:“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啥意思?其实说白了,就是薛宝钗这“热毒”,不是身体上的毛病,而是心里的“火”太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欲望太强,野心太大,以至于影响到了身体健康。



所以说,这“冷香丸”治的不是病,而是心病。那些珍奇的药材,就好比是各种外在的条件,用来压制薛宝钗内心熊熊燃烧的欲望之火。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欲望,能让薛宝钗如此“上火”呢?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您的理解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薛宝钗的“金蝉脱壳”

其实薛宝钗看着温婉大方,实则还是有一些小心思的。她的“热毒”,说白了,就是对权势的渴望,这股渴望就像熊熊烈火,让她坐立难安,不得不四处寻找“冷香丸”来压制。



说到这“热”,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那夏日午后毒辣辣的太阳?在古代,这“热”不仅能形容天气,还能形容那些炙手可热的权贵。

就拿书里的贾雨村来说,每次描写他来贾府“抱大腿”,那背景总是“烈日炎炎”,烘托出他急不可耐、趋炎附势的丑态。

有意思的是,薛宝钗和这“热”,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书中第三十二回,贾雨村顶着大太阳来贾府拜访,这时“烈火烹油”的贾府,对急于攀附权贵的贾雨村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巧的是,薛宝钗这天也“大毒日头下”往怡红院来,还笑说贾雨村“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这话听着是在讽刺贾雨村,可仔细一琢磨,薛宝钗自己不也是顶着烈日往这边赶吗?



更别提第三十六回,大伙儿吃完西瓜解暑,林黛玉都懒得动弹,以“洗澡”为由推辞了去怡红院的邀请。可薛宝钗呢?偏偏就挑这个时候去了,还进了贾宝玉的卧室,撞见了他穿着单薄的睡衣熟睡的模样。

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还被撞见“衣衫不整”,怎么能不让人传出闲话。

这两件事,看似毫不相关,其实都在暗示,薛宝钗和贾雨村一样,都是“热”的追逐者。只不过,贾雨村的“热”是赤裸裸的,毫无遮掩的,而薛宝钗的“热”则隐藏得更深,也更“高级”。

她渴望的,不仅仅是嫁入豪门,更是要成为人上人,拥有掌控一切的权力。



所以说,薛宝钗的“热毒”,其实就是她那颗不安分的心。她想要摆脱命运的束缚,想要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众生。

这股欲望,就像烈火一样,在她心中燃烧,让她无法平静,但也让她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被掩埋的雄心壮志

很多人可能觉得,薛宝钗整天在荣国府里和一群姐妹们吟诗作对、做做针线,怎么会是有野心的人呢,其实那是没有看懂她。

毕竟薛宝钗可是个有“野心”的姑娘!不信咱们来分析一下她那首著名的《临江仙·柳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句词,表面上是在说柳絮随风飘荡,实际上却暴露了薛宝钗内心深处的渴望。她渴望的,可不是什么岁月静好,而是像柳絮一样,借助外力,一飞冲天,实现自己的抱负!

想想看,一个从小就爱看各种“闲书杂书”,甚至连佛经医典都研究过的姑娘,怎么可能甘心一辈子被困在深宅大院里,只做些相夫教子的琐事?

她劝贾宝玉要“远离杂书”,可自己却对那些“禁书”如数家珍,这说明什么?说明她骨子里其实并不排斥那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只是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她劝林黛玉多做针线,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在那个时代,女子想要“上青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薛宝钗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条看似稳妥,实则充满无奈的道路:依附权贵,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努力扮演着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甚至不惜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去迎合那些“正统”的价值观。

但是她真的甘心如此吗?

她那首《临江仙·柳絮》,或许就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她渴望自由,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成为一个依附于男人的附属品!

只是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如何“上青云”?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也是薛宝钗最终的悲剧。



金钗雪埋的悲剧

都说“林黛玉是水做的,薛宝钗是雪做的”,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林妹妹是真性情,爱恨分明,敢爱敢恨,活成了不少人心里的“白月光”。可宝钗就像一块捂不化的冰,永远都是那么冷静克制,让人捉摸不透。

要说这两个人,其实都挺让人心疼的。林黛玉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薛宝钗呢?则是“机关算尽”却把自己给算计了进去。

她早早地接受了现实,用“冷香丸”压制了自己的“热毒”,也等于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真心和梦想。

明明有一肚子才华,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样子,明明渴望爱情,却不得不把真心藏起来,用“贤良淑德”的面具来伪装自己。



她就像一朵被冰雪覆盖的花,空有美貌和才华,却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也许这就是“冷香丸”的最终含义:它压制了“热毒”,也冰封了灵魂。

其实也可以说薛宝钗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人一直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从小就被灌输“三从四德”的思想,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她们的价值,只能通过婚姻来体现。嫁个好人家,就是人生赢家,嫁得不好,就一辈子抬不起头。为了能够“嫁得好”,她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努力学习各种“讨人喜欢”的技能,比如琴棋书画、女红厨艺,甚至还要学会察言观色、八面玲珑。

可是这样真的会幸福真的获得自己想要的吗?其实也不尽然。



结语

所以说,薛宝钗这“热毒”,哪是什么身体上的毛病,分明是那个时代强加在她身上的枷锁!那“冷香丸”看着是治病的良药,实际上却是压抑天性的毒药,让她一点点失去自我,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头美人”。

可悲可叹吗?但这就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的真实写照。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们就像是被风雪掩埋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经凋零甚至被摧残了。

这可能才是作者隐晦的想要通过薛宝钗的故事,告诉咱们的最终答案。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