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77岁啦!不同版本人民币大揭秘
人民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解放区的石家庄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我国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各套人民币的情况:
第一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1948年12月1日 - 1953年12月陆续发行,于1955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
基本信息: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是史上版别最多、式样最丰富的人民币。最大面额为5万元,最小为1元。其中,5万元面额的纸币有两种,正面图案分别为新华门和收割机,一般称为五万元收割机、五万元新华门。票面图案既有反映工业、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场景,还有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等。
200元面值版别:200元面值一共发行了五个版别,分别是200元颐和园、排云殿、长城、炼钢、割稻。不同版别的发行量、存世量和收藏价值不同。例如,200元颐和园全新单张价值在4000元左右;200元排云殿存世量极少,全新单张价值在6万元左右;200元长城全新单张价值在2500元左右;200元炼钢全新单张价值在2500元左右。
第二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1955年3月1日 - 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当时3、5、10元由苏联代印,该三种券种于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其余券种于1998年12月31日起停止流通,其中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
基本信息:共11种面额,较为特殊的是设置了叁元这个独特的纸币面额,目前存世量极少。为了便于流通,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由此主辅币制度正式建立。设计的主题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主景图案展现了工业、农业、交通等经济建设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