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3回复

[猎奇]皇位也能心甘情愿地让出去?李宪为何会将皇位让给唐玄宗李隆基?[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361
金币
54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9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6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08) —

让皇帝李宪,本名李成器,其乃是李隆基的长兄。其人年少有才,成年后痴迷于音乐。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先要知道,李宪和李隆基的出生时间。李成器出生于公元679年,而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这就是说李成器比弟弟李隆基年长六岁。李治在世时曾将皇孙李成器封为永平郡王。公元684年,武则天将皇帝儿子李显废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大唐新帝,同时武则天还将李成器的生母刘氏立为皇后,将李成器立为太子。

虽然李旦名义上是皇帝,但当时的朝政大权,依然由武则天一人独断。李旦、李显父子等于是变相被武则天幽禁在了皇宫中。根据时间推算,成为太子并被祖母幽禁于宫中时的李成器,年纪应为六岁。两年后,武则天降旨昭告天下,她表示会将朝政交由李旦主持,她自己则会深居后宫。李旦知道这是母亲在试探自己,于是他便上表推辞,请求母亲继续临朝主持朝政。眼见儿子李旦很是识时务,武则天便顺水推舟继续把持朝政。正是在被武则天幽禁期间,李成器迎来了自己的弟弟李隆基。这就是说幼年时的李成器曾亲眼目睹,父亲与祖母,关于皇权的勾心斗角,而尚在襁褓之中的李隆基,自然无法体会到皇权争斗的惨烈。

公元690年,御史傅游艺率百官及关中九百名百姓,联名上表奏请武则天,登基称帝。深知傅游艺的联名请奏,是得到了武则天授意的李唐皇族子弟以及一众外戚便也开始,纷纷上表劝武则天称帝。眼见大势所趋,李旦便请奏母亲称帝,并请母亲赐给自己武姓。最终武则天如愿,登基称帝,同时武旦的身份也被降为了太子,移居东宫,随之李成器也由太子身份降成了皇孙。失势成为太子后,李旦成为了武氏子弟的眼中钉,肉中刺。随之在武氏子弟的怂恿下,朝中酷吏开始打压李旦父子。

在李旦成为傀儡皇帝之前,李成器还曾得知一件事,亲眼目睹另一件事:一、听闻伯父李贤被祖母废除太子身份后毒杀。二、目睹,另一位善待自己,曾想将自己封为蔡王的伯父李显,也被祖母废除皇帝身份,改封庐陵王。这就是说李成器经历过伯父李显,父亲李旦被祖母废去皇位的全部过程。

他深知祖母心狠手辣的手段。虽然有很大可能,李成器因此而怨恨祖母,但他对祖母武则天的畏惧是要远远大于怨恨的。另外也因为目睹了祖母与父亲之间,关于皇位争斗的惨烈,李成器便对皇位不太感兴趣。与兄长李成器,曾亲眼目睹祖母的狠辣不同。五六岁时的李隆基,只是听闻了伯父、父亲被祖母逼迫逊位的传说。,并未亲眼目睹。换言之没有兄长经历的李隆基,对祖母武则天是只有怨恨没有畏惧。

公元710年,李隆基携手兄长李成器、太平公主发动唐隆宫变,诛除韦后一党,拥立李旦复位。当时的李成器可以不在乎皇位,但身为李唐皇族中的一员,他是必定会为父亲复位出力的。一场腥风血雨过后,李旦再度成为大唐皇帝。随后李隆基又对姑母太平公主举起了屠刀。作为武则天、韦皇后帮凶的太平公主,固然应该被李隆基诛杀,但这会给李成器留下什么印象?李隆基与祖母武则天一样,都是为了皇位不念亲情,不择手段的人。

目睹了多次骨肉相残的李成器,深知父亲李旦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自己本就无心皇位,如果再不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说不定兄弟相残的一幕会再度上演。于是李旦在册立太子时,李成器主动表明态度:英武果敢的弟弟李隆基,更应该被立为储君。李隆基知道兄长让出太子之位,就等于是将皇位让给了自己。于是登基后的李隆基便投桃报李,依然让兄长李成器身居高位、掌握大权。

结束语:李成器之所以会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李成器无心皇位,李隆基对皇位充满野心。二、多次目睹亲人之间为争皇位,骨肉相残的李成器视皇位为祸端,对皇位不感兴趣。三、李唐皇室,历经四位皇帝却发生了三次骨肉相残的一幕,剩下的李唐皇室子弟已经不多,李成器不愿再与弟弟李隆基骨肉相残。四、李成器痴迷于音乐无心皇位,他觉得大唐需要的未来皇帝,是杀伐果决的李隆基,而不是自己。《旧唐书》记载:在李旦准备封李成器为太子时,李成器主动痛哭谦让。李唐王族、朝中众臣眼见于此,便纷纷劝谏李旦,李隆基有功于社稷,理应被立为太子。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昨天 08:4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0368
金币
132471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7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24
上文提供的信息非常详细,关于李宪(李成器)和李隆基的出生年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李成器对皇位的态度等历史背景都描述得很清晰。根据您的描述,以下几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李成器(李宪)会让出太子之位给弟弟李隆基:

1. 个人志趣:李成器本人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对皇位并无太大兴趣,这使得他更愿意让出太子之位。

2. 避免内斗:鉴于李唐皇室内部多次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李成器不希望与弟弟李隆基之间再发生争斗。

3. 政治考量:李成器意识到大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而李隆基展现出的英武果敢更适合担任未来的皇帝。

4. 李隆基的影响力: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发挥了重要作用,拥立李旦复位,显示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这使得他在朝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5. 李成器的谦让:根据《旧唐书》记载,李成器在被考虑立为太子时主动痛哭谦让,表现出他对皇位的不渴望。

6. 朝臣的支持:朝中众臣也认为李隆基有功于社稷,应当被立为太子,这也反映了当时朝中对李隆基的普遍支持。

综上所述,李成器让出太子之位给李隆基是基于个人兴趣、避免内斗、政治考量以及朝臣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李成器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当时唐朝政治局势的复杂性。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8:4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2763
金币
156856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4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2:48
关于李宪(李成器)主动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唐玄宗)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和多方史料分析如下:

一、政治环境与权力斗争的现实压力
李隆基的功绩与势力优势
李隆基在710年的唐隆政变中主导铲除韦后集团,立下核心功勋,赢得朝臣支持。其军事力量(如与“万骑”禁军的关系)和身边的政治集团远超李宪,形成实质性的权力优势。
避免重演玄武门之变的悲剧
李宪深知唐朝皇位争夺的血腥历史(如李世民杀李建成、李承乾与李泰之争),若强行争位可能引发兄弟相残,甚至身败名裂。他选择主动退让以保全家族稳定。
二、李宪的个人经历与性格特质
早年压抑的宫廷经历
李宪幼年经历武则天废黜其父李旦、囚禁皇族的阴影,6岁成为傀儡太子,后又目睹母亲刘氏被武则天杀害。这些经历使其厌恶权力斗争,更倾向于远离政治漩涡。
淡泊权力的性格倾向
李宪成年后多次拒绝封王(如唐中宗时期的蔡王爵位),坚持保持低调2。他痴迷音乐艺术,无心政事,认为李隆基的果断更适合治国。
三、朝局需求与李宪的主动选择
朝臣的拥戴导向
唐睿宗复位后,朝臣普遍认为李隆基的军事才能和杀伐决断是结束政局动荡的关键,李宪缺乏政治根基和拥护者。
李宪的主动让位决策
李宪以“立贤不立长”为由,多次涕泣固请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甚至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危则先有功”的儒家伦理说服朝野。此举既顺应时局,也避免自身卷入后续争斗(如太平公主之乱)。
四、历史评价与后续影响
李宪的让位被唐玄宗视为“让皇帝”的典范,其主动避让不仅化解了潜在的政治危机,也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这一行为在唐朝权力交接史上罕见,体现了李宪对时局的清醒认知和个人智慧。

综上,李宪的让位是个人性格、政治现实与历史教训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心甘情愿”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08:4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022
金币
197
道行
187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58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05-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08:41
政变的时候就掌握了军队,他父亲当皇帝的时候,朝堂都是他的人,不是他当皇帝谁当。
1条评分金币+3
wowoni 金币 +3 - 昨天 08:4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