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红楼梦》爱情当中所体现的禅道:一切皆成空 吧 [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1347
金币
39778
道行
37009
原创
2177
奖券
4458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6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5-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52



一说到佛教,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无欲无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有人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红楼梦》中那么多纵情于声色的男女竟然还会和佛教产生关系?



在作品开篇就这样写道,女娲补天被弃掉的一顽石,被抛在青埂峰下,因有灵性而自嗟自叹,恰逢一僧一道来到青埂峰下,这块顽石便想要让他们带着他去下界走一遭,享受一下人间的富贵荣华,心向往之。从这第一回开头便可以看出《红楼梦》与佛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红尘当中的确有些美好的乐事,但这些事情却不是永远存在的,最后也只会乐极生悲,到头来一场空,这一开场就表现了色空的观点,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后空空道人再次来到了青埂峰之下,这块石头经历了凡间的种种事情,终还是一切归零,后面一首偈语“无才可以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神传”。



文中的色空便是佛教当中所说的色相,延伸一点则是《红楼梦》当中的情情爱爱,吃喝玩乐,骄奢淫逸,但是这一切的人世间的繁华,男女之情,无论是受尽爱情的折磨,还是享受过爱情的甜蜜,走到最后终究是如幻如梦,化为一场泡影,所以说这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而空空道人这个名字也是大有深意,属于点睛之笔,点名了空色观的深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宝玉因色而入红尘,黛玉报恩还眼泪

前文所说青埂峰下这一顽石指的就是贾宝玉,他便是女娲补天之时落下的那一块顽石,由一僧一道带着他入了凡尘,经历了红尘当中的那些“乐事”,就像是《西游记》里猪八戒所经历的情劫一般,而后情缘斩断遁入空门。他常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我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他从小就生在女孩子中间,在女孩儿中间长大,年满周岁抓阄的时候因抓的是胭脂水粉,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也不受贾政的待见,认定他将来就是酒色之徒,他来凡尘的原因便是享受红尘中乐事的。



他对贾府中的女孩儿也是出奇的好,无论是对她的姐姐妹妹还是对贾府的丫鬟奴才,他都是一视同仁,他虽然是富贵人家的大少爷却没有一点少爷脾气,他会记得给丫鬟们留着她们最喜欢吃的点心,被欺负了之后他还会给他们出头。



而让宝玉最喜欢的那个女孩还是黛玉,他最关心的也是黛玉,黛玉和他有前世的姻缘,黛玉作为一颗绛珠仙草不断得到青埂峰下宝玉前世的浇灌得以存活,要还报宝玉一生的眼泪,这可能也算是前世的因果关系吧,这种因果不像是白娘子和许仙为了还报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而是还报宝玉她一生的眼泪,这种因果表明报恩不一定就是做夫妻,还给他的只能是他曾经给仙草浇灌的水化成了黛玉一生的眼泪。这种因果也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禅悟,和你最有缘分的不一定是你的妻子,这种因果观点在当时也是很不受人欢迎的,就像我们看到一个悲剧,往往会感叹为什么男主和女主不能在一起,甚至会有作者会突发联想,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般,将黛玉写活,然后和宝玉续上自己的那段情缘。



太虚幻境:虚幻才是她们真正的归宿

太虚幻境的出现算是贾宝玉的一场春梦,而关于太虚幻境,听起来像是来自道教,但是细细琢磨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的所见所闻其实就是和佛教的色空观念是类似的。关于宝玉为什么会入太虚幻境“司人间之风月情债,掌尘世之痴男怨女。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核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而太虚幻境旁边的对联则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穿过牌坊是一座宫门有对联云“厚地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太虚幻境看着就像是说的大观园当中的事情,金陵十二钗的结局,男女之间的风流债,但是它其实是应了虚和幻罢了,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正如前面所说的“空”。



而与太虚幻境相对应的则是大观园,大观园就像是一个人间的“极乐世界”在这里女儿们可以开诗会,在这诺大的大观园当中,最难过的便是那个“情”字,他们在这个“实境”当中流连忘返,但是这个“实境”却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他们真正的归宿却是在那“幻境”当中,进入幻境当中的他们才算是真正的超脱,达到“色即是空”的境界。



因果轮回

小说开篇就写道贾宝玉的前世是女娲补天的的一块石头,因为羡慕红尘的生活才让一僧一道从青埂峰中将他带出去,经历人世间的事情,最后这块石头上记载了他在人间的经历又回到了青埂峰下,这便是一个轮回,宝玉的前世是青埂峰下的石头,后来他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便又回到了青埂峰下。而林黛玉也是如此,她本是一棵绛珠仙草,在三生石下被神瑛侍者所灌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的前世,为了报恩,她要以自己的眼泪还上。



所以在林黛玉进了贾府以后,宝玉才觉得“好生奇怪,到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妹妹我曾见过的”,都说他说的是痴话,疯话,殊不知他们的确见过,他们在前世见过,他们在前世便有一段缘分。

最后便是经历过痛苦之后的超脱,爱情的苦痛,离别的苦痛,生活的苦痛,身世的苦痛等等,红楼梦中的人大都经历过这些苦难,男生最终却都脱离了苦海,这也算是表现了其中的禅道。

--------------------------------------------------------------------------------------------

王熙凤得了血山崩,为何瞒着大家?看看她这病是怎么患上的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角色在通篇中的比重非常大,作为贾府中的核心人物,她与贾府内外的许多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她既是贾母的心腹,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还是贾宝玉的表嫂,这种多重身份使得她成为了贾府内部各种关系的纽带。

不过,即使是她这样一个果断、泼辣的女子,在封建社会,也会有不为人知的苦楚,比如王熙凤曾经患上血山崩,身心遭受重创的时候,她不但没有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反倒选择了隐瞒,一个人承受了所有。

那么,只是患病而已,她为什么要隐瞒,仔细研究发现,原来和她患病的原因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精明强干的“凤辣子”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女中豪杰,以其果敢、泼辣与精明强干的性格特质,在贾府的庞大舞台上独领风骚,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

她不仅是贾府日常事务的实际掌舵人,更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一抹亮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手段,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比如林黛玉初来贾府时也是王熙凤的第一次亮相,只这一次她就将社交场合中的游刃有余展现的淋漓尽致。

文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以及她丝滑的情感转换描写都使得她这个鲜活、泼辣、精明的管家人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了,这只是她的初次露面,王熙凤的雷厉风行可不止这一处,她对事物的判断力以及行动力都是非常迅速的。在贾府这个庞大的家族体系中,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棘手的问题,她总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

无论是处理家族内部的纷争,还是应对外来的挑战,她都表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的决断力。例如,在秦可卿的丧事中,王熙凤临危受命,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将这场葬礼办得既体面又周全,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赞誉。

这种果敢决断、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封建礼教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抢眼。而且她性格直率,言辞犀利,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在礼教森严的贾府,这样的性格无疑是一种异类,但她却凭借这种泼辣的性格,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她对待下人既严厉又公正,不容许任何懈怠和疏忽;对待长辈则既尊重又巧妙周旋,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赢得了长辈的信任。她的泼辣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深刻洞察之上。

当然了,她最厉害的本事还得是精明强干,这是她最为人称道的特点之一。在贾府的日常管理中,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人的心理和动机,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同时,她还具备出色的协调能力,能够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还可以在各种利益冲突中找到平衡点,从而维护贾府内部相对的和谐稳定,足见其应变能力有多强,难怪她虽然辈分不高,却能深得贾母偏爱,还能独揽贾府的管家大权。



不过,王熙凤再强势,也不过是个女子,在那个封建的大环境下,她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从一堆男子中脱颖而出,所以,王熙凤看似辉煌的生活背后,其实也隐藏了封建社会中的女子难以言表的苦衷和无奈,就比如那难以启齿的“血山崩”。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您的理解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难以启齿的“血山崩”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很少表现出小女人的脆弱和无力,直到第五十五回中,她因操劳过度而小产,才让人不禁感叹哪怕是再精明强干的女人,也是病来如山倒,也有脆弱的一面。这次小产对王熙凤的身心都造成了重创,从这之后她才有了下红之症,也为她之后的死亡埋下隐患。



这一点在小说第七十二回平儿在与鸳鸯的对话中就可以得到验证。根据两人的对话,王熙凤的月期已经持续了多日都没有止住,且症状严重,鸳鸯听后更是惊呼“这可不成了血山崩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说明王熙凤被诊断为血山崩,但可以推断王熙凤的病情已经恶化到了这一程度。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血山崩”到底是个什么病,怎么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结果?就算是很严重的病,按照贾府的条件来说,应该也能尽力医治一番,那为什么王熙凤不选择将自己的病情公开,集众人之力来治病呢?

首先,大家需要先了解血山崩这种病的表现。



在中医中,这种病通常被称为“血崩”或“崩漏”,是妇科领域的一种急症,主要表现为女性在非经期突然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这种病病势缓慢,发病急骤,而且一旦发病便暴下如注、大量出血、淋漓不绝,还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王熙凤就是在这一病症的折磨下,气虚下陷、身体亏损严重,最终走向了死亡。而她一直没有选择公开自己的病症,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病症属于妇科急症,涉及女性隐私,且古代社会对此类疾病存在偏见和误解,认为其可能代表道德败坏或身体不洁。

最重要的是,患这种病症的人一般会涉及到夫妻生活的问题,在古代,哪怕贾府风气再开放,这种事情也是很难启齿的,



而王熙凤作为贾府的重要人物,自然更不愿让自己的病情成为他人议论的焦点,所以,她选择了隐瞒。当然除了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熙凤舍不得放弃来之不易的贾府管家大权。

要知道,在古代贵族的联姻中,男女的婚姻往往牵连着家族利益,王熙凤作为贾府的重要管理者和王家的千金小姐,她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声誉和利益,公开病情很可能会引发家族内部的混乱和不安,甚至影响家族的整体稳定。

毕竟她与贾琏的婚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果不是利益的牵扯,说两人貌合神离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开病情,很可能会让他们可怜的夫妻关系加速破裂,这是王熙凤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除此之外,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看起来显赫,但背后她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她一介女子好不容易爬到贾府的权力顶端,怎么可能甘心因为生病就拱手让与他人。

最重要的是,作为贾府实际上的掌权者之一,威信非常重要,如果公开病情,很有可能会削弱她的管理权威和决策能力,使她在家族和仆人面前失去震慑力,毕竟大家族中就算是仆人也是拜高踩低的。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她确实无法轻松公开自己的病情。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要疑惑,既然知道身体是争权夺利的本钱,那为什么王熙凤小产后不肯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如果她早点保养,说不定也不会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疾病的恶性循环

正如前文所说,“血山崩”是一种很难缠的妇科疾病,在那个医疗落后的社会中,是很难根治的,但是,它病势缓慢,如果好好调理,也是可以抑制发病的。其实,王熙凤对此也并不是一无所知,而她就是明知此病的严重还对其放任发展,才会使自己落得个那样惨淡的下场。

而她的放任不理中间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太过操劳。根据书中的记载,王熙凤曾多次小产,且每次小产后都未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理,反而继续操劳家事,这种过度劳累和缺乏调理的状态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健康,从而加剧了病情。

除了要操劳府中的一应事务,王熙凤还得顾及自己那个风流滥情的丈夫贾琏。



正如书中所记载的那样,贾琏生性风流,与多位女性有染,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本身就给王熙凤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压力。可即使如此,王熙凤还是像传统的女子那样,哪怕丈夫不专一,还是以夫为尊,希望能和贾琏多些夫妻间的亲密相处。

在这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她的身体负担加重,从而加速病情的恶化。

一边透支身体,一边还要在高压的生活下操劳,怪不得王熙凤会患上“血山崩”,实在是让人很难评。王熙凤估计也没有想到,到最后,她的要强反倒是自己丧命的催化剂,让人难免觉得可悲!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