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对家长最难的挑战之一,就是放手。
这个词,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我认为是放权过程中的信任!
回想我们小时候,和小伙伴在外面疯到9点10点,回家睡觉已经10:30了。
早上睁开眼睛,父母已经上班,自己拿着书包撒丫子跑到学校,老师已经上课。
然后在走廊被罚站半节课。
来个两次,就再也不敢玩到天黑了。
因为小学的经历,让我们初中高中没再有过迟到的现象。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早上送、晚上接。
回家再陪写作业到10点,再磨磨蹭蹭到11点,还得是被催着睡觉。
早早被妈妈叫,孩子脑袋还在迷糊,不知今夕是何年,回忆着梦中景象。
是作息问题吗?
还是习惯问题?
可能都有,但更多的可能是父母参与孩子的自律太多了。
早上叫、晚上催,孩子本该自己养成的自律,都让父母做了,孩子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依赖家长。

我们要知道,小学生的睡眠需求和成人的睡眠需求不同。
小学生每天需要9-10个小时的睡眠,而大人每天睡7小时就能保障基本的精神状态。
所以,咱不能因为自己不困,就晚睡;
不能因为自己早起,就认为孩子应该起床了。
大人作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孩子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容易波动,间接影响学习效率。

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呢?01 制定家庭作息时间
孩子:“为什么你让我睡,你不睡?”
大人:“我明天能起来,你还得让人叫!”
这些话或许听起来有些孩子气,但却道出了大人作息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当看到大人晚上熬夜,他们也会觉得晚睡是理所当然的。
每次过年后,孩子尝到了熬夜的甜头,就很难再次回到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
每次,当我们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不是要求孩子到点上床睡觉。
而是10点准时关灯,自己上床睡觉。
当孩子看到屋里黑漆漆,自己也会麻溜去睡觉。
家庭作息时间,不仅仅是约束孩子的,大人同样要遵守。

02 坚持家庭运动时间
睡眠医学科医生解释:每天30-60分钟的户外运动,可以通过阳光帮助孩子调节生物钟。
因为阳光可以促进夜间褪黑素的分泌,根据外界光线变化调整睡眠和觉醒的周期,帮助人体适应昼夜交替的节律。
因此,户外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调节生物钟。
别忘了,现在体育也有成绩呢!
运动起来吧!

03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妈妈,爸爸干什么呢?”
(哒哒哒)
门外传来爸爸打游戏的声音。
手机的另一端,还有队友喊话的声音。
“爸爸在玩游戏。”
“那我去看看。”

想让孩子早早睡觉,家庭氛围也很重要。
* 环境安静是首要。
* 睡前避免强烈的运动,减少大脑的兴奋。
* 降低室内的光源是关键。
当我们想让孩子拥有规律的生物钟,全家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氛围吧!

当我们不去催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睡觉时,等待让我们的内心感到着急。
然而,正是这种等待,其实是在教会孩子自律。让孩子逐渐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孩子观察我们的行为,从中学习。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保持规律的作息,孩子又怎么能做到呢?
因此,作为大人,我们不仅要口头教导孩子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当我们自己能够做到按时作息,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