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考古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了解历史真相,还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解读,
只有掌握了史实,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考古界曾经出土了很多历史佐证,其中最出名的是乾陵的永泰公主墓,经过专家鉴定,永泰公主的真实死因是难产。
相传永泰公主是因为散播武则天的花边新闻而被武则天处死的,历史上对这一说法存疑,而通过她的尸骨就能大致作出猜测,被处死的其实是驸马,公主听到这一消息动了胎气,因为惊吓过度死于难产。
本文要说的也是由于文物佐证,令一段历史真相浮出水面的传奇。

一、被隐藏的历史真相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讲述了武王伐纣的过程,也让世人看到了一个荒淫残暴、昏聩暴怒的帝辛。自商灭夏,建立了殷商帝国以后,历经几代帝王,
到了纣王这里,已经有了朝代气数将尽的预兆,
纣王的残暴不仁和变态程度,在现代医学看来,甚至可以纳入精神疾病的行列。
纣王宠幸妲己霍乱朝纲,虐杀良将比干,终日淫乐修建肉林酒池,任用佞臣,民不聊生。这些片段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提到:
“帝辛湛湎,诸侯不享。”
可见他的那些嗜好,是不被大臣们所欢迎和接受的。

爱新觉罗·颙琰就曾一语道破:“桀纣之亡,失民心也。”
而反观周武王那边,勤勉持政,礼贤下士,顺应民心,又拉拢和归附了一众的诸侯,同时对外宣传宗教,为起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将对伐纣的战争称为顺应天命,一时间,一呼百应。
在掌握了最佳的出征时机以后,姬昌对内称王,史称周文王。
公元前1055年,文王出兵扫清了一切伐商的障碍,经历了三次战争胜利以后,周文王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
与此同时,周王朝政权的雏形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二、成功者的历史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去世了,
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周武王,也是“武王伐纣”的主要发起人。
周武王继承了祖上的遗愿,继续征战,并且进行了周密的伐纣计划,为了鼓舞士气,他曾到牧野之地给士兵们开誓师大会。
他说:“牝鸡司晨,自古以来都是家国不幸,而纣王听从妇人之言,连祖宗的规矩都抛弃了,他不信任自己的兄弟,还让奴隶担任非常重要的职位,这样下去会扰乱朝纲,而严重危害贵族的利益,
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战士们,大家一鼓作气,给我冲!
”

牧野誓师的效果非常令人上头,将士们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经过牧野的决战之后,终于攻破了殷军,从此商朝灭亡了。
有史书记载,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战斗之后,周武王取得了胜利,而残暴无德的纣王自知气数已尽,便引火自 焚了。
“武王伐纣”的传奇就此诞生,而周武王也成为了改天换地的英雄人物。
但别忘了,历史都是成功者的功绩碑,从后世出土的甲骨文上来看,也许周灭商,不过是一个政治谎言。公元280年,魏相王墓中发现了很多竹简,上面记载了这段历史,却与《史记》出入很多。

根据出土文物,
后世有人编撰了一本书《汲冢纪年存真》
。单从书名不难看出,这是一本想通过古墓寻求历史真相的书,这本书主要记载的就是周武王灭商这段历史真相,书中称周王用了几个“下三滥”的手段成了战胜方,首当其冲的一招就是趁人不备,搞偷袭。
这一招可以说胜之不武,无论在当时那个尚武社会,还是在当下的法治社会,都是一种违反规则,不敢正面对抗的手段,属于不按照套路出牌,暗箭伤人的小人行为。有什么理论依据呢?
我们先来看看商纣王的战斗实力。

三、周王伐商的“下三滥”手段
《
史记》中对帝辛有这样的描写:“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说的是商纣力大无穷,徒手能打死老虎。再分析当时局势,从兵力来看,商朝的武力非常强大,这样强大的配置,足可以令外部侵扰闻风丧胆,又怎么会在正式的战斗中输给只会纸上谈兵的周王呢?
这显然不合常理,所以只有一种说法可以解释得通,周武王动用了偷袭的手段。在双方已经下了战书,约定了战争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突然改变了出兵的时间,
先一步突然发起进攻,让纣王措手不及,
在慌乱当中派没有经验的奴隶们紧急抗敌,才输的体无完肤。

另外,陕西省也出土了一件青铜礼簋,上面的一段铭文也记述了这场战争的片段,周武王之所以取得胜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商朝出现了内奸!
这个内奸有名有姓——胶鬲。正史当中记载的牧野之战,称商朝有大量的奴隶倒戈。
但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实际的情况是这个叫胶鬲的内奸所带领的军队倒戈了,
而商朝的正规军一直都在敌死顽强作战。
直到战争的第三天,姜子牙才捕获了殷军做俘虏。由此可见,牧野之战的作战时间不对,并不是历史记载的只持续了一天一夜。

而究其周室伐商的真正原因,也没有家国天下的名正言顺理由,
因为商朝和周朝之间的矛盾已经积怨了三代之久。
当初商纣王的祖父斩杀了周武王的祖父,而文王伐纣高举为民除害的大旗也不过是个幌子,真实原因是周文王想要替父报仇!
根据汉墓出土的先秦本《六韬》残卷中记载,牧业决胜之战中,其实
自负的纣王是亲自带队出征的,但是没想到后来他被人出卖,才被捕获,
又被周武王斩了首,殷军看到大王被杀,这才全部投降了,这一点也与历史记载的商纣王引火自 焚,全然不符。

四、总结
不得不说,商纣王以当时强盛的国力和自身的武力优势,是完全没有瞧得上弱小的周武王和这股新兴的反对势力的,所以他草率的亲自应战,并准备活捉造反分子,
但现实的教训是惨痛的,生命没有第二次,
商纣王虽然并不像历史上记述那般一无是处,但也的确残暴而荒唐。
无论历史怎样记述,总有一件事情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为君王者,得民心者得天下。
老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汤在位之时留下了不朽的功绩,他曾把自己的经验教训留给了子孙后代,怎奈王朝的火种最终还是覆灭在了帝辛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