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爱喝茶的老年人更长寿?医生:65岁后的老人,喝茶尽量保持这个范围[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973
金币
280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3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16

“我爸六十多,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泡茶,一天最少得喝四五杯,他自己说茶能养生,说他身体现在还行,是不是喝茶真能让人长寿啊?”在公园门口等人的时候,一个穿着运动服、看起来四十来岁的男人对旁边的人说了这么一句。
他语气不算激动,像是在打听,又像是在确认。很多人对茶有好感,也有不少人觉得这玩意儿没啥大用,就图个味道。
真相到底在哪?喝茶跟长寿之间的关系有没有科学根据?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多次研究了。喝茶这件事,不是现代才开始的,它的使用历史至少两千年。
过去多用于提神、解渴和辅助药用,而现在更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寄托了很多健康期待。
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喝茶绝非仅仅是一种日常习惯,更是养生行为的一种象征。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很多人把“习惯”当成“药效”。
有数据可以参考。中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里,65岁以上人群中有稳定喝茶习惯的人,其慢性病发生率略低,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代谢异常。
但差距并不是特别大,最多也就低个8%-12%左右。这说明茶确实在某些方面起到保护作用,但远没到“延年益寿”的程度。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不是茶本身,而是“喝茶方式”。
茶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对身体的影响迥异。绿茶未发酵,咖啡因含量高,抗氧化物多,适合年轻人清除自由基。
但对老年人来说,刺激性偏强。发酵程度高的黑茶、普洱熟茶、乌龙茶,对胃的刺激小,茶多酚被转化为更加温和的结构,适合长期饮用。
65岁以后的人,胃酸分泌下降、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肾功能代谢速率变慢,已经不适合喝浓绿茶、高咖啡因茶。
老年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茶不离手,浓度不降”。若钟情于茶的香气与色泽,便会将茶泡得浓些,浸泡时长些,且反复加水。

实际上,浓茶含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物远远高于胃肠能承受的范围。每天这样喝,不但不会养生,反而可能加重胃胀、消化紊乱、夜间尿频和心律波动。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观察性研究指出,65岁以上人群中每天饮用浓茶超过三杯的人,失眠发生率比不喝茶的人高出17.2%。
这组人群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亦较高,此情形对心脑血管颇为不利。
还有个容易被误解的点——很多人以为茶能“清肠排毒”,但实际上,茶叶中鞣酸含量高,在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后会抑制铁吸收,影响胃蛋白酶活性,让食物停留时间延长,轻则消化不良,重则便秘。

这在老年人群体里更加明显。65岁以后的肠蠕动速度下降,如果本身有便秘倾向,再加上不喝水、光喝茶,极容易形成肠道积滞。清肠变成“堵肠”,身体负担反而更大。
还有很多人会忽视一个重要变量——茶的时间节点。早上空腹喝茶、饭后立即喝茶、晚上睡前喝茶,这三个时间点都是高风险行为。
空腹喝茶,刺激胃酸分泌,可能诱发胃黏膜损伤;饭后喝茶,影响铁和蛋白质吸收;晚上喝茶,干扰褪黑素合成,影响深睡眠质量。
有睡眠障碍和血糖波动的人群,晚上喝茶后的深睡比例下降特别明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睡眠研究显示,每晚9点后饮用含咖啡因饮品的人,深睡眠比例平均下降9.5%。对老年人来说,这种睡眠质量变化足以干扰第二天的血压和血糖波动。
那么问题便随之而来——老年人究竟应当如何饮茶,饮至何种程度方才适宜呢?有没有一个量的“黄金值”?是不是多多益善?或者每天固定几杯就行?
有个共识被慢慢提出来了:对65岁以上人群而言,每天茶叶量控制在3克以内,饮茶水总量不超过600毫升,是相对安全的范围。
这个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老年人饮品建议摄入量的推算,同时结合了中国营养学会2021年发布的“老年人合理饮食结构研究”结果。

在这个范围内,不会摄入过多茶多酚,不会对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形成阻碍,也不太可能造成睡眠和胃肠负担。
有个细节常被忽视,就是水温。诸多老年人热衷于趁热喝茶,甚至泡好即饮。
然而,这种高温饮茶的方式会提升食管与胃部遭受损伤的风险。老年人胃黏膜本就退化,如果长年高温灼烧,容易引发慢性炎症甚至细胞变异。
合理水温在50℃左右,既不烫口,也不破坏茶中营养成分。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其实直接影响饮茶安全性。
一个被多数人忽略的反常现象是,很多老年人越喝茶,身体反而越“寒”。

常年手脚冰凉、体温偏低、容易疲劳,这种状态其实是茶中儿茶素类物质对甲状腺轴抑制造成的长期影响。
65岁以后,基础代谢率下降,本就容易偏寒,再加上茶本身偏寒性,喝多了让身体代谢进一步减速。
这类人群容易出现低体温、高血脂、脂肪肝、骨密度下降等一系列慢性问题。医生建议这类体质人群要降低茶的摄入频率,改为间歇饮茶,每周不超过四次,每次不超过两杯。
从另一个角度说,老年人能坚持喝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节律稳定的表现。

很多坚持几十年喝茶的人,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情绪平稳,这种稳定的日常习惯对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问题不是出在茶身上,而是在于“怎么喝”、“喝多少”、“什么时间喝”。
在很多关于百岁老人的调查中,喝茶习惯的确有一定比例出现,但更高频出现的是规律作息、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这些真正对代谢系统有长期益处的行为。
不能因为看到“爱喝茶的人长寿”,就以为是茶本身起决定作用。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喝茶的人,往往社交活跃度更高。特别是老年群体中,“泡茶聊天”是很重要的社交仪式。
心理状态的稳定、情绪压力的释放,本身就是延缓多种慢病的保护因子。
那就得追问一句——茶饮习惯是否能作为评估老年人认知状态和自理能力的指标?这个方向近年来开始引起注意。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昨天 09:4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224
金币
117147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2
关于老年人喝茶与长寿的关系,需要结合科学研究和个体健康状态综合分析。以下是结合最新研究和医生建议的总结:

一、喝茶与长寿的科学依据
适量饮茶的抗衰老作用
《柳叶刀》子刊研究指出,每天饮用约3杯(6-8克茶叶)的浓茶可能延缓衰老,主要得益于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但研究同时强调需控制饮用量,过量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防癌与健康争议
茶叶中的茶多酚对口腔癌等癌症有潜在预防作用,但普洱茶等发酵茶的霉菌问题需警惕合理存储。目前无直接证据表明喝茶致癌,但需避免饮用变质茶。

二、65岁后老人喝茶的合理范围
每日建议量
医生建议:每天不超过3杯(总量约6-8克茶叶),避免空腹饮用34。过量饮茶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尤其对已有肝病或高血压的老年人风险更高。

浓度控制

绿茶/白茶:适合老年人,建议80-85℃水温冲泡,避免高温破坏活性物质。
浓茶风险:草酸、咖啡因过量可能引发失眠、血压波动、消化不良。
三、需谨慎的群体与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肝肾功能不全者:茶叶代谢可能加重负担。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咖啡因刺激可能诱发血压升高。
贫血或营养不良者:鞣酸影响铁、蛋白质吸收。
健康饮茶习惯
避免与药物同服:如降糖药(优降糖等),可能干扰药效。
隔夜茶慎饮:虽亚硝酸盐未超标,但微生物污染风险仍存在。
茶渣勿食用:可能含重金属残留。
四、替代选择与养生建议
若需减少咖啡因摄入,可尝试:

红枣茶:补气养血,辅助肝脏代谢。
低咖啡因茶类:如大麦茶、菊花茶,适合睡眠障碍者。
总结
老年人饮茶需遵循“早、少、淡”原则,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调整。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与定期体检,而非单一依赖饮茶。建议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咨询医生后制定个性化饮茶计划。

茶与老年人长寿的关系研究
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
该学院开展的研究选取了英国生物银行样本库中的5998名年龄介于37至73岁的英国人,以及西南区域人群自然队列研究中的7931名年龄在30至79岁之间的参与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这些受试者的饮茶习惯来评估他们身体衰老的速度,发现持续饮茶的人其身体的衰老迹象明显减缓。具体而言,每天饮用约3杯或6 - 8克茶叶的人群,在抗衰老方面获益最大。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
其团队与院士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历经7年随访10万人。结果发现,每周喝茶3次或以上的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危险为20%左右。并且,对于50岁以上的人,经常喝茶还有助于延长至少1年的预期寿命。

国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
一项涉及10万人的追踪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每周喝三次茶的人更加长寿。研究者将这10万人(无心脏病、中风、癌症史)共分为两组,第一组的人每周至少喝茶3次以上,第二组的人没有饮茶习惯或每周饮茶低于3次。

茶有助于老年人长寿的原因
生物活性化合物作用
茶叶中富含多酚类、嘌呤生物碱、茶氨酸、咖啡因等生物活性化合物,这些成分对抗老化过程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防辐射、抗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从而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延缓身体衰老的速度。另外,茶叶中的咖啡因能阻止一种可能引起炎症的化学物质在血管中形成,从而降低心脏病风险,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茶叶中的类黄酮也能保护身体,对抗心脏病与癌症,老年人群每天摄取350毫克的类黄酮,有助于发挥养生效果。

对身体多系统的保健作用
心血管系统:茶叶中丰富的茶多酚有抗氧化、抗菌等益处,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最多。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血管壁强化,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儿茶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保持血液循环的健康,维持心血管健康。

消化系统:茶叶中的茶碱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胃疾病的发生。还能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神经系统: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帮助人体消除疲劳,还能提神醒脑,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预防老年痴呆等脑部疾病。

泌尿系统: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的效果,身体若有水肿现象的老人,平时可以适当喝点茶。
口腔系统:茶叶中的鞣酸和茶多酚能消炎杀菌,对口腔发炎、咽喉肿痛等疾病均有一定的效果。
代谢系统: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对人体脂肪具有分解作用,可调节脂肪代谢,从而利于减肥。
饮茶注意事项
避免过浓
尽管浓茶中含有更高浓度的有益成分,但并不意味着茶越浓越好。长期饮用浓茶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全方位的伤害,因为浓茶中草酸、咖啡因、茶碱等物质的含量较高,容易导致大脑过度兴奋,影响正常的睡眠,并增加肾结石、胃溃疡等疾病的风险

避开误区
陈茶要洗:黑茶和乌龙茶通常是陈年的,最好在冲泡前用沸水清洗10至20秒,然后倒掉第一泡茶水。这样不仅可以审视茶叶的质量,还能去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促进茶香的散发。
注意水温:黑茶、红茶和乌龙茶建议使用沸水冲泡,以充分激发茶香;但对于绿茶,不建议使用沸水,适宜的水温为80至85摄氏度,最好现泡现喝。

酒后不饮茶:喝茶可以加速体内的酒精分解并促进酒精排出。然而,这种加速分解可能会导致肝肾负担加重,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肝肾功能不佳的老人来说,绝对不要在饮酒后喝茶。
不嚼茶渣: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不建议在喝完茶后咀嚼并吞咽茶渣,因为茶渣中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铬等重金属以及不溶性农药残留,食用茶渣会让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对健康不利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昨天 09:4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3798
金币
83482
道行
1980
原创
2379
奖券
2603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2
  喝茶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一些科学根据,但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茶多酚、咖啡因等,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对抗衰老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喝茶的方式、种类、量以及时间都会影响到喝茶对健康的影响。

  对于老年人来说,喝茶确实有一定的健康益处,比如降低慢性病发生率,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特别显著,最多也就低个8%-12%左右。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喝茶方式”。老年人胃酸分泌下降、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肾功能代谢速率变慢,已经不适合喝浓绿茶、高咖啡因茶。老年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茶不离手,浓度不降”。若钟情于茶的香气与色泽,便会将茶泡得浓些,浸泡时长些,且反复加水。实际上,浓茶含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物远远高于胃肠能承受的范围。每天这样喝,不但不会养生,反而可能加重胃胀、消化紊乱、夜间尿频和心律波动。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指出,65岁以上人群中每天饮用浓茶超过三杯的人,失眠发生率比不喝茶的人高出17.2%。这组人群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亦较高,此情形对心脑血管颇为不利。

  老年人每天茶叶量控制在3克以内,饮茶水总量不超过600毫升,是相对安全的范围。合理水温在50℃左右,既不烫口,也不破坏茶中营养成分。

  很多老年人越喝茶,身体反而越“寒”。常年手脚冰凉、体温偏低、容易疲劳,这种状态其实是茶中儿茶素类物质对甲状腺轴抑制造成的长期影响。医生建议这类体质人群要降低茶的摄入频率,改为间歇饮茶,每周不超过四次,每次不超过两杯。

  总的来说,喝茶对老年人有一定的健康益处,但关键在于“怎么喝”、“喝多少”、“什么时间喝”。喝茶习惯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长寿,而是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与其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共同作用于健康。

1条评分金币+5
妞妞乐乐 金币 +5 - 昨天 09:4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