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菜介绍
基本信息
橄榄菜是广东潮汕地区风味小菜,属粤菜系中的潮州菜,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芥菜、橄榄制作而成,色泽乌艳,油香浓郁,具“清、鲜、爽、嫩、滑”等特点,下箸品尝,舌肠芳洌,细细咀嚼,留香齿颊。
历史渊源
橄榄菜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明时代,在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区及周边村镇流传已久。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当地妇女用橄榄与盐渍芥菜精工煮制成乌橄榄菜,食之开胃消食、助消化。清代中期,澄海县外砂乡有众多相关作坊,可见制作之盛行。汕头开埠后,橄榄菜销往东南亚各国,被海外潮人称为“思乡菜”,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制作原料
橄榄:既是蔬菜也是水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67%的水分、23%的油脂、5%的蛋白质和1%的钙、铁、磷等矿物质,同时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和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
芥菜:即酸咸菜叶,丰腴多汁,味微苦清甘、质脆而嫩,富含养分,有宣肺化痰,温中利气、消肿止痛之功。
其他:还需用到食用油、酱油、盐等,部分做法会添加红辣椒、蒜头、芝麻、花生仁等辅料。
制作工艺
橄榄菜的制作须经八道工序,先选用碧绿丰润的鲜橄榄,去其苦涩,再以香醇花生油和盐反复翻炒,尽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贵橄榄油成份,加入精选芥菜叶,并控制不同火候,慢慢搅拌,榄汁、香油渐渗其中,使其逐渐乌黑亮泽,经十个小时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制成滑润爽口的橄榄菜。
常见做法如下:
做法一
将橄榄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渍漂洗,滤去酸涩水分。
选取盐渍的酸咸菜,用刀切碎,把橄榄与芥菜叶放入铁锅,添加花生油及适量食盐,以文火煮至将近熟烂之时,将已切碎的红辣椒、蒜头、少许芝麻、花生仁等辅料加入拌均匀,再煮五分钟后即成。
做法二
刀豆切粒,用油炸熟。
橄榄菜切碎,拌入肉末,用油煸熟。
倒入刀豆粒,调味炒匀即可。
做法三
将橄榄菜心300克根部修成橄榄形,入开水锅氽一下,盛盘晾开。
加入盐、味精、麻油拌一下,晾冷后改刀,整齐装盆。
营养价值与功效
营养价值
橄榄菜富含橄榄油珍贵营养成份和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钙、碘,还含有铁、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功效
橄榄菜性平,味甘、酸涩,归肺、胃经,有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同时,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其中的橄榄油所含的维生素E是血管保护剂,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可用于胃溃疡的辅助治疗,预防胆结石并治疗背部疼痛等。研究表明,坚持每天食用一次以上的橄榄油,乳腺癌的患病几率降低45%。此外,橄榄油还有降血压、治疗风湿症、神经炎等作用,还可用于护肤、护发等。
现状与保护
随着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百姓自家制作橄榄菜的传统习惯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圈,尤其在年轻一代已基本失传,急需加大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保护力度
红心火龙果简介
红心火龙果是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于热带地区,横跨南至美国等地,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均有引种栽培1。以下从生物特性、营养价值、功效作用、食用注意事项、种植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物特性
外观形态
茎:有三角形(3边,有时4或5边),呈深绿色,成年枝上的刺长1 - 3厘米,长约2 - 4厘米,针状至近圆锥形,呈灰褐色至黑色。
花:漏斗状,长22 - 30厘米,芳香浓郁,幼芽球形。火龙果的花为虫媒花,夜晚开花,一直开到翌日上午,傍晚太阳落山前已微微张开,次日近中午花冠就逐渐变软下垂了。
果实:宽卵形到球状,明亮的洋红色。种子是梨形,黑色,并且嵌入整个肉体,约1 - 2毫米。果肉里的红色主要来自甜菜红素。
生长习性
生长环境:生长于热带雨林,具有抗旱、耐高温、喜光等特性,对土质要求不严,最合适的土壤pH值为6 - 7.,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土地是最好的生长地。不过它天性喜湿润,根不耐水浸,并非怕水,而是不耐缺氧。
温度要求:耐热,不耐低温,能耐40 - 50℃,而在8℃以下则有不同程度的寒害,低于0℃会冻死。
营养价值
红心火龙果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具有低脂肪、高磷脂、低热量等特点。其果肉里的红色主要来自甜菜红素,还含有一般水果少有的粘胶状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含量较多的花青素。
功效作用
抗氧化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抵抗衰老。
促进消化
其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润肠通便
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具有润滑肠道的作用,能软化大便,缓解便秘。
降血压
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可以帮助调节体内钠水平,降低血压。
保护心血管健康
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铁质及天然色素类黄酮等,具有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水平的功效,还可增强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内壁。
解毒作用
其含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快速地将其包裹住,避免肠道吸收,排出体外起解毒作用。
食用注意事项
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和大便可能会变成红色或粉色,这是因为其含有大量花青素,一般多喝几杯水后,尿液又会恢复正常。
需注意适量摄入,避免过量导致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议监测血糖变化,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
对红心火龙果过敏者不宜食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
种植方法
种植优势
种植期短:采用约为80公分的长枝条种植,从种植到成果上市仅半年即有收成;如果选取三四十公分的种苗,多一年半就有收成2。
粗生高产,容易管理:火龙果是热带沙漠作物,不易生病,年年挂果。只要水肥充足,勤于除草,每年从5月中下旬至12月底都有果卖,一年摘16 - 18批果,每个月摘3批果,产量可观。
绿色食品:无虫害,果肉清甜可口,营养丰富。
支架选择
蔓生的特性必须设支架,以利生长、开花结果和管理采收。支架要牢固,耐重压、抗风,要耐土壤腐蚀,还要考虑造价。常见的支架有以下几种:
钢筋水泥柱独立式支架:长2m的方形钢筋水泥柱,粗细为11 - 12cm见方,埋入土中0.5m,地上1.5m。顶端有6 - 7cm钢筋突出,以便焊接一个以柱为中心,直径约0.7m的钢筋十字园盘。柱距为3m(行距)×2 - 2.5m(株距),约111 - 89条柱/亩。可在铁圈上加放旧轮胎外胎,以免搭着部位温度过高或易折断。水泥柱强度好,独立式通风透光也好,但一定要埋得实在,下垂茎蔓向四周分布均匀(人工辅助),以免倾侧。
镀锌铁管长方形排式支架:按行距3m打上一排排木桩,木桩粗细、牢度及耐腐性以至少维持火龙果攀附生长一年多而不断为原则。柱距1m,高1.2 - 1.4m,旁植两株果苗。定植后,有计划地架设耐久性的镀锌铁管(自来水管)支架,使用外径2.5cm的管材。以木桩为中心向两侧各0.5m设架脚,即架宽1m。埋深以牢固为度,且埋管材应有混凝土墩基。地上部高仍为1.5m,架脚距2 - 2.5m(按管材强度及植株生长旺盛度而定),脚顶间横向及纵向焊上管材。定植一年内,果苗茎蔓长高及分枝,就要时时人工引导茎蔓搭向管架两侧,让排式支架承受重压。排式种植应注意规划成南北行向,使两侧均匀受光。
交叉钢筋组支架:使用粗5分(1.7cm)的竹节钢筋,截成长2m和3.2m两种。前者做架脚,两支钢筋相对斜敲入土中0.5m,上部互相交叉,交叉脚架间距3m。用不锈钢丝或钢索夹绑紧交叉口(含搭上的横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中间还要加一钢筋(或管材)垂直顶住以能经受以后的重压。台湾王群光医师弃医从农种植火龙果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此种支架最为理想。
其他:非规模种植,火龙果还可攀附于矮墙、活树桩上,甚至可以假槟榔一类下部无枝叶的树干为依托。但不可用棚架式栽培,因为向水平伸展的茎蔓,分枝多而现蕾开花少,即使结了果也难收摘。棚顶分枝密麻麻难疏剪,棚下黑洞洞,均对开花结果不利。
其他注意事项
新建园时,行距不能小于2.5m,否则茎蔓充分伸展开,过窄的通道令管理者及观光客容易被三角茎上十分尖利的短刺扎刺。植地不必作畦而可整成缓坡,注意清除茅草及攀爬缠绕性的杂草,有割草机械可定期割剪(不必挖根),将割下杂草铺于行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