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3阅读
  • 1回复

[转帖]重庆罗汉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224
金币
117147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6

  重庆一游,网红景点基本跑了一遍,喧嚣得惊人。莫说洪崖洞、李子坝地铁站这种“重量级”网红,就连随便一条美食街,晚上九点十点还在排长队买吃买喝的,人流量巨大。上海的南京路和外滩,莫说深夜,白天都不好比——长假期间游客骤增而成的突发性人气除外;至于围观武康大楼的人流,就算加上近期的日韩游客,跟围观洪崖洞的人一比,也实在是太不算什么了。
  从来不喜喧闹,每到一处,总是一到二惊三撤。几日游下来,最感意外的是位于渝中区繁华地段的千年古刹罗汉寺。
  山门并不起眼,进去后,青砖铺就的小小庭院精致、清幽,大大的石雕弥勒佛迎面笑立,小小的、造型生动的石雕小沙弥则或立或坐于树下、门脚、净手池边,漂亮拱门的门扉上还有优雅至极的托腮佛头浮雕……未见古寺真容,仅仅这份与繁华一门之隔的纯净和种种微小的不染尘,已令人心生舒然。
  进入“十方丛林”的高大牌坊,是一个20余米长的中空长廊,立刻就被两侧廊下风化严重的石刻所惊:闹市里的寺庙为何会有如此古老的摩崖石刻?赶紧回身去要资料、问历史,了不得!它们竟然来自久远的北宋。
  原来,早在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河北正定临济寺的南禅弟子祖月从中土云游到这西南一隅的渝州界,眼见此处两江半围,侧面山峦叠嶂、清泉淙淙。背靠山腰处,有两个上行的山洞,像通直的鼻径,崖尖处则观之如目,山脚下,两江交汇,水丰如菩指拈花……遂心誓宏愿,立地弘法。祖月将两个山洞命名为“罗汉洞”和“先天洞”,开始摩崖凿刻,造像400余尊;又四方化缘,修筑寺庙,数年后建成,以治平年号命名“治平寺”,自此,虽历经风雨,却得千年绵延。祖月和尚自然被后世尊为治平寺的开山祖师爷。
  抗日战争中,陪都重庆遭日机无差别轰炸,寺院被炸毁,立于北宋已900余年的佛窟洞顶轰然崩塌,瓦砾焦土间,只余残壁佛墙屹立不倒,它们便是我为之惊异不已的古佛岩。
  穿过古佛岩,进入一个小天井,左面蓝底金字一壁一个“佛”字,右面蓝底金字一壁《心经》。从“佛”字侧门出,是恢宏的大雄宝殿;从《心经》侧门出,通各形各貌、“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的500罗汉堂;往上,是韦陀殿。它们各自还可再往左、往右、往前、往后,廊、桥相连,四通八达。殿、堂、楼、阁、庙、室,大雄宝殿下还有一个地宫,高低错落变幻无穷,飞檐翘角重重叠叠,花窗高门远近光景,一双眼睛完全看不过来。视线稍一往外,却又是闳宇崇楼,现代化玻璃幕墙明亮耀眼,人间烟火之窗鳞次栉比。
  罗汉寺的建筑风格,上接唐宋,下汲巴蜀山水园林元素和西南楼阁特色,总体古雅清旷,韵态千变,布局上呈现出以集锦式为主、散点式为辅的丰富样貌,纵横两条基线起承变化……漫步其中,左转右拐,上上下下,穿廊过桥,忍不住一再驻足,漫想它们在年中四季晴雨风雪天、日中晨暮钟鼓诵祷声中的万千容颜——人还在其中,已经想着还要再来。
  至明宣德年间,罗汉寺已历400余年,其间曦庵法师种植葵树,以药用于民,得“白葵和尚”尊称。前吏部尚书蹇义告老还乡后,在佛洞前掘土成池,引岩隙滴水灌注,池中种植莲花,池心放置御赐太湖石,池边立“西湖池”碑,还在岩壁上凿刻“澹泉”二字,与民同享,“雅园”成了热闹繁华的“公园”。
  到了万历年间,户部侍郎倪斯蕙将雅学新风引入,设立书院,取名“西湖大社”,一时渝城两江四岸,学风蔚然。倪斯蕙又于天启三年(1623年)手书“西湖古迹”,石碣镌碑。它目前仍然安立于山门右廊的“明碑亭”内。离开时,特意去看,隔着玻璃罩,“西湖”二字依稀可识。不禁浮想罗汉寺里那个曾经谦称“池”的小西湖到底是何模样?那美名“澹泉”的湖水也好、池水也罢,又是何等恬静安然水波纡缓?那块御赐的太湖石,倒是也还安立于“明碑亭”右边的墙壁上。真是耐得住岁月啊……
  明末战乱,殿宇毁于兵火,僧众四散,治平寺荒芜凋敝。直到清康熙年间,官府才拨资重建,仅藏经阁,就耗时43年方才建成。到了乾隆年间,前殿坍塌,缺经费,只能粗修整固。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方丈隆法禅师筹资维修,效仿新都宝光寺罗汉堂,举全川能工巧匠,塑造形制仪态宏宏大观的500罗汉像,并建罗汉堂供奉。“治平寺”从此更名“罗汉寺”,沿用至今。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宗仙法师率众僧励精图治,设计门堂楼殿,在废墟上臂拉肩扛,依靠民间集资艰难重建。虽困于经费不足,工程时修时停,直到重庆解放仍未完工,但今日人们所见罗汉寺之功能形制、廊道动线、基础布局,等等,都是当时的营造基形。
  上世纪50年代,西南军政委拨款维修罗汉寺,将其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使这座重庆“十方丛林”得以保存。十年“文革”中,佛事取缔,僧侣四散,500罗汉被毁,庙产转为军管。“文革”后,罗汉寺和佛教协会筹得部分资金,加上政府补助,展开对罗汉寺的维修,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重塑罗汉群像。进入21世纪后,又以生漆脱胎的古法,解决了泥塑开裂和水蚀的难题,罗汉堂从此蓬荜生辉。
  一出山门,立时身处繁华,百米不到的小什字地铁站口人流进出不息。回头再望罗汉寺,朱红色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云:“法门平等人天共仰,觉路光明凡圣同游”。想它千年风雨间的数度兴废盛衰,都已成绕梁梵音,融为一体。今日的它,立于繁华,青灯古佛与现代时尚相聚一处,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唯愿它还能安好千年,祥开万象,福佑人间。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3798
金币
83482
道行
1980
原创
2379
奖券
2603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0
  您的补充和感想非常到位,西湖的确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市井生活气息。它不仅是杭州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您补充的几点进一步的思考:

  1. 西湖的四季变换:正如您所说,西湖四季各有千秋,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春天的苏堤春晓、夏天的曲院风荷、秋天的平湖秋月、冬天的断桥残雪,这些景致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2. 西湖的人文荟萃:西湖周边遍布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灵隐寺、六和塔、岳王庙等,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这些文化积淀使得西湖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3. 西湖的市井生活:西湖边的市井生活展现了杭州市民的真实生活状态。无论是晨练的老人、写大字的书法爱好者,还是唱歌跳舞的市民,都构成了西湖独特的人文景观。

  4. 西湖的包容性:西湖对所有人敞开怀抱,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包容性使得西湖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5. 西湖与茶文化的交融:西湖龙井茶与西湖美景相得益彰,品茶赏景成为游客体验杭州文化的重要方式。龙井茶的清香与西湖的美景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

  您的描述和补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湖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文化宝库,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和探索。感谢您的分享,让我们对西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