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8阅读
  • 2回复

[猎奇]“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去世,享年100岁:裸捐3568万元,奉献一生,没有爱情 [1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囚徒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1413
金币
5468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197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3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8
— 本帖被 jjybzxw 执行加亮操作(2024-12-08)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15
jjybzxw 金币 +1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24-12-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上清仙尊

发帖
295601
金币
2884
道行
40005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2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2-08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的传奇一生

2024年11月24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0岁。她的离世不仅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无数热爱古典文学的人们的巨大遗憾。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以其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泛尊重。然而,关于她“没有爱情”的说法,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本文将深入探讨叶嘉莹先生的生平,揭示她的真实情感世界。

早年生活与学术启蒙
叶嘉莹,别号伽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平(现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家族背景显赫,祖上是满族叶赫那拉氏,与慈禧太后和词人纳兰性德出自同族。叶嘉莹的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叶廷元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李玉洁在女子学校任教。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叶嘉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据记载,叶嘉莹3岁开始认字,背诵诗词,6岁时家里请老师专门教她研习《论语》。在书香的浸润下,她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小小年纪的她就创作了诗作《秋蝶》,文笔虽稚嫩,但却具有独特的韵味。1941年,叶嘉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主攻古典文学。然而,她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铁蹄踏入中华大地,叶嘉莹的父亲随国民政府西迁,很快与家人失去联系。母亲带着叶嘉莹姐弟艰难度日。北平沦陷后,17岁的叶嘉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1941年,叶嘉莹的母亲因患癌症在天津做手术时感染败血症,不幸去世。这对年轻的叶嘉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8首《哭母诗》,其中一句“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痛。

学术生涯与贡献
尽管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叶嘉莹并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1945年,她从辅仁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多所中学任教。1948年,24岁的叶嘉莹在南京结婚,随丈夫赵钟荪迁居台湾。然而,到台湾不久,她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打击——丈夫因政治原因入狱,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叶嘉莹凭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执着,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她将生活的苦难与痛楚化作了一首首诗歌,如《转蓬》中写道:“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这首诗字字带泪,词词含悲,但写下就放下了,写下来就没那么痛了。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帮助她走出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1952年,丈夫赵钟荪出狱,一家人终于团聚。然而,家庭的重担并未减轻。叶嘉莹继续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同时开始了她的学术研究。1966年,她应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此后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在此期间,她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包括《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等,为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慈善事业与无私奉献
叶嘉莹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2018年,她将自己毕生积蓄365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支持古典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也展示了她高尚的道德品质。

叶嘉莹先生的捐赠行为,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她的善举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情感世界的探讨
关于叶嘉莹先生“没有爱情”的说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现有的资料,叶嘉莹确实有过婚姻生活,但她的婚姻并不幸福。1948年,24岁的叶嘉莹与赵钟荪结婚,但婚后不久,丈夫因政治原因入狱,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尽管后来丈夫出狱,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改善。据一些报道,叶嘉莹在婚姻中曾遭受家暴,这使得她对爱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失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叶嘉莹先生一生都没有爱情经历。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例如,在《转蓬》一诗中,她写道:“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她对女儿的深情,也透露出她对家庭的眷恋和不舍。此外,叶嘉莹先生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的忧患总是接连而至,但我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叶嘉莹先生的情感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尽管她在婚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的诗词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正如诗人痖弦所言,叶嘉莹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她看起来清秀柔美,实则有着极强的韧性。

传承与影响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不仅是在学术上的探索和追求,更是在文化传承上的不懈努力。她将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通过教学和写作传递给了无数学生和读者。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叶嘉莹先生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学术界,她成为了连接东方和西方、贯通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桥梁。

2021年,叶嘉莹先生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被誉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她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与执着,一个教育者的无私与奉献,一个女性的坚强与温柔。

结语
叶嘉莹先生的离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无数热爱古典文学的人们的巨大遗憾。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辉煌的学术成就,也有坎坷的人生经历。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什么是真正的女性。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深思。

叶嘉莹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她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铭记她的名字,传承她的精神,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嘉莹先生,一路走好!
1条评分金币+5
jjybzxw 金币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24-12-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679
金币
1334010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7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12-08
  叶嘉莹先生的生平与诗词之路

  叶嘉莹先生,一位跨越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教育家、诗人,她的生命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诗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起伏。她的离世,不仅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更是诗词界的一颗璀璨星辰的陨落。

  战乱中的成长与启蒙

  叶嘉莹出生于军阀混战的1924年,自幼在四合院里长大,性格孤僻却对诗词有着天生的热爱。她的母亲和姨母是她的启蒙老师,让她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诗词的种子。16岁那年,她以一首《咏莲》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深沉与悲观,预示着她未来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学术与教学的辉煌

  叶嘉莹在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顾随先生,深受其影响,对诗词的热爱更加深厚。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和深厚的学识,在台大、哈佛、密歇根等多所知名学府任教,成为学生们眼中的神仙老师。她的教学风格独特,讲课随心而发,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让学生们如沐春风。

  坎坷的婚姻与人生

  然而,叶嘉莹的婚姻生活却充满了坎坷。她的婚姻并非出于爱情,而是出于一种善心。丈夫的性格扭曲、无业游民,让叶嘉莹在婚姻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孤独。即便如此,她依然坚强地支撑起了家庭,同时也在诗词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海外飘零与归国情怀

  叶嘉莹在海外飘零了几十年,但她始终心系祖国。她以交换教授的身份前往美国,后来又在加拿大定居。然而,无论身在何处,她都坚持用英文讲授诗词,努力将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播给世界。当她终于有机会回国探亲时,她激动不已,泪流满面。她深刻体会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回国的机会。

  捐赠与奉献

  叶嘉莹先生一生节俭,却慷慨解囊,将自己毕生的积蓄3500多万元捐赠给国家,用于支持文化研究。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深感敬佩。她不仅用学识和才华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士”。

  “弱德之美”与风范长存

  叶嘉莹先生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她认为在苦难之中依然有所坚守,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从容地走完自己的路,这才是真正的弱德之美。她的一生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她虽然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对诗词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她的诗心映世,风范长存,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叶嘉莹先生的离世让我们深感悲痛,但她的精神和学识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她的一生是一部不朽的诗史,也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让我们致敬这位伟大的诗人、教育家和学者,愿她的灵魂安息!

1条评分金币+5
姜谷粉丝 金币 +5 感谢支持 2024-12-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