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州旅游,基本上是冲着苏州园林、苏州古镇、古村,美食、小吃等。苏州文庙往往是被忽略的。
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新市路2号,东临人民路,人民路对面是沧浪亭、可园两座园林,北靠书院巷和十全街(美食)。游客少,很清净。文庙内的苏州碑刻博物馆是看点,特别是爱好碑刻、书法的是个好去处。
苏州文庙即苏州府学,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址创立,时称州学。苏州文庙占地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其中府学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庙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古代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有“江南诸学之冠”之誉。目前的文庙已缩得很小,没有创始时的规模,灵星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等这些建制还存在。
苏州文庙牌坊
苏州文庙泮池
苏州文庙大成门
苏州文庙灵星门
苏州文庙孔子像
苏州文庙大成殿
苏州文庙崇圣祠
苏州文庙德善书院
苏州文庙
苏州文庙清风堂
廉石
廉石 东汉末年,孙吴都林太守陆绩,为官清廉,身无长物,任满归乡之时,因船轻不能通海,故载石以镇之。民众称颂陆公廉洁,称此石为“郁林石”。明弘治九年(1496),监察御史樊祉将此石迁至察院之侧,改称为“廉石”,状元吴宽作《廉石记》记之。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府陈鹏年将此石移入苏州文庙府学,以传孝廉。
碑文:弘治九年岁在丙辰夏六月吉旦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直隶苏松等府监察御史河南胙城樊祉立
瑞石
瑞石 此石为明天启四年(1624),苏州府皋桥南河疏浚时所出之异石。巡抚都御史周起元将其置于苏州府学韦公祠庭中。当年正值府学大修竣工之时,此石夜间“有光烛天”,人皆以为祥瑞之象,故名为“瑞石”。周起元以廉惠著称,抚民查奸,深受乡民爱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府陈鹏年将“瑞石”与“廉石”并置,以彰名贤之德。
苏州文庙
连理杏:银杏,树龄近700年。
寿杏:银杏,树龄近900年。
三元杏:银杏,树龄200多年。
苏州文庙内的
苏州碑刻博物馆,是一座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题类博物馆。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757平方米。1986年10月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苏州碑刻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四大宋碑陈列”、“大成殿孔子文化陈列”、“清代苏州工商经济碑刻陈列”、“古代书法碑刻陈列”、“明伦堂范仲淹与府学陈列”、“儒学碑刻陈列”、“古代农业经济碑刻陈列”、“现代书法碑刻陈列”、“德善书院陈列”、“清风堂廉石文化陈列”等。截至2017年12月,该博物馆馆藏文物总计7437件,珍贵文物119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国际二级文物261件、国家三级文物927件。
文庙国宝馆
四通宋碑在“文庙国宝馆”内
文庙国宝馆
《天文图》碑 北宋时先后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天体观测,其中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第四次观测的成绩尤为显著。南宋宁宗朝礼部尚书黄裳依据实测资料绘成星图,撰写释文。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由王致远镌刻成“天文图"石碑,上半部分刻星图,下半部分刻释文。星图中刻绘有三个同心圆,内圆直径19.9cm,圆内所刻诸星是在北纬35°线(北宋东京所在的地理纬度)看到的天球北极附近全年皆见的恒星,此圆被称为常见圈(恒显圈)。中圆直径52.5cm,是天球赤道;另有一偏心圆与赤道相交,直径大致相等为黄道圈;赤道与黄道的交角接近24°(现代科学实测是23°26')。外圆直径85cm,圆内所刻诸星是天球赤道以南55°线之内的恒星,亦即从北纬35线向南观望能见到的恒星,所以外圆又被称为边界圈(恒隐圈)。星图中有辐射状的28道不等宽的宿度线,以区分28宿,又用双曲线勾勒出银河。全图共刻绘了1434颗恒星,而欧洲国家直到公元14世纪才观测到1022颗。
《天文图》碑
《地理图》碑 在宋代地图绘制事业中,对地图的绘制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致力追求更加直观的地理表述,其中时任嘉王府翊善黄裳所绘制的《地理图》就是其中的代表。(黄裳)迁嘉王府善.…王意益向学。于是作八图以献:曰太极,曰三才本性,曰皇帝王伯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天文,曰地理,曰帝王绍运,以百官终焉,各述大旨陈之。绘制并进献此图的目的是使嘉王“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借以唤起不忘北部半壁江山,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由王致远镌刻成“地理图”石碑,作为宋代政治地理图,该图所示行政区域面广量大,除北宋政区外,还涵盖了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西南的大理、南方的交趾及东部的朝鲜半岛等地,共刻绘有北宋行政建制(“路“”“府”“州”“军”“监”)400余处,此外在图中还客观反映了宋代版图中涉及的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地貌250余处,并且还借鉴了《禹贡》中的描述在图中标注了两条母亲河黄河、长江的发源地。
《地理图》碑
《帝王绍运图》碑 《帝王绍运图》是一块绘制有我国自五帝至南宋理宗时期的帝王世系表。碑石最上端篆刻“帝王绍运图”五字,“绍”即“接续、继承”的意思。
《帝王绍运图》世系脉络清楚,经纬分明。图表以朝代更替为主要框架,每个朝代的国君依在位先后次序从右到左排列。南宋认为的正统朝代列于图表正中央。对于从正统朝代中分离出来的政权,则按时间顺序列于两侧。
表后有图说,共37行,每行16字。以“自古及今,治不能十一,而乱常八九,为君者亦可以知所戒矣”为论点,规劝大宋皇帝应吸取“治与乱”、“离与合"的经验教训,进而维护和巩固王朝统治。
《帝王绍运图》碑
《平江图》碑 《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它是在平江城于南宋初年遭到金军蹂躏破坏后,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治而重展雄姿的历史背景下绘制的。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刻制最详尽的石刻城市平面图之一。
《平江图》碑是宋代平江府城的实录,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城市的面貌。据图所绘,平江城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域垣周长约16公里,城墙略有屈曲。从图上布局来看,苏州城平面呈长方形,布局规范。整个城市为大运河所环抱,运河内四周城墙环绕,并设有阊、盘、娄、齐、葑五座水陆城门,城墙内有护城濠。城区内的最大特点是安排了水陆并行的两套交通系统。城内河道纵横交错,计有20条河流,其中6条河流纵贯南北,14条河流横越东西,总长度80余公里。与此相适应,城内有20条大街,最著名的是横贯南北的交通要道“卧龙街"(今人民路)。由于苏州河道众多,因此作为交通枢纽的桥梁也特别多,仅《平江图》所刻桥梁就达359座之多。
《平江图》碑不仅为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提供了实物依据,而且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平江图》碑
除了这四通碑,其余的都在馆外。
碑
碑
碑
碑
如果喜欢碑刻和书法的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