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9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AI将提升科幻文学的创造力——《机忆之地》创作的启示[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61
金币
77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05
斑龄
189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4


《机忆之地》的插图
  
  2023年10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团队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机忆之地》匿名参加了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这部作品的所有内容,包括书名、正文、配图乃至作者名字,全部由AI完成。这次获奖不仅展示了AI在创作领域的潜力,也为人机协同探索科幻文学创作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
  《机忆之地》讲述了主人公李晓在元宇宙世界探险的奇幻经历。作为一名神经工程师,她在一次实验事故中失去了记忆,后来在机忆之地寻找恢复记忆的方法。整个故事纳入了元宇宙、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时下热门科幻元素,也融合了人类对记忆和自我认知的探索。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与AI共进行了66轮的深度对话,经历了五个关键步骤:提示语构建、内容生成、反馈、调优和最终定稿。首先,在大纲构建阶段,我们给予AI关键词提示,包括“元宇宙探险”“神经工程师”“记忆丧失”和“寻找真相”等元素,同时强调希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让AI准确理解我们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核心元素。AI很快就生成了包括故事背景、主人公介绍、各章节概要的故事大纲。
  接下来,我们进入小说内容的生成和打磨阶段。这一环节,人机互动最为频繁。我们要求AI严格按照大纲,分章节完成内容并逐步丰富故事细节。在每一轮生成后,我们都会仔细审查AI的输出,检查情节的连贯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科技元素的前沿性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会及时反馈给AI,引导其进行迭代优化。例如,在第一版生成的第二章中,AI这样描写女主角初入元宇宙时的心理活动:“李晓感到无比兴奋,仿佛置身于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觉得这样的描写有些平淡,缺乏沉浸感。于是提示AI:“描写李晓的心理活动时,要突出新奇、未知,甚至些许恐惧交织其中的复杂心情。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描写环境,烘托氛围。”AI即刻做出调整:“李晓睁开眼,目之所及皆是陌生的景象。微光在空气中流转,远处传来嗡嗡的轰鸣声,令人毛骨悚然。她不安地咽了口唾沫,强压住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向前踏出了第一步……”修改后的描写更有张力,也更容易将读者带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难题和挑战。这些困难,既考验AI的理解和创造能力,也检验人类的引导和把控水平。保持内容的逻辑连贯性是挑战之一。小说情节往往错综复杂,前后呼应,环环相扣。AI在生成内容时,需要时刻关注上下文,避免出现逻辑悖论或者前后矛盾。比如,在初稿中,李晓的助手机器人在第三章意外损坏,但在第五章又神奇地复活,并继续帮助李晓完成任务。这里的人物时间线和因果逻辑显然出现了错误。为解决这类问题,在各章生成后,我们都及时对内容进行人工审查。另一个难点在于对特殊文化背景的把握。在创作时我们希望这篇科幻小说能体现“中国式科幻”的精髓,让故事呈现出别样的东方美学意蕴。但AI对一些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还不够深入,有时会影响故事的文化底蕴。此外,在创作风格的把控上,我们对AI也进行了多轮调试。AI善于模仿不同文风,但要让它在一篇作品中始终保持一以贯之并不容易,需要对叙事方式与语言风格进行不断调控。
  透过这次人机共创,我们可以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对内容创作领域带来巨大变革。首先,AI将极大提升科幻文学的创造力,跨界思维助力科幻创作。科幻文学以“科学”和“幻想”的巧妙融合见长,作品往往需要庞大的知识量作为支撑,对写作者的科学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知识井喷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作家掌握与搜集科学知识,全面把握尖端科技动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基于海量文本训练的AI恰恰能弥补这一劣势,集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知识于一身,在创作中可以从计算机、生物、物理、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同一命题进行阐发,而部分具备联网检索能力的AI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海量的最新科技前沿资讯,为科幻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基于其计算思维与逻辑推理的能力也为设计复杂的世界架构和情节线索提供了助力。
  其次,人机协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创作范式,“AI助手+人类创作者”将成为新的创作常态。在这种范式下,人类和AI形成互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独特价值。人工智能擅长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交叉组合,能够快速生成新奇的创意灵感。在《机忆之地》的创作中,AI为我们贡献了不少巧思,比如将记忆可视化为“光翼”触角、将心理创伤比喻为内心的“荒原”。而人类则擅长宏观把控和价值引导,能够从整体上驾驭作品的主题立意、叙事逻辑、人物塑造等。借助AI的快速迭代能力,生成海量的“创意素材”,再凭借人类的专业素养进行筛选提炼,赋予作品个性化风格,形成了“AI负责提供灵感素材和选项、人负责做决策和把关”的分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创作效率,也为艺术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这在音乐、美术、视频等创作领域亦是如此。
  再次,人机协同为普通人参与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门槛正不断降低,技术日益成熟完善。借助AI的创意生成和知识扩展,未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普通用户也可以开启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创造力仍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人类独有的“先验知识、审美素养、情感体验”仍是无可替代的关键要素。
  人机协创是大势所趋,既不能排斥也不能盲从。AI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应该辩证看待,积极应对。一方面,要利用好AI超强的信息处理和组合能力,借助它在灵感激发、素材搜集、结构谋篇等方面的便利,为创作赋能增效。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理性和警惕,明白AI所擅长的“海量”和“高速”并不等同于“专业”和“高质”,某些领域如人物刻画、主题升华等仍需要人类作家发挥自己的优势。简而言之,面对AI,要坦然拥抱又要保持自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人机结合”中实现共同进步。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科幻作品的核心仍在于表达人文关怀。科幻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科技元素的堆砌和炫技式的想象,更重要的是透过对未来的描绘,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人类处境。因此,如何看待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如何规避技术异化对人的潜在伤害,如何在算法时代守护人的尊严和个性,如何为人工智能参与社会生活设定伦理边界,这些关乎人类发展的关键问题,都应该成为AI科幻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在对人类自身的反思中推进“智能革命”,科幻文学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0876
金币
1073891
道行
1951
原创
2152
奖券
2044
斑龄
27
道券
5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9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6
  《机忆之地》的获奖和创作过程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潜力和局限性。人工智能助手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创意生成能力,但同时也暴露出在情感理解、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等方面的不足。人机协同的创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机忆之地》的故事中,人工智能助手帮助人类创作者完成了故事大纲的生成、情节的展开以及细节的丰富。在人类创作者的引导和反馈下,人工智能助手不断调整和优化其输出,使作品更加连贯、生动和具有沉浸感。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的计算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展示了人类创作者的宏观把控和价值引导能力。

  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AI助手可以快速生成新奇的创意灵感,提供丰富的素材,但人类创作者仍然需要负责作品的整体决策和把关。此外,AI助手的使用门槛正在降低,普通用户也可以借助AI进行文学创作,但人类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警惕,既要充分利用AI的能力,又要认识到AI在某些领域如人物刻画、主题升华等方面的局限性。在人工智能参与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关注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避免技术异化对人的潜在伤害,守护人的尊严和个性,并为人工智能的社会生活设定伦理边界。

  总的来说,《机忆之地》的创作过程和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潜力和前景,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文学创作模式的思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