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9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冯紫英认识张友士这样的良医,为何不介绍给宝玉为黛玉治病?[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79342
金币
33352
道行
36950
原创
101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6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4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4-10-22)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很多庸医,而且大多是来自太医院的太医。比如给秦可卿治病的太医,尤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在这些庸医的映衬下,冯紫英介绍的来自民间的张友士简直就是神医,“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这位张神医医术确实很神,只是把了一下脉,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病人的症状,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可卿的病因,“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但是,因为可卿的病被那群庸医耽误了,即便张友士医术高明,也无力回天,秦可卿还是一病而亡。
不过,从张友士这个良医,引出了一个问题:张友士是冯紫英介绍来的,而冯紫英是贾宝玉朋友圈里的人。贾宝玉身边有林黛玉这么一个病人,为何冯紫英没有把张友士介绍给贾宝玉为林黛玉看病?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贾母还是宝玉,都没有真正关心过黛玉的病,更没想过要想方设法为黛玉治病。



黛玉带病入府,贾母和宝玉都以黛玉的病为常态。


俗话说,穷则思变。一个人如果处在穷困中,就希望生活出现一些变化,因为大概率会变好。反之,如果一个人处在志得意满之时,就希望生活永远保持现有的状态,一点变化都不想要,因为大概率是会变坏。
贾母和贾宝玉就是处在志得意满的人生阶段,没有不顺心之处。这就使是他们拥有了一种惯性思维:一切维持原状就好,不要折腾。
林黛玉进贾府的当天,大家看出她有不足之症,并了解到她“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从常理常情上来说,外祖母听到外孙女说起自己的病,多少会表现出一些关切和痛惜,并在病情上多问几句。但是,贾母的反应却是云淡风轻:“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注意这个“正好”,黛玉的病要用药养着,这件事不会给贾母带来新的麻烦,因为本来就有这样一件事存在。
这个细节说明,贾母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出现需要她操心的事,即便是外孙女生病了,她也不想在这件事上多费心。“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吩咐下去就能解决,不需要她多加过问,这就是贾母的处事态度。


至于人参养荣丸是不是最适合黛玉的药,是不是该动用贾府的医疗资源再给黛玉诊治一番,贾母根本不去考虑,她只想维持原状。
再说宝玉,初见黛玉,他就被她“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弱之态所吸引,更希望黛玉能维持现有的姿态。
也就是说,贾母和宝玉都无法对黛玉的病感同身受,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黛玉的病。因为黛玉是带病入府,而且病了多年,所以贾母和宝玉都视黛玉的病为常态,不想去做出任何改变。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第二十八回,宝玉才会拿黛玉的病开玩笑,天马行空地说有一个好药方,全然不顾黛玉的感受。
正因为贾母和宝玉都以黛玉的病为常态,不想去改变,所以,他们都没有向身边人求推荐良医。
再看冯紫英向贾珍推荐张友士,是因为贾珍夫妇非常焦心秦可卿的病,遇到人就求推荐。金荣的姑妈原本是去找秦可卿兴师问罪的,结果尤氏问她:“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大夫没有?”贾珍更是把焦虑挂在脸上,“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有些抑郁之色,问我是怎么了。我才告诉他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的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碍无妨碍,所以我这两日心里着实着急。”冯紫英这才推荐了张友士。


这也说明,宝玉从未在这些人面前表现过对黛玉之病的担忧,更没有主动向他们要求推荐良医。 由此可知,贾母和宝玉对黛玉的爱与关怀,远不及贾珍夫妇对秦可卿的关心



真正关心黛玉健康状况的人,只有王夫人和薛宝钗。


相比于贾母和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病漠不关心,书中正面写了两个人关心林黛玉的健康状况,并有所行动。
这两个人就是王夫人和薛宝钗。
第二十八回,有两句王夫人与黛玉的对话: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红楼无闲笔,关于这两句对话,我一直未解其意。结合张友士之事,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为了表现王夫人对黛玉之病的关心。
贾母喜欢维持原状,王夫人却希望黛玉的病能有所改善,于是给黛玉安排了新的大夫,并时时跟进疗效。


有句俗话说得好,“死马当成活马医”,真正关心的人,会想方设法去医治,哪怕明知是做无用功,也坚持去做,万一成功了呢?
宝钗对黛玉之病的关心则更为具体。第四十五回,宝钗去探望黛玉,聊到了黛玉的病: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此处可见,宝钗和王夫人的态度一致,即使不见效,也不要放弃,再找一找,也许就会有高明的医生还没请到呢?
然后,宝钗根据自己对医理的了解,对黛玉提出了建议: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看药方,研究药方,并结合黛玉的症状来分析,说明宝钗对黛玉的病是真的上心,并非嘴上说说而已。这番建议之后,她更是给黛玉送来了上等的燕窝,从行动上帮助黛玉改善病体。


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正是用这种细节,来体现贾母和贾宝玉的假。他们看似对黛玉充满热情,却没有过真正走心的关怀。反而是表面看来冷漠无情的王夫人和宝钗,没有甜言蜜语,却对黛玉发自内心的关爱,并付诸于行动。
所以,冯紫英怎么可能向贾宝玉推荐良医张友士呢?贾宝玉从未向朋友们表达过需求,也没为黛玉的病表现过焦虑,即使他的朋友圈里有良医资源,也不会推荐给他。

[ 此帖被天人地在2024-06-04 12:4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zhdf 金币 +1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离线shanghaidygl

UID: 2151792

发帖
168
金币
28
道行
10
原创
0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66(小时)
注册时间: 2022-02-13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0-21
冯紫英,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出自曹雪芹《红楼梦》一书,在全书中是一个交游很广,较少封建束缚又带有某些纨绔习气的年轻公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