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汉服头戴朱钗,抬手拨弦乐声轻扬。我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地标建筑前弹奏古筝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世界各地网友的喜爱,多次被国外媒体报道,收获了许多观众的暖心留言。现在,我在网络上已经受到3000万人关注,与民乐演奏家方锦龙合作的国乐快闪作品播放量近亿,点赞过百万。我很高兴能通过短视频这一方式,给外国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户。
我是来自湖南怀化的95后旅法留学生,同时也是一名音乐视频博主。我7岁开始学习古筝,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前往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主修音乐学专业。起初,我只是出于锻炼胆量的目的,在法国街头进行古筝表演。后来,随着线上线下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我分享自己所学、展现中国民乐魅力的想法越来越坚定。街头演出与网络互动,给我的留学生涯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刚开始表演时,我发现很多观众分不清亚洲不同国家的文化,经常把我认成其他国家的表演者。我把自己的这一经历剪辑到短视频中,有网友留言说可以穿汉服试试。恰好我在大学期间就很喜欢中华传统服饰,于是就尝试穿着汉服演奏。如此一来,不仅辨识度更高,演出效果也更好了。此后,“古筝+汉服”成为我进行街头演出的标配。
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乐器和服饰非常好奇,经常会停下来仔细观看,询问有关中国文化和音乐的问题,我都一一耐心解答。在一次演出中,我发现一个外国男生举着手机在大声地视频通话,演出结束之后他慢慢凑过来,告诉我他正在和妈妈通话。原来,他的妈妈在法国另一个城市,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透过儿子的镜头观看了我的表演。我在视频中告诉男生的妈妈,这个乐器叫古筝,然后又轻弹了一小段,她在视频中开心得手舞足蹈。还有许多人会被音乐吸引,跟随节奏拍手、摇摆甚至跳舞。有一次,我用古筝演奏了一首探戈名曲,随着音乐的推进,好几对观众自发加入进来,热情起舞。看着他们那么陶醉,那么惬意,我的心里也充满着感动和温暖。
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感受中国民乐的魅力,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通过表演曲目的组合调配,呈现古筝音色丰富、多元包容的特点。传统古筝名曲是我的必演项目,因为它们是世代积淀下来的艺术精华,最能体现古筝艺术的源远流长。除了古筝曲目,我还会选择一些中外流行歌曲,甚至探索出古筝+摇滚、古筝+戏曲、古筝+爵士乐等形式。在演绎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乐曲时,我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比如加入一些古筝独有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技巧,包括滑音、颤音、揉弦、回音、按弦、刮奏、摇指等,让观众感受古筝的独特技法。中文曲目里我会尽量选择中国风歌曲,多演奏中国传统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乐曲,在伴奏上会使用琵琶、二胡、竹笛这类非常有辨识度的民族乐器,希望渲染出国画般深邃空灵的意境,凸显中华美学精神。从我的演出经验来看,《青花瓷》《赤伶》《琵琶语》《大鱼》《龙拳》等国风乐曲显然更受欢迎。有外国观众表示,类似《琵琶语》这样的曲子富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
通过短视频传播中华文化,对我来说是尝试,也是挑战。将传统乐器和传统文化搬上网络,需要有文化自信,需要能呈现艺术精髓,也需要了解当下生活,了解网友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每一次演出后收到的鼓励,视频发出后网友的支持,都让我越来越自信。同时,我也自觉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将继续发挥创意和媒介优势,放大艺术之美,让更多人了解古筝艺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