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2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新媒介语境下文学传播呈现新图景[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35
金币
45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05
斑龄
189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26) —

  

2023年,中国作协联合浙江卫视和网络平台举办“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

文学综艺《湘行漫记》剧照

文学综艺《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剧照
  

  刷短视频,观看知名作家讲述创作往事;蹲直播间,近距离聆听重要文学刊物资深编辑分享心路历程;守在屏幕前,跟随作家们的步伐重游文学故乡……基于新的媒介环境,文学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有了全新的途径。文学借助视听新媒体将文字转变为视听符号,打破了以往局限于书本的呈现方式,隐匿在字里行间的故事片段跃然“屏上”。当文学步入方寸屏幕,厚重的“有形书籍”何以变成以视听符号为载体的“无形之书”,并最终实现“开卷有益”?
通过线上公共的“文学课堂”,展现丰富多样的文学现场
  视听媒体传播的“生活化表达”“生动性呈现”“趣味化交互”等特点,改变了传统文学既有形象。文学通过“跨屏”连接老百姓生活,使其从小众进入大众场域,带来直接而可观的文化传播效应。
  文学故事的媒介符号化及其重新组合催生“化学反应”,呈现全新的视觉文化体验,增强了文学的沉浸感受。在媒介逻辑驱动下,文学故事俨然成为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媒介符号,文学声音化、文学视频化和文学综艺化等“文学+”模式的出现,拓展了文学传播的辐射范围,为不同用户提供了个性化体验,促使文学作品从“阅读”转向“悦享”。
  文学创作、文学编辑、文学庆典活动的媒介转化赋予文学新的生命张力,为普通用户深入了解文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往局限于案头,徘徊在纸张之间的文学创作与编辑过程纷纷“上线”,放大了文学的普惠价值。例如,中国作家网“文学直播间”举办的改稿活动,将编辑审稿、改稿过程发现的问题加以呈现,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评点,从个案之中提炼普遍性的文学现象。精确的现场“把脉”,接地气的作品“问诊”,为屏幕前广大文学爱好者特别是普通青年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是一堂堂线上公共的“文学课”“写作课”。另外,文学作品评选、文学颁奖及其相关庆典活动,变成一个个具有故事性与仪式感的媒介事件,将原本属于一个特定领域的“文学盛事”延伸至更大的公共空间,丰富了文学与用户的连接关系。
  借助可交互的媒介技术与流行的艺术表达方式,文学经典更容易融入现代视听传播生态之中,将传统内容与潮流表达相结合,形成新的阅读空间,创新了文学的表达方式。文学经典与现代媒介叙事形成的“混合媒介文本”是对经典文学文本的再现、重读与阐释,而对故事人物原型的回访、对话与挖掘更能够巧妙地将文学故事与新的媒介内容生产结合起来,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学的滋养与精神的力量。
媒介逻辑赋能文学传播,推动文学从“被看见”到“被理解”
  文学的跨媒介传播拓宽了文学传播的纵深度与精准性,让其走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从而让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审美趣味、价值追求等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
  视听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加速文学与用户的相遇,缩短了文学故事价值的传播链条,推动文学从“被看见”到“被理解”。当前,越来越多文学经典走向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综艺节目,以不同的讲故事方式连接用户,将文学作品“加热”,在传播过程中深化用户对文学知识的接收与获取。
  新的媒介对经典故事细节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强化文学的媒介符号内涵,深化用户对文学的理解。湖南卫视出品的年轻态人文漫游纪录片《湘行漫记》,通过品读10位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作,以行走漫游的方式展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深沉力量。江苏卫视推出的外景纪实类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聊阅读和写作,让观众对文学生活方式产生向往。文学的新媒介传播还善于联动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热门话题,拓宽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让文学传播更贴近当下生活,提升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视听媒介的交互性也增加了文学传播的触角,让读者角色嵌入文学创作、传播与消费过程,改变以往“单向输出”与“单向接受”的线性模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古尔纳与中国的网络主播在直播间有关家乡、生活、写作的对话直击普通人的内心。他说道,自己刚开始写作时,是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理解、解释事物,分析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发现不公,庆祝美好,这就是写作令人获得幸福、实现理想的方式”。这些真切的表述激起网络用户的文学情怀,不少网络用户在评论区留言互动、评论点赞,表示“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古尔纳也表示,参与网络直播是一个愉快的体验,“我看到屏幕上有趣的留言上下滚动,我想你们一定是一目十行,才能明白正在发生什么。我很开心来到这儿”。
  文学“出圈”改写了传统文学以“作品”为主体的传播惯性,作家们通过持续上线分享、解读与评论,使得文学传递不再是冷冰冰的“物质”符号呈现,而是融入作家的审美情怀与情感温度。从案头的“默默耕耘”到镜头前的“真实出演”,作家出镜改变文学传播的逻辑,以平民化视角对经典文学进行解读,将其中具有生活烟火气与文化感染力的内容展现出来,激活了文学传播的生命动力。
  作家在线上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审美呈现、专业判断,使得从前用户与书籍“异步的”“线性的”互动关系,变为实时动态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知名作家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介绍新作、分享日常、塑造公共形象,不仅对文学知识进行分享,而且深入用户日常,用文学照亮并指引生活。比如一些知名作家的短视频账号发布个人文学生活、心路历程,将文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化了文学对于生活实践的导向作用。
  另外,业余作家“入局”为文学传播注入新鲜血液,使之更为多元化和丰富化。江苏昆山外卖员王计兵,用骑行丈量生活,以诗歌充实人生,“15万公里的距离完成5000多首诗”,在网络空间受到广泛关注,他的诗集《赶时间的人》也赢得市场青睐。
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奉献有内涵的精神食粮
  新媒介环境为文学传播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助力文学“出圈”,可以让文学在更广泛的公共空间为大众所知,甚至是熟知。但是,文学需要时间沉淀和深入思考,而媒介传播追求的是热闹和流量。文学一旦过度沉溺于花样翻新的传播路径,醉心于“热闹场”,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比如,在宣传上过于依赖“话术”和“噱头”,语言表达夸张,完全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与作品本身相距甚远;把文学作品等同于普通消费品,片面强调物质属性,而将更为重要的精神属性搁置在一旁不问不顾;一味迎合市场营销,“萝卜快了不洗泥”,助长了浮躁的风气,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这些情况对于文学创作本身而言必定带来伤害。
  与一般商品传播依靠“泛流量”“曝光率”等不同,文学传播必须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更为仰仗有文化、有内涵、有营养的内容。显而易见,好的传播手段不会让差的作品突然变得好起来,只会让好的作品流传更广,更加深入人心,正所谓“如虎添翼”。作家还是需要用心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道创作的来路;沉潜到生活深处,熟悉和理解人民群众投身伟大实践的心路历程,将他们创新创造的成果进行有效的审美转化;并且以更高的智慧把脉时代,在社会大潮中寻找创作的原点和支点,下足硬功夫与笨功夫,以作品立身,尽心尽力奉献精神食粮。
  文学传播的形式可以很热闹,追求生动活泼、新颖别致、创意迭出,但一切都要以作品的思想力量、精神容量和情感含量为出发点。只有作品格调雅致、品位纯正、质量过硬,多样化传播才有底气和根基。
  当然,在坚定“守正”的基础上,对“出新”的内在逻辑也需要有充分的认知。当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数字平台日益成为文学传播重要阵地,不仅涉及文学内容的创新呈现与表达,也深刻影响与变革文化产业的运行路径。文学不能狭窄理解为单向度的“创作”,而是处在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一个有机体系中。有必要将视听传播作为结构要素嵌入文学的发展链中,重组运营模式,为文学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提供动力支持。正如印刷时代纸质媒介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一样,视听传播是文学在数字时代的重要载体。视听传播的动态交互连接有助于打破传统文学固有的线性出版模式,新的文学传播发行场景为文化产业上下游协同合作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与社会现实生活深度融合,促使文学创作与人民群众日常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匹配。
  当文学传播效果由“物”的传递转向“服务”的体验,做好新媒体形态的文化服务成为关键性增长点。从用户文化体验出发激活新的价值需求,深耕用户的细分市场,利用关系网络进行精准传播,完善并优化个体的文学消费体验。更需要完善文化产业的审美逻辑,超越仅仅以视听符号为主导的视觉感官美学,注重以文学的精神能量和价值内涵引领用户的审美取向,用文学的思想力量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文化功能与经济价值的相互交融。
1条评分金币+30
兵马大元帅 金币 +30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05-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0437
金币
1070338
道行
1951
原创
2152
奖券
2044
斑龄
27
道券
5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8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5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学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介语境下,文学传播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 传播渠道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传播主要通过书籍、杂志、报纸等纸质媒介进行。而在新媒介环境下,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书、音频书、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

2. 互动性增强:在新媒介语境下,读者不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接受者,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在线论坛等方式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互动交流,甚至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去,这大大增强了文学传播的互动性。

3. 时效性提高:新媒介使得文学作品的发布和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作者可以即时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读者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文学作品,这极大提高了文学传播的时效性。

4. 传播范围扩大:传统媒介下的文学传播受到地域限制,而新媒介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文学作品可以迅速传播至全球各个角落,世界各地的读者都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这大大扩大了文学传播的范围。

5. 形式创新:新媒介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如多媒体小说、互动小说、网络小说等新型文学形态不断涌现,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为文学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6. 受众分化:新媒介环境下,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体也出现了分化。不同年龄、职业、兴趣偏好的人群可以在海量的文学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作品,这使得文学传播更加精细化。

总之,在新媒介语境下,文学传播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性、时效性、全球化、形式创新及受众分化的新图景。这对于文学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文学创作者和传播者不断适应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1条评分金币+10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0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