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8阅读
  • 1回复

[猎奇]一人在悬崖前打坐时突然顿悟,结果从山崖上摔落下去,却毫发无损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99896
金币
1065636
道行
1950
原创
2145
奖券
2040
斑龄
27
道券
5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7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11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14) —

清朝初年,川蜀地区的南明势力依旧负隅顽抗,不少关于大屠杀的传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流传的。川蜀地区的百姓饱受战乱就连维持生计的土地都被官兵们抢占驻扎,饿死的饥民不计其数,随之而来的则是瘟疫,几乎使得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灭亡殆尽。

此时,朝廷不得不紧急调令将湖南与江西等地的部分人口迁往川蜀地区以弥补当地人口的锐减。之后,南明的军队仍然不肯退步,继续在当地大肆屠杀百姓,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得道高僧站了出来成功阻止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救了川蜀地区众多百姓。


相传这位僧人名叫“破山禅师”(1597年一1666年),俗姓蹇,绥定府大竹县人。并且,在破山四岁时:“形貌端正,七处平满,生含异质,幼挺奇标,只是终日不语”有一天,他听到隔壁的佛教居士在家里诵《金刚经》,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时,竟开口跟随念诵起来。

之后,他在庙中修行时曾经将《楞严经》诵读千遍却难悟其中禅理,为了能够真正参透这本佛经,他云游四方请教高僧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最终,在湖北黄梅的破头山悟彻禅理,这也就是他名号的由来。传说,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是他皈依弟子。


相传,19岁时他在山中的一个悬崖上打坐悟禅,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致不再是山中林木,而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知不觉站立起来向前走去,结果从山崖上摔落下去。就在闪脱的一瞬间,禅师心中的郁结化为乌有,豁然开朗。而他本人从万丈高的悬崖上摔落到地面却毫发无损,皆因有仙人相助。

得道之后,破山禅师就开始四处奔走,劝解各方势力停止斗争,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居所。当时清军正在和南明的残余势力打得不可开交,禅师希望能够劝阻南明首领李占春不要伤害川蜀地区的百姓,于是,便只身前往南明军营。禅师的社会影响力很大,许多豪强势力都想着能够借禅师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此时的李占春虽然生性残暴,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利用禅师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礼待于他。李占春在此之前不知已经残杀了多少川蜀地区的老百姓,将百姓的土地据为己有,称霸一方。甚至,当时的人们都叫他“李鹞子”,用来形容他凶残无道。

据说,禅师见到李鹞子的时候他正在吃肉饮酒,一番劝导之下这个枭雄并没有改变主意,相反说出了自己的一套歪道理。他说:自己生来就残忍无比,还是孩童的时候便以杀猪宰羊为乐,禅师生来悲天悯人,连一只蚂蚁都不愿意踩死。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之后,他甚至对着酒桌上的许多将领承诺,如果,禅师能够吃下一只羊腿他李鹞子就保证将百姓的土地全部归还,并且不再滥杀无辜的百姓。他出这种损招就料定禅师不敢破戒,以此毁掉多年来的修行。但是,让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禅师微微一笑将桌上的一大盘肉端到面前吃了起来。


李鹞子当场瞠目结舌,不得不兑现自己许下过的诺言。禅师毁掉了自己修行却救下了当地的无辜百姓,虽然,这件事情后来还是遭到了一部分同门的毁谤,但是,百姓们却对他更加敬重了。

后世在撰写小说《济公传》的时候,特地将这段吃肉的情节加到了小说中,融合出了一个喝酒吃肉但却心系黎民百姓的道济禅师,但是,对于这段故事的来由却鲜有人知晓。现在的佛教徒中也有部分人不遵守清规戒律,以道济和尚的“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来为自己辩解,真可谓贻笑大方。

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时常为别人着想,不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重,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会即使改正以求完美,不会去找歪理邪说为自己辩解。信教之人所需要遵守的清规戒律也正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约束,用严格的要求约束自身则可以使得自己在信仰之路上走得更远。


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破戒能够救他人于危难之际,这样的破戒又何尝不是一种积德行善的行为呢?原型破山禅师正是为了救黎民百姓脱离苦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毁道行,犯了佛教的大戒,但是,在百姓们心中他本人的威信力却比之前更大了,究其原因正是禅师心中有百姓,时时处处行善积德。

康熙五年二月十六日,正当昭觉寺的重辉工程逐步开展的时候,破山海明圆寂于川东梁平双桂堂。讣讯传来,丈雪立即前往梁平奔丧。

对于先师这样一位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极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大雪为报法乳恩深,完全遵照破山的遗嘱,主持了后事处理的全部,在当地良龙山以俗人的礼仪予以安葬。为了承担起破山法系宗风永继的历史责任,他又专门将破山的几根头发和一颗牙齿,珍重地携回昭觉寺,建塔于宋代圆悟祖墓侧供奉。佛门以无诤为清净,一切都任人评说。


关于破山禅师的记载,网页资料较多,2000年前后,先后有熊少华撰《破山禅师评传》、王为民撰《破山传》。

参考资料:

『《自述行实》、《破山禅师评传》、《破山年谱》、《破山传》』

1条评分金币+30
xgch 金币 +30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99896
金币
1065636
道行
1950
原创
2145
奖券
2040
斑龄
27
道券
5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7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4
破山禅师是一位在明清之际活跃于四川地区的佛教临济宗僧人。他的本名是蹇忠定公,出生于四川大竹的一个贵族家庭。受到世事变迁的影响,他十九岁时决定出家,成为一名行脚僧,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破山禅师在湖北省的破头山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闭关修行,誓言要在此期间达到禅定的境界。修行结束后,他回到四川,积极推动禅宗临济宗在当地的发展。他晚年主持的双桂堂因此成为了该地区禅宗的重要中心,享有“西南禅宗祖庭”的美誉。

在清朝初年,川蜀地区仍然有一些南明势力在抵抗清朝的统治,导致当地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破山禅师以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努力斡旋于各方之间,劝说他们停止战斗,以减轻百姓的苦难。据说,他曾冒险前往南明军营,成功说服南明首领李占春放弃伤害无辜百姓,并归还了百姓的土地。

破山禅师因其慈悲和智慧而受到广大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并且被融入到了一些文学作品中,比如小说《济公传》,在那里他被描绘成一个虽有世俗欲望却心系民众福祉的和尚。

在康熙五年二月十六日,破山禅师在川东梁平双桂堂圆寂。按照他的遗愿,他被以俗人礼仪安葬在良龙山。为了纪念他并传承他的佛法,他的遗物被收藏在昭觉寺,并在宋代圆悟祖墓侧建立了塔庙供奉。

关于破山禅师的事迹,近年来已经有了一些研究著作,如熊少华的《破山禅师评传》和王为民的《破山传》,这些作品为我们了解这位传奇僧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5-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