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习惯晚饭后开始上网、看电视、写作业直至深夜,你可知道,晚上集中用眼极易损伤肝脏?在今年的世界肝炎日,专家们指出,每天晚上11时开始正是肝脏修复排毒的时间,需在安睡中进行,想要保护肝脏,晚上11点前休息非常重要。
《上海名医》记者专访了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张玮教授,她表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消化、解毒、分泌、吸收等多种功能。肝脏一旦损伤,毒素就会积聚,无法排出,最后引发各种疾病。她提醒,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市民应避免让肝脏受伤。除了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外,当出现疲倦无力、眼睛发酸、腹涨、失眠、食欲减退等细微变化时,就要提高警惕,及早到医院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肝功能不好眼睛会干涩视物模糊
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都市白领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而常常觉得眼睛发干、视物模糊。其实,眼睛干涩只是眼疲劳的一种表现,一旦眼睛过分疲劳,不仅会对视力产生影响,还会消耗肝血,甚至对肝脏造成损伤。据了解,《黄帝内经》里就曾说过:“肝开窍于目。 ”言下之意便是眼病的发生与肝脏的关系十分密切。
张玮解释道:“因为深藏于身体内部的肝脏通过经络通道,将养分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眼睛,我们的眼睛因此才会灵活有神。而一旦肝血不足或是肝功能不好,我们的双目就会失去滋养,出现视物不清、眼睛干涩、毫无神采甚至呆滞等疾患。因此眼睛不好好休息,肝脏也不能好好休息。 ”
同时,久视以及辐射也更加为电脑一族的肝脏健康埋下了隐患。 “这类人需要在注意用眼卫生的同时护肝养血。 ”张玮说,可以考虑食疗和药疗相结合的方法。日常饮食中,她建议可适当吃些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同时补充牛肉、鲫鱼、菠菜、荠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中药里,当归、白芍等可以补血,菊花、枸杞则有明目之功效。
此外,张玮提醒,情绪的波动也会对肝脏功能有影响。 “所谓‘大动肝火’说得就是发脾气、常郁闷、情绪低落,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她说道,从中医角度来看,肝喜舒恶郁,也就是说肝脏喜欢舒畅,不喜欢抑郁。而怒则伤肝,所以长期的心情抑郁或者发怒都会引起肝脏的气结不通畅。而肝气郁结还会或快或慢反映出一系列躯体表现,比如咽喉不适,总感觉喉咙里有异物,以及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忧郁焦虑状态等,有些人还可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当然也会加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胃痛、头痛等。她建议,为了肝脏健康,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恢复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的情绪加重或损害肝脏健康。
经常熬夜影响肝脏夜间自我修复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有在夜间工作或者娱乐的习惯,而一些特定职业和人群的晚睡指数更高,例如IT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初高中学生、网民等等。然而,张玮指出,熬夜最容易熬出肝病!
据了解,肝脏虽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但是如果平时经常熬夜也会使肝脏不堪重负,引发一系列疾病。张玮表示,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影响了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尤其是那些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熬夜还会加重病情。
据介绍,每天晚上11时至凌晨2时,按照中医经脉循行理论,此时肝胆经气血最旺,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也是肝脏开始排毒的时间。但是,肝脏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熬夜让肝脏无法完成毒素的排泄,导致新鲜气血无法生成,长此以往,肝脏养不足血,已经受损的肝细胞难以修复反而加剧恶化,对身体就会造成很大伤害。久而久之,不仅会皮肤粗糙、容易疲劳、倦怠、常感口苦咽干、火气大,而且肝脏解毒功能也会因此受损,使得体内毒素在血液中含量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因此平卧体位时肝脏供血较丰富。
另外,经常熬夜人群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也比常人要高,这会增加肝、肾脏负担,影响肝、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加重肝炎患者原有病情,影响其日后康复。
张玮建议,晚睡族们应该尽量调整作息时间,最好每晚十一点前安然入睡,可让肝脏有效排毒,有利身体的健康。如果无法避免长期熬夜,那么也可采取倒时差的方式,在白天与晚上相应的时间休息。例如,如果熬夜到次日1时,那么到当日13时,可以适当补个觉。另外,熬夜者应格外注意补充营养,晚餐应多吃富含维生素B群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谷类、肝脏、瘦肉、豆类及新鲜蔬果。
中药也有“三分毒”,使用不当易伤肝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但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往往针对的是西药,在他们的脑海里类似“中药纯天然,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也很容易伤肝。
张玮指出:“在隐源性肝炎中,一半是药物性肝炎,而临床上15%左右的药物性肝炎是由不合理服用中药导致的。 ”据了解,在《本草纲目》中有三分之一的中草药被列为下品药,这些药物有毒性,主要用于强力纠偏,使病人重归阴阳调和,需要见好就收,不可久服。她说道,肝脏就像一块充满血液的嫩豆腐。作为人体进行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肝脏常常会受到药物的伤害,是药物性损伤的“重灾区”。而除了一些抗结核药物、化疗药物等伤肝主要“凶手”外,不少中草药也与伤肝脱不了干系,并且由于人们普遍认识存在误区,其潜在危害也更大。
有数据显示,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等,可导致一般性肝损害,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如果超量服用黄药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长期用大黄或静脉滴注四季青注射液,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如导致黄疸。
据介绍,常见损害肝脏的中药主要有:薄荷、番泻叶、何首乌、千里光、望江南等。小柴胡汤、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也可引起肝损害。张玮强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骨质增生、白癜风、乳腺增生、肥胖、银屑病等疾病的中药运用尤其需要重视。
不过,张玮表示,市民也无需过分恐慌。她指出,肝脏功能正常的普通人,若通过医生的辩证配伍,中药按常规剂量使用,一般不会有问题。但鉴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大量服药的人群,以及孕妇、儿童、老人、本身就有肝脏病变的人,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在用药时要格外注意。“对于这些人群,切忌自己按照说明书或按书本杂志报道擅自用药,因为中医讲究的是辩证用药,正确配伍,很多的药物性肝炎是由于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张玮提醒道。
她建议,在使用具有明显毒性的中药时,每1—3个月,就要定期检查一次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