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撵走晴雯,还污蔑晴雯得了痨病,原来和宝玉有关!晴雯,以一个仅活了十六岁的社会地位卑微的女 奴的形象出现,但他却带给读者一种视觉的冲击。书中的男主人公宝二爷视她为知己,她也赢得了千百万读者的称赞和歌颂。
晴雯是老太太给宝玉贴身服侍的丫头,老太太在晴雯死后承认曾想过将来也只有晴雯可以给宝玉使得,也就是给宝玉当姨娘的意思,晴雯自己也是知道这个意思的,反正是早晚的事情,与其惹人非议不如端着架子。另外,晴雯是个很有性格的人,性子火爆直接没有心眼,她是不屑于用袭人那种先跟宝玉煮成熟饭的手段的。
曹雪芹先生无疑是钟爱晴雯的,这从晴雯那好得出奇的判词,以及晴雯越过袭人排在了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然而,曹雪芹先生并没有将晴雯描写成一个完美的女子,先生笔下的晴雯,是个有血有肉,亮点与缺点并存的丰满人物。
晴雯初次出场是因为为宝玉研磨。宝玉大早上起来心血来潮要写字,丫鬟们必然要忙不迭的准备笔墨纸砚、茶盏果品,为宝玉这位大爷写字做准备,晴雯就是其中的一个,然宝玉写了没几个字就溜了,晴雯等了一天也不见宝玉回来,宝玉一回来便埋怨上了,说宝玉哄她说要写字,结果害的自己白等了一天。宝玉面对晴雯的埋怨也是挺不好意思的,连忙将晴雯冻僵的手放到自己手里暖。
晴雯聪明智慧高傲泼辣,深得宝玉的重用和赏识。可以说在怡红院的大丫鬟中,宝玉尊重的是袭人、信任的是麝月、喜爱的是晴雯。凡是他和黛玉私下传情的事情,都是差遣晴雯去办理,晴雯也深深理解宝黛的感情,传话送物爽朗飒利。象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不能让袭人等发现而偷偷的让晴雯送去。
她刀子嘴,豆腐心;从赶丫环坠儿一事可以看出,拿簪子扎坠儿,是惩罚她,希望她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情;赶紧赶走她,是因为她了解这府里的情况,知道凤姐是怎样的人,知道如果凤姐查到坠儿,事情就不只是赶走这样简单,是为了坠儿着想才会如此。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物,王夫人却是不喜欢她的。她是勇于反抗封建思想,奴隶压迫的女性代表。她心直口快,率性而为,勇补雀金裘,反抗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怒摔箱子,撕扇子,讽袭人,撵坠儿,满身都是刺儿。都让我们觉得痛快。到最后晴雯惨死,谁不为这个傻丫头悲惨的一生掬一把同情泪。
第五十三回,生病的晴雯为宝玉熬夜缝补雀金裘,所谓:已使的力危神尽。大夫来看,不免疑惑:一时王太医来了,诊了脉,疑惑说道:“昨日已好了些,今日如何反虚微浮缩起来,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外感却倒清了,这汗后失于调养,非同小可。”一面说,一面出去开了药方进来。
这里给晴雯看病的是一位太医,可见贾家对晴雯还是非常重视的,力危神尽说明什么呢?就是累的虚脱了,可是在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撵走晴雯后,污蔑晴雯得了痨病: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
王夫人为什么要污蔑晴雯得了痨病,撵走晴雯,这其实都是因为晴雯给宝玉和黛玉传递东西,这些动作被王夫人发现之后,就马上的采取了行动,王夫人表面上是在赶晴雯,实际是在拆散宝玉跟黛玉的爱情,而自己支持的是宝玉跟宝钗的爱情。
也许很多人都想不通一个问题:如此优秀的林黛玉为何始终不能博得二舅妈王夫人的欢心?而且,这种厌恶似乎是从一见面就产生了的。林黛玉六岁初到贾府的林黛玉在拜见王夫人的时候就遭到了王夫人的算计和警告,一是故意让她坐贾政的座位,被机警的林黛玉看穿躲过去了,二是告诫林黛玉离自己的宝贝儿子远点。别说,我还真佩服王夫人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的第六感,她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那种天然的“好感”和“缘分”。
王夫人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打算,想让自己的外甥女儿薛宝钗做自己的儿媳妇。林黛玉入贾府后,薛宝钗也来了。照理说林黛玉是贾府的外孙女儿,住在这里虽说是客,但与宝钗相比,毕竟与贾府的关系亲近得多。宝钗一大家子人住在这儿,一住就是几年,其中原因,也就是王夫人想两家联姻。
再加之薛宝钗是个玲珑剔透的人儿,比较会讨人喜欢,与林黛玉的性格大有不同。王夫人也是希望她能够成为宝二奶奶。相对于林黛玉,薛宝钗肯定要跟自己更亲近,一些这也会有利于巩固自己以后在贾家的地位,但是宝玉却偏偏喜欢黛玉,晴雯还在中间牵线搭桥,所以王夫人才会撵走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