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20
- 在线时间31828小时
-
- 发帖28041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46996
- 道行36950
- 原创105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80412
- 金币
- 46996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5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8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0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04-17)
—
1952年,发表在ARTnews的一篇文章中,艺术评论家哈罗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将波洛克的绘画称为“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其含义是,绘画在这里呈现的已经不是一幅画,而是其作画行动的整个过程。"行动绘画"改变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绘画不再是美学设计,而成了承担由内心支配的人的运动的载体;绘画不再是通过形象或形式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而成了画家情感流泻的直接记录。同时,绘画媒介本身所具备的特质被凸显,它要求画家最大限度地将这些特质个性化,以创造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作为第一个被欧洲关注的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被认为是美国本土产生的、对当代绘画产生巨大影响的画家。从开创性地摒弃绘画传统立体感的马奈,到进一步抛弃视觉纵深的塞尚和马蒂斯,而如今的"行动绘画"则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抽象(没有主题),直接(没有草图),满幅(作品在一个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的场域中被建构起来)——这种全新的绘画风格,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视觉主义绘画最激进的反叛。这也是自毕加索和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人注目的关于绘画空间的创新。就连波洛克当时的竞争对手威廉·德·库宁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拿着画笔的牛仔,率先被大家所认可......波洛克是位领袖,他比我走得更远。我还在找寻属于自己的路。"德·库宁对于波洛克所掀起的风暴看得十分透彻,他意识到,如果走运的话,波洛克的成功很可能也会落到自己的身上,对他有所助益。的确就是这样。波洛克改变了美国的艺术史,成为二战之后美国新一代绘画的象征。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表现活力、运动以及其他的内在力量。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着眼点是时间和空间,他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杰克逊·波洛克在波洛克画前的时装照片,《时尚》, 1951年波洛克绘画中的分形与自然界中的分形进行比较使用计算机分析技术量化波洛克的分形,进而可以去伪存真波洛克的油画有着令人愉悦的美,这种吸引力究竟从何而来?在"行动绘画"中传统的"构图"消失了,一切空间关系不复存在,画面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这种绘画可以任意分割。波洛克的作品之所以有着令人愉悦的神秘美感,正是因为它们与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一样,符合分形法则。所谓分形,简单的说,就是部分与整体具有同样的形状。人类的指纹、贝壳上宛如刺绣一般美丽的纹路、河的支流、蜿蜒的海岸线、树枝的错落交织……世界本质上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复杂非线性特征的一种几何表现。乍看之下眼花缭乱,但其实各自存在着自己的内在规律,取其一角,无论比例大小,其构造俨然都是整体的缩小复制。大自然不断地重复简单的单元,最终变成各种复杂的结构——这是大自然复杂表面下的内在数学秩序。分形几何的理论是直观可见的,它所涉及的形态具有巨大的审美感染力和各种各样的用途。当科学家们将波洛克的画扫描进计算机,在每一幅图中截取不同的位置和放大率,并评估对比了近500万个分解后的图案。结果表明,那些看上去像乱麻一样纠缠不清的画作,的确是一些分形图案——波洛克提炼了自然风景的精髓,并以无与伦比的率真表现在画布上。而他的"滴画"技巧——身体和手臂的移动,绳索的钟摆运动和颜料桶自身的抖动,使下落的颜料在不同的比例上产生了无数具有自我相似性的线条。这些居住在抽象世界里的精灵们,虽然毫无具体形态而言,却在波洛克的直觉和某种策划下,具有了精妙的"自我相似"的自然模式。波洛克开放性的艺术风格之中,蕴藏着浑然天成的自然韵律。他的创作没有模仿自然,而是成为了自然。杰克逊·波洛克《海洋之灰》,1953年杰克逊·波洛克,《深渊》,1953年这是一幅非常独特的作品,具有一种哥特式的黑暗,代表着波洛克新的审美取向和晚期风格。作品中简化了色彩和内容——大面积的黑与白,偶尔的一点黄色,也只是为了在灰度阴影中提供一个间歇。从标题、内容到风格,《深渊》引发了大量关于画中使用象征主义的讨论。这一时期,波洛克的生活迷茫而混乱,他渴望创新又力不从心。或许,"深渊"揭示了艺术家某种隐秘的想法——一份企图消失在那里的解脱通常,当我们对特定对象做出审美判断时,不可避免地会将既有的概念强加到判断之上。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座教堂时,心目中完美教堂的概念就会不自觉地加入我们的审美 : 一座优美的教堂必须符合崇高、神秘,激发虔敬的要求。如果被欣赏的客体与预期不符,我们就会认为该客体毫无美感可言。传统绘画伴随着叙述、结构和意义,而作品中一旦使用了这些依附于美的元素,那么,对绘画的欣赏就有了预先设定的标准——观众会刻意寻找这些元素和试图理解。抽象表现主义不以描绘具象为目标,而是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来传达情绪,激发想像。当绘画剥离了叙事成分,摆脱了对"主题"的需要或束缚——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自然就跃居首要。就像马克•罗斯科的作品中只有颜色,而正是这些颜色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学层面的突破。杰克逊·波洛克《蓝柱》,1952年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 NGA从雕塑花园望向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当年,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过,所有的艺术家"都有他们自己的征途",而波洛克的"征途已经结束"。的确,巅峰期过后,波洛克的名声不说丧失殆尽,也至少在消减。但是,波洛克去世后的名气却骤然飙升——死亡净化了他,重新赋予了他入圣的资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看起来开始越发地与这个时代相关联,甚至带有某种意想不到的先见之明。"意想不到的先见之明"也属于那些勇敢的投资人。1973年,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首任馆长詹姆斯·莫利森(James Mollison)的极力推荐下,时任总理高夫·惠特兰(Gough Whitlam)拍板,以130万澳元的价格买下了波洛克的《蓝柱》。购买这件作品时,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NGA)尚未开放,当时的澳大利亚人并不了解收藏,更不了解波洛克。就像艾埃菲铁塔刚刚出现在巴黎时,被认为是个巨型”怪兽“一样,保守的风气使这一单交易在全澳范围内引发激烈争议。一幅"看不懂"的抽象画及其创纪录的售价,让公众感到既挥霍又不安。时过境迁。今天,《蓝柱》已成为澳国美最受瞩目的明星展品,估值近3.5亿美元——至少从财务角度来看,这是一笔太划算的交易。绘画修护专家大卫·怀斯对《蓝柱》的保护和分析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是一次彻底的观念和美学革命,是一种纯粹的创造力和将生命转化为物质,而他的笔触与画面之间的空隙又赋予作品一种特殊的客观气质。总之,源自波洛克的艺术灵感开启了各式各样的可能性 : 色域绘画、硬边绘画、极简主义,乃至实验雕塑、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特定场地艺术(Site-specific Art)、拼贴艺术(Collage Art),以及各种前卫建筑和室内设计,都在其中发现了其不可抗拒的魅力。极简主义雕塑家多纳尔·贾德(Donal Judd)这样说 : “很显然,波洛克所创造的那种大规模、整体性和简洁性,已成为当代优秀艺术作品的共性。”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抽象表现主义运动首次将纽约推向了西方艺术世界的中心而替代了曾经的巴黎,它超越那些正在衰落的欧洲现代艺术诸流派,成为新的主流。随着时间的推进,波洛克也越来越担当得起他革命性开拓者的名号。熊琦|文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Laura艺术笔记】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