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2阅读
  • 0回复

[猎奇]史上第一高僧,活到1072岁,圆寂时留下一句遗言,令人反思[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69432
金币
53651
道行
36009
原创
1973
奖券
4022
斑龄
127
道券
19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57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2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11-22) —



大家都知道道教起源于中国,而佛教则来源于印度,然而在中国现在 的社会生活中信奉道教的人很少,反而信佛的人却很多,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不少的得道高僧,其中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高僧是佛教史上最传奇的高僧,生于印度圆寂在中国,从出生到圆寂都伴有神秘色彩。



宝掌和尚出生在中印度婆罗门的一个贵族家庭,出生的时候就不同寻常,而是生来伴随很多瑞像,骨气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长,两耳垂肩,双眉高挑,而且左手握拳总不展开,正是这不俗的出生和外貌,使信奉佛教的父母知道他将来一定不同寻常。

直到七岁那年父母带他投奔佛陀精舍出家,当师父帮他剃度的时候,他突然开心的放开了一直握着的左手,掌心还露出一颗珍珠,虔诚地献于佛前,剃度师父就此为他命名法号宝掌,从此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因此,宝掌从此精勤修行,严持戒律,寒冬酷暑废寝忘食研习佛学,遍访圣贤教益知识,足迹踏遍了五个天竺国度,历时五百多年,在印度已成一代佛学大师,他想要到世界各地传播自己对佛教的参悟。



宝掌和尚,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东汉末年之时宝掌和尚终于有机会到东土震旦,前往中国继续寻找佛学真谛。从尼泊尔进入中国的云南到达四川,第一站就和宾头卢尊者登峨眉山,朝礼普贤菩萨,一住就是十余年。

宝掌和尚经常二十天才吃一餐饭,而且坚持诵经不断,就连当时汉灵帝丞相何进都十分惊叹,大加赞赏他为神人,而当时宝掌和尚常对人说:“我有夙愿要住世千岁,今年已是六百二十六岁。”也就是说宝掌和尚来到中国时已经是六百多岁的神人。

后来他又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三国战乱年代他收了几位徒弟,在古时代伏羲皇帝在云汉山的这块古佛住过的地方隐居了百十几年,却很少有人知道。

到了西晋时期,宝掌和尚先是拜访高德佛图澄,在双峰茅蓬隐修时连山中猛虎都处处护卫他的安全,又跟随南岳山仙人在南岳度过数十年春秋,随后一路拜访耶舍尊者、达摩祖师、紫髯道士、昙猷尊者,探讨佛学问题,都是佛道两界的宗师。



潜心佛学的宝掌和尚上华顶峰礼拜长耳定光古佛,航南海拜观音大士,进四川拜谒禅宗二祖神光和尚,游历归来回到司空山隐居于古庙之中。

唐王朝开始建立时,宝掌和尚又回到双峰老祖寺,他自己曾说:“我走尽了中国八百个洲,这座山是最适合修道之人游访居住的地方。”据记载,宝掌和尚生前走过的几十个地方都建成了寺庙,双峰老祖寺最为庄严壮观。

在一切安顿就绪后,宝掌和尚开始北渡黄河,拜访嵩山少林寺,游西山访潭拓寺,游历黄梅到东禅寺,后因时局动荡重返江浙,好友朗公圆寂后,他渡过长江挂笠在会稽云门寺。



宝掌和尚自己一心向佛,一辈子都在参悟佛学,遍访中国的名川大山、佛学宗师,其好友大多是赫赫有名的佛道大家,从印度到中国,他都堪称佛学的巅峰祖师,算得上是史上第一高僧,直到公元657年,宝掌和尚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开始安排后事。

最后宝掌和尚活了1072岁,在临死的时候留下一段偈语:“本来以为没有生死,今天也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于成佛之道心,来生我还要转世再来到这个世界。”说完闭目入定7日,然后与世长辞,因活了千岁,所以又被称为千岁和尚。

众所周知,佛家讲究因果轮回,生死有命,宝掌和尚说他来世还要再来到中国,可见他对中国这块土地佛缘匪浅。至于宝掌和尚留下这句遗言,笔者的理解就是看透生死,令人反思。



除此之外宝掌和尚去世后,真身掩葬在若耶溪岸边,每当风雨交加的时候,墓塔就会放出亮丽的光来,等到他预言的人来迎接他的遗骨回天竺之时,塔内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宝骨洁白庄严,带有明亮的红色纹理,遗骨西去之时天空云霄中瑞相显现,隐隐传来佛音梵曲多日不绝于耳,当真是让人惊叹,可见宝掌和尚的神秘之处。
1条评分金币+20
xgch 金币 +20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2-11-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