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北方一家电视台的情感故事类节目出丑闻:近日片中饰演不孝子的临时演员爆料,原来节目中“打动人心”的家庭故事,竟是刻意策划,雇佣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由此引发了一场电视媒体道德伦理底线的讨论。
这个“不孝子逼父卖 肾”的情感节目,不但赢得了超高的收视率,而且其视频也在网络获得了几十万的点击率。可就在电视观众和网友为了节目中的不孝儿子和儿媳愤愤不平,对苦命的老父亲报以深深同情的时候,这位“不孝子”却不堪节目播出后的社会压力而主动爆料。绝大多数观众和网友因此都有一种上当受骗被愚弄的感觉。
全国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电视台,包括一些上星的卫视,都设有类似的情感访谈类节目。而这些节目的最大卖点,就是以“真实性,记录性”来吸引观众,赚取收视率。但一些节目的真实性确实令人生疑,这次的意外曝光,可能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而已。
电视情感节目的正面意义,就是观众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吸取经验和教训,引以为戒,以儆效尤了。但问题是,如果这些节目本身就是虚构、编造的,观众还能吸取什么教训,获得什么教益呢?估计只剩下猎奇和窥私了。
我认为电视情感节目需要“整风”,一是少点“扒粪”精神,多点教育和引导意义。一味地猎奇,一味地窥私,只能证明电视节目品味低下,格调不高,而这样做既浪费电视台的公共资源和观众的时间,也会让人患上“窥私欲”,精神上变得狭隘,变得八卦。二是编导需要提高公共责任意识,以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节目赢得收视率。其实除了这些家长里短、婚外婚内的所谓“情感实录”,我们的社会还有太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要关注,要探究,比如养老、物价、食品安全等等。如果能够用点心,下点功夫,把这些民生话题做得和现在的情感节目一样吸引人,那么收视率和责任感具备,何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
苑广阔[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10-15 13:4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