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4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技术进步为网络文艺营造多彩景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35
金币
45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05
斑龄
189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9-17
1 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成为“标配”

  十年来,网络文学、影视、动画等文艺形式蓬勃发展,数字智能技术催生了网络文艺的新形态,人们在欣赏、参与网络文艺的过程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的体验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来自创作一线的四川省网络作协主席、网络作家袁野感到:“这十年移动网络越来越便捷,网络文学的阅读渐渐从电脑向手机端转移,囿于屏幕限制,长篇大段的独白或者环境描写显得不合时宜了,作者在语言上变得更精练、更直接。”

  随着受众阅读方式的转变,网络作家的创作方式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反馈变得更及时了,就像视频网站可以发弹幕一样,网络文学也出现了‘段评’,一些手机阅读软件上,读者可以在每一段、每一句话旁随时写下评论,这让作者更倾向于在每个段落里抖个机灵、制造话题,网络文学在技术革新下产生了强互动。”袁野说。

  在新媒体、自媒体涌现的同时,出现了网络大众批评、粉丝议论、直播弹幕、网络社区评论等多种文艺评论新样态。可以说新媒体时代,是人人可以参与文艺批评的时代。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超说道:“新媒体为文艺评论打开了便捷、及时、广阔、多元的互动平台,对文艺创作尤其是网络文艺创作的影响从来没有如此之巨大和深远。”

  过去十年间,剧集的传播介质发生了迭代。“以前是电视直播+DVD影碟的大屏组合,现在是视频网站+网盘的互联网组合,也是手机+Pad+大屏的综合模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李星文说。如今的网络剧虽依然有着目标圈层,但已经不乏“破圈”的好作品。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范志忠观察到,近些年影游IP改编和互化正在呈现出新的面貌,“互联网的到来,影游融合的跨媒介改编从主题、人物、行动、价值等多方面衍生出更多的插曲和补充,故事世界之间跨时空的互文性和互媒性架构出巨大的张力,吸引观众不断参与各种媒介的叙事,形成粉丝黏性”。

2 人类情感始终是技术背后最动人的元素

  回望这十年,一方面技术在拓展网络文艺多彩艺术形态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何更好运用技术而不背离艺术的本质,越来越引发人们思考。把握好艺术与技术的思辨关系,是与会专家学者关心的重要话题。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类艺术生产观念的变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提出,由计算机造成的虚拟环境,固然可以带给人新鲜、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但在人们享受便捷的时候,也要反思自己的内心体验与审美感知是否会被技术环境所束缚。他表示:“正如网络文学终究是文学,一切数字艺术终究还是艺术,艺术攸关情感,背后有人文。我们对技术的应用,是为它在现实中找到合理的安顿,让它得到充满智慧的、自信的人的驾驭。”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网络文艺作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范周看来,网络文艺发展日趋精品化的实质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由各种创意激发出的创造力,“正如那些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作品,技术发挥了很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创新。”他表示,在网络产业化的消费过程中,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的各种价值不断凸现,产业链的延伸优势正在集中显现,以IP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影视综艺、表演,特别是衍生产品的开发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应。

  技术与人文的博弈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面对技术的更新迭代,人类情感在创作中的价值越显珍贵。以人工智能创作为例,袁野提出,虽然人工智能在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用数据分析出适合市场的选择,但这依然与人类的创作不同,“人类的创作会受到情绪影响,很多时候做出的选择可能是次优的,这与个人生活阅历紧密相关,也是人类创作的独特之处。”

  袁野坦言,次优的决定可能无法在市场上拼过人工智能,最理想的状况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能给个性化的推荐和分发更多的选择,让人类和人工智能在不同创作赛道上并驾齐驱,既有普通流行性作品,也有手工制造的更高档次作品。对此,温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守祥表示:“数字化应该是一种人文技术,高技术与高人文的互相融合是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发展的前景。”

  创作者如何选择和应用技术这把双刃剑,对艺术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将起关键作用。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提出,当下网络文艺的生产者已经不是个别艺术家,而是大量的企业家和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有些很擅长技术,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尤其要谨防一味追求娱乐刺激。

3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这面镜子

  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创作力迸发,当下网络文艺已经成为铸就文艺新辉煌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发展中的网络文艺也存在一些亟待加强提升的方面,如精品供给不足,借助新技术生产、创作和传播的反馈能力有待加强等,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文艺评论这把“利器”。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郝向宏认为,网络文艺已经成为文艺领域中独具特色、独具规律、独具标准的新兴文艺类别,网络文艺评论在推动网络文艺推出更多精品力作、造就更多符合网络文艺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网络文艺创作的快速发展,文艺评论该如何作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禄提出,文艺评论工作者需要走出以前熟悉的阵地,和生产创作群体一样重新学习。即便无法转型,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为新一代的批评家做好“修路搭桥”工作。张超提出,网络文艺评论的有效介入,要有敢于批评的勇气、与人为善的态度和科学理性的方法,要学会运用新媒体进行有效传播、打造专业权威的评论平台,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还要承担起提升大众文艺素养重任。

  范周表示,网络文艺评论的专业人才正在快速成长,近十年也是网络文艺评论队伍不断充盈的十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介绍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是推动网络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第三届活动启动以来,已经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文艺机构等数百位报名者踊跃参与。我们将持之以恒把它作为重要的平台和抓手,进一步凝聚网络文艺评论队伍,汇聚起网络文艺评论创新发展的合力,共同构建山清水秀的网络文艺生态。”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