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2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红楼梦:抄了贾家赐死贾元春的皇帝,有没有历史原型,又是谁呢?[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00
金币
128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9-01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9-02) —

贾元春被晋升为贤德妃后,贾家操办省亲大观园,一时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蔚为盛事。可是,封妃贾元春又抄家贾家的皇帝是一个人,他则成为关键人物。此人出场极少,却又最是重要,关于他何以先恩后罚,就成为关注《红楼梦》结局的重中之重。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红楼梦》阅读的最大障碍,在于硬往历史去靠。比如清史,明史的拥趸特别多。某某是谁大行其道。其实大可不必。

《红楼梦》里的皇帝,肯定不是某个历史人物,却有历史人物的“影子”,这是《红楼梦》作为架空历史小说的现实,并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
比如《琅琊榜》《甄嬛传》这些作品。
贾元春被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凤藻宫尚书对应的是“女史”,从女史晋升为尚书官居一品,是为一品夫人。也就对应了四妃“贵德贤淑”的品级。
皇帝摘取“贤德”二字赐给贾元春,而不直接封贵妃,分明含有讽刺意味。表明贾元春的恩宠不实,是帝王之术平衡与贾家的关系。这个皇帝很高明。
原文关于皇帝的介绍很少,只能从贾家和贾元春身上去找寻他的身影。

首先,皇帝登基前竞争激烈,并导致太上皇退位。
很多观点套用康熙末期的“九龙夺嫡”,从出发点就错了,没办法解释太上皇的问题。
元春省亲就是太上皇下旨,而康熙皇帝死后,雍正才继位。没有太上皇,曹雪芹的借鉴就不是清代这段故事,只能说影射。
那么,作者借鉴了谁呢?
原文介绍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按时间推算就是与皇帝争权失败。薛家因此而倒霉。暗示四大家族暗中支持义忠亲王老千岁,并不站在皇帝立场,也为日后抄家埋下伏笔。
义忠亲王老千岁是嫡长子,皇帝是次子无疑。

曹雪芹通过荣国府嫡长子贾赦是继承人,结果却由老二贾政做了当家人,暗示出当初义忠亲王老千岁争权失败的故事。
而兄弟争权乃至于阋墙的故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老大(太子)被老二取而代之,历史上最有名的故事有两个。
一,周文王嫡长子伯邑考被二弟武王姬发取代。贾政字存周,名字的由来就是这段故事。
二,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二弟李世民击败,唐太宗继位。
《红楼梦》里这个皇帝在登基这件事上,曹雪芹分明引用了两段历史典故。
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皇帝登基,太上皇退位,就是前《红楼梦》故事。
而兄弟争权导致太上皇退位,则是玄武门之变无疑。
原文也有大量引用唐朝的典故。
比如“贵德贤淑”四妃主要是唐朝设定。

如此大明宫又叫永安宫,是李世民登基后给太上皇李渊修建的养老行宫,又叫东内。
原文贾元春晋升后,贾政面见皇帝后又去了“东宫”,就是指“东内”。
大明宫内相戴权则是太上皇跟前第一太监……都能由此体现。
曹雪芹笔下的“皇帝”,表面借鉴伯邑考让贤周武王,实则隐喻他像玄武门之变一般“得位不正”。
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也因此对皇帝看不顺眼,不臣服恭顺。
太上皇与皇帝同朝,曹雪芹借由史湘云之口讲出“双悬日月照乾坤”。父子看似父慈子孝,实则并不和睦。
太上皇没和皇帝商量就下旨妃嫔可以回家省亲,让皇帝很被动很尴尬。贾家踊跃响应太上皇,皇帝必然憎恶。安排元春省亲时间在正月十五的夜里,就是“月盛”之时,暗示贾家太上皇已经是残阳一道。
以上都是原文明确的借鉴,但还不至于此。

其次,贾家被抄家,源于一场“虎兕相逢”的军事冲突,贾元春因此而死,这段故事又是马嵬驿之变的借鉴。
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预示贾元春像杨贵妃那样卷入权力斗争被“赐缢死”。
而“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则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潘淑也是卷入皇权之争,被孙权指使宫人缢死。
马嵬驿之变实际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后西逃,与太子李亨主战立场分裂。杨贵妃、杨国忠和杨家因此被迁怒消灭,唐明皇入蜀,李亨随后在灵武即位,遥尊唐明皇为太上皇。
李白的“双悬日月照乾坤”也是这对父子的典故。
贾元春之死的情节,曹雪芹借鉴了孙权、唐明皇和唐肃宗的典故,影射贾家卷入皇权之争而灭亡,就是架空历史小说的特点。
曹雪芹作为清朝人,他的小说有清朝脉络很正常,但不能就说是清史。最多是借古喻今的讽刺。
但借鉴古人,讽刺今人,不能说就是写“今人”之故事。就像《金瓶梅》,借宋代故事,隐喻明末的社会,但还是个宋朝故事。
起码《红楼梦》在皇帝、贾家的设定上,曹雪芹有意避讳了清代故事,除了唐朝故事外,更多借鉴自明朝。
比如宁国公、荣国公建功立业,辅佐的那个皇帝,原型分明就是指靖难之役的朱棣。
婆子说贾宝玉“哪有叔叔睡侄儿的床”,也是讽刺朱棣抢了朱允炆的龙床。

比如贾家由南京北上京城,也是朱棣迁都北京的设计。
贾家“建造海舫”,更是郑和下西洋的伏笔。
包括贾探春和林黛玉远嫁西海沿子,都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线索,推测就是去了岛国“锡兰”。
当然,那个皇帝与封妃贾元春、抄家贾家的皇帝是两回事,包括太上皇,前后最少经历了三代皇帝,读书人知道就好。
那么有没有清朝皇帝的身影呢?当然有,比如王熙凤说的“圣祖访舜巡”就是康熙皇帝故事,如今的皇帝肯定也有雍正或者乾隆的影子。只是为了避讳,没那么明写而已。
一个人物身上有多个影子,就是“架空历史小说”的特点。读书人知道典故出处,方便理解情节故事就可以。
至于皇帝究竟是谁,作者左拉右扯塑造得“缝合怪”,并不具体到哪一个皇帝,大可不必追究!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2-09-0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