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知道,人体在30岁以后代谢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则是逐年增加。因此,人到中年后,血脂往往偏高,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很多因素中,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血脂升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1.多吃少餐
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1400位60-64岁的老人中,发现每日吃两顿饭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顿饭者(总热量相等)只有1/5患病。另有一份报告指出,每日就餐次数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患者占57.2%,胆固醇增高者占51.2%,而每日就餐次数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患者仅占28.8%,胆固醇偏高者占17.9%。
专家们分析认为,空腹时间较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就越大。
2.晚餐过迟
晚餐时间过迟,并且是进食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
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样进食高脂肪食物,则对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响不大。
3.喜吃精粮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白面,却不知道在稻麦的麸皮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例如铬、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中含量最高。而经过加工精制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大降低。
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因此,长期进食低纤维素饮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
4.过食肥甘
过多地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肉、猪肝、皮蛋、蟹黄、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绝对禁食上述食物。
近年来有人研究证明,正常范围的胆固醇并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坏的胆固醇才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元凶。
因此,一些动物油,特别是猪油不宜储存过久,若已变质,颜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败味,则不要食用。
糖分摄入太多,过剩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随着血脂增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机会也就增多。
研究还发现,糖能使肝脏合成脂类的作用增强。
正常人吃高糖饮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给高脂血症病人吃高糖饮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5.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营养素吸收不完全。
如果绿叶蔬菜吃得少,常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而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还有人不吃大蒜、洋葱,嫌它们有特殊气味,殊不知大蒜、洋葱有着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6.烟酒成癖
世界科学界已公认,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与吸烟、喝酒有关。
长期过度饮酒,则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特别是长期大量喝啤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心脏变化,医学上称它为啤酒心。
酒精能影响人的脂类代谢,使机体清除血液中脂类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会。
为了延长寿命,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以上各种不良饮食习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