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36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纠结纸质书走向,不如关注多媒介阅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74
金币
95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2-2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4-22) —

          纸质书的生存状态就像当代文化的一个指针,它从不缺少观察者,它总会引发不同的解读。近日,有媒体以“互联网时代,谁还需要纸质书”为题,再度讨论起纸质书的价值与困境,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纸质书不缺读者”,这一声音像是对多年来唱衰印刷媒介的一种反驳。当我们在谈论纸质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电子书这么多,谁还看纸质书呢?”“我已经很久没有读完一本纸质书了”,笔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人们谈及自己的阅读习惯。如今,多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可支配时间的减少,让完整阅读一本纸质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数据调查亦能佐证:近年来,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一直低速增长,至今未达到每年5本,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已成大势所趋,阅读介质日渐多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书、阅读电子书,2020年电子书阅读量已达人均3.29本。

  不得不承认,印刷媒介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然远去,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讨论纸质书的阅读量,讨论实体书店的存亡,或许是因为在印刷媒介从中心退居边缘的过程中,许多人产生了一种严肃阅读、深度学习的焦虑感,一种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位移的迷茫感。在这一语境下,纸质书渐渐等同于深度阅读,互联网渐渐等同于碎片化阅读,他们似乎成了非此即彼的两面——要么唱衰纸质书,要么贬低互联网。

  纸质书与互联网,真的是一场时间上的零和游戏吗?

  笔者曾遇到一位学者,她在听到别人推荐的冷门图书后,立即找到了电子书,这一操作全程不到3分钟。用好纸质文献与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代研究者的基本能力,历史学者王奇生就曾通过对《新青年》电子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得出了颇具影响力的新论。纸质书当然不缺读者,因为它永远是学生和学者的“刚需”,而互联网、数字化也不一定是浅薄、碎片的代名词,因其极具便捷性、普及性,同时深刻地联接着鲜活的当下。

  近十年来,移动互联网和出版业同步高速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和海量图书,这对人们信息检索、内容提取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难免让人产生迷茫与焦虑。记得在一次采访中,有位戏剧人感慨,现在的短视频就是要在几秒内创造一个高潮,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刺激人的感官,而戏剧花几个小时才能讲完一个故事。怪不得短视频用户都会有一个感受“刷了几个小时,我竟什么都没记住”,如果信息内容是一片汪洋大海,没有自主性的阅读就是失去双桨的随波逐流。

  在“纸质书会不会消亡”“数字阅读有没有价值”这些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命题——如何善用不同媒介,培养多媒介阅读能力。有无价值的短视频,也有低俗的纸质书;有海量的经典图书,也有珍贵的数据库。媒介是中性的,重要的是使用媒介的人,重要的是,我们利用不同的媒介做出了加法还是减法。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认为,数字阅读的影响不全是负面的,相反,适应了这种阅读方式的大脑将具有极强的处理繁杂信息的能力。数字化给人们的阅读能力带来了挑战,沃尔夫将其命名为“升维阅读”。

  拆解纸质书与互联网的互斥关系,如今,我们需要直面一些新的议题:如何让严肃阅读、深度学习成为更多人的刚需,无论纸质还是电子;如何缩小数字鸿沟,让媒介素养成为人们的基本能力,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