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0阅读
  • 0回复

[妇幼专题]孩子不吃饭?怕是脾胃不和在作妖!四个处理秘诀收藏起来[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70
金币
371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9-23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24)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一虚百病生”、“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些关于脾胃不和的说法很多人都听过,殊不知脾胃不和也会发生在儿童身上。
孩子不爱吃饭、面黄肌瘦,甚至睡眠不好都可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脾胃不和?如何辨识脾胃不和?如何调理与预防脾胃不和?听听中医专家如何说。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同居于中州,饮食经口入胃之后,有赖于胃阳之气以助于水谷消化腐熟,又有赖于脾之阴以濡化生营血滋养全身,如此脾胃相合,一纳一运,一升一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作用,从而将保证全身的气血化生有源。可见,中医脾胃功能是宏观的描述,包括了西医参与消化吸收的胃、肠、脾、肝等实体结构与作用,主导着饮食、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引起脾胃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呢?
儿童脾胃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出现脾胃不和,多因乳食不当,饮食过多或孩子过多食入生冷、油腻的食物而损伤脾胃所致。由于孩子对营养物质需求高,但薄弱的脾胃功能与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形成“供需矛盾”。加之辅食添加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脾胃极易受到损失,致“脾失健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食湿困阻,脾胃气机不畅,不能化精和输精,从而产生如湿热、食积、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总体的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运化失常。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为脾胃不和?
在此我们讲的脾胃不和,应该是属于人体由健康向疾病转化的过渡状态的第三状态或中间状态,属于中医“未病”范畴。要从儿童的体质入手,认识疾病前状态的本质,对患儿可能发生与脾胃不和相关的疾病进行预判,及时诊断和有效地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主要包括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热盛质等,如:
1.偏脾虚质
小儿脾常不足,若脾胃虚弱,未及时调理,可能会出现形体瘦弱,面色偏黄,肌肉松散,毛发稀疏黄软少泽,口唇瓜甲色淡,健忘,食欲不振,饮食量偏少,偏食,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易疲乏,夜眠不安,大便易溏,舌质淡胖,或舌边有齿印,或有白腻苔,或有地图舌,脉浮缓等。
2.偏痰湿质
小儿过食寒凉或疾病影响,脾胃运化水湿受阻,津液过剩,引发头身困重、皮肤色白、易犯困、容易疲倦,稍动则汗出,手脚不温,舌偏红,舌苔量少等一系列表现。
日常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肤色、五官及一些生活细节,或许就能够发现脾胃不和的问题,我们下面教大家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
1.面色
脾胃虚弱,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可能会出现面色黯淡萎黄,或面部青筋,常有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或伴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
2.口唇
中医讲脾之华在唇,脾主涎,脾胃之气充足,则唇色红润,湿润有光泽,涎液正常输布,参与吞咽和消化;若脾胃不和,则会出现口唇干燥色淡无光,甚至脱皮皲裂,涎液布散失常,则常溢出,表现为口水多,流不止。
3.肌肉
脾主四肢肌肉,全身肌肉和肢体的健壮和体力活动,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供给营养和能量。如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则四肢肌肉松软,动则无力,容易疲劳。
4.睡眠
孩子脾胃不和,也会影响睡眠,婴幼儿可能出现夜啼、易惊醒、伴纳少、腹胀等;较大小儿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梦多,常伴口气重、腹胀满、大便秘结等。
孩子脾胃不和如何调理?
孩子脾胃不和,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夹有不消化的食物,多伴有腹胀、口臭,不思饮食,大便干或泻下臭秽等。对于婴儿因伤乳食内积引起的,可服用消乳丸,温开水调服;对于较大年龄的孩子,可服用保和丸,具有消食化积通便之功。同时,也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日常调护方法。
1.推脾经
用左手握孩子的左手,用右手拇指螺纹面贴在孩子拇指螺纹面上从指尖至指根推摩。推100~300次。具有健脾补虚的功效。

2.摩腹
手掌按在腹部,围绕肚脐以其至剑突三分之二为半径带动皮下组织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作用: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3.捏脊
俯卧位,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能够健脾助运,调和气血阴阳。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陷中。操作时使小儿直腿或屈膝,用左手托膝部,右拇指掐穴上,掐后揉之。次数:50~100次。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如何预防脾胃不和?
1.饮食宜忌
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摄入,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
宜食味甘性质偏温、补益脾气、渗湿等食物,如熟藕、豇豆、胡萝卜、香菇、牛肉、鸡肉、鳜鱼、大枣、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等。忌食或慎食性质偏于寒凉、滋腻黏腻、破气伤胃且易损伤脾气的食物,如苦瓜、柿子、香蕉、西瓜、螃蟹、白萝卜等。
2.食谱推荐
四君蒸鸭:嫩鸭1只,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活鸭宰杀去除嘴、足后焯水,将党参、白术、茯苓切片装入双层纱布袋后放入鸭腹,将鸭子置蒸碗内,加入葱、姜、绍酒、开水适量,上屉武火蒸约3小时,去除鸭腹内药包、葱姜,加盐调味即成。
小米山药粥:新鲜山药50克洗净切片,与小米50克同煮,快熟时加入冰糖3克,调匀煮熟即成。温服。
3.起居调护
注意保暖,防止劳汗当风、外邪侵袭;保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孩子吃饭时家长不批评,避免哭闹时进食;劳逸结合,多做有氧运动,鼓励多到户外活动。
1条评分金币+18
砂锅吊子 金币 +18 - 2021-09-2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