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15
- 在线时间33543小时
-
- 发帖29180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23532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1801
- 金币
- 23532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54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5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6-27)
—
第一次在别人的照片上看到这尊大佛的时候,就感到了一种震撼。之后,每当在书本和画册上看到这尊大佛,就会想到大同,就有想去云冈石窟的冲动。当真的来到大同,置身其间的时候,心中更是一种深深的震撼。在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东西绵延着1000多米长的群石窟。这就是云冈石窟,这尊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是云冈石窟最形象的代言。云冈石窟1961年就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描述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现存洞窟252座、石像51000尊,代表了5世纪至6世纪时期中国高超的佛教艺术成就。传说,当鲜卑族拓跋氏创建的北魏政权由盛乐迁都到平城(大同)后,一个名叫法果的和尚,为了弘扬佛法,前去拜见皇帝,宣称“皇帝就是当今现世的如来”。当朝皇帝闻之大喜,从此,佛教成为北魏的国教。佛教与皇权的联姻,迅速地使平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华佛教的新中心。公元460年,另一位名叫昙曜的高僧继续弘扬延续法果的思想,投皇权所好,在平城(大同)西侧的武州山上,为北魏最初的五位皇帝开凿了5座大型石窟,拉开了云冈石窟大规模兴建的帷幕,书写了石头上的历史与艺术。走进云冈石窟景区,顺序穿过昙曜广场、佛光大道、礼佛浮雕墙和灵岩寺(山堂水殿),当你走进下面这座大门的时候,你就可以真正开始震撼眼睛又震撼内心了。如果你是一位佛教徒,有一颗虔诚的信仰之心,也许你就能入佛知见了。按照建造年代,石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首先看到的是中期建造的石窟,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孝文帝即将迁都洛阳的前期,是北魏国力空前繁盛的时期,繁盛的国力保证了优秀人才的聚集,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基本都雕凿于这个时期。中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这一时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第五窟和第六窟为一组双窟,分前后两室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两窟窟前建有五间四层楼阁,对石窟进行保护,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不管是窟里的佛像还是窟顶的壁画和飞天,都被施以彩色的泥塑,艺术价值、精美程度和观赏性都是最为顶级的作品,但一些窟内严禁拍摄,无法用相机呈现给你,只能请客官们自己亲自去欣赏了。第三窟据考证是一座未完成的石窟,是云冈规模最大的石窟。第三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云冈石窟核心的精华部分,被认为是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至第20窟)。“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将礼佛和崇拜帝王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第十六窟正中的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的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第十八窟,的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第十九窟的主像为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第20窟的露天大佛,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和首先结被称为云冈石刻象征的代言大佛,呈结跏跌坐,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都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第二十窟的大佛之所以称为露天大佛,据研究考证,是因为窟前的岩壁崩塌所致。第二十窟向西的石窟,均为云冈石窟的晚期作品。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皇家石窟的开凿活动虽然在平城停止,但凿窟造像开始在中下阶层蔓延起来,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了云冈石窟艺术最后的绝唱。随着魏孝文帝将北魏的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雕塑在石头上的历史和艺术也由西域和北国走向了中原,龙门石窟的开凿,将中国石窟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