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10
- 在线时间31557小时
-
- 发帖27871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25326
- 道行36950
- 原创99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78718
- 金币
- 25326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99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5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0
|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5-15)
—
“不食螺蛳粉,枉为柳州人。” 这句俗语,可能有些过时了。因为今天的螺蛳粉,能餍足的已不只是柳州人的胃口。从小不论早晚都习惯吃一碗螺蛳粉的柳州人,可能没有想过,外地人会觉得螺蛳粉“臭”。柳州人更不曾想过,小小的螺蛳粉有一天会风靡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柳州城市的新名片。“酸、辣、鲜、爽、烫”的螺蛳粉,成为了无数人味蕾上戒不掉的瘾。你可能还没吃过螺蛳粉,但不可能没听过别人讨论螺蛳粉。火爆全网的美食界顶流,令人欲罢不能的重口味之光,也连带着柳州这座城市声名鹊起。与此同时,柳州的“小米粉”也正在成为“大产业”:去年,袋装螺蛳粉产销量突破110亿元,带动配套及衍生品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城”凭“粉”贵,从“网红”到“长红”,一碗粉带火了它的家乡柳州城,也让人看到了一个城市破圈的路径。因为螺蛳粉,我们上了柳州的瘾。一碗爆红的粉背后,又是一个怎样的柳州?许多人第一次知道螺蛳粉,是因为2012年春天《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过,或许是因为味道奇特,起初能接受它的似乎还是只是小众群体。谁知道,几年之后,螺蛳粉彻底火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许多行业受到了打击,但“宅”经济却获得了发展,方便面、自嗨锅、螺蛳粉等迎来了大规模销量爆发。尤其是柳州螺蛳粉,销量一路飘红,袋装螺蛳粉全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其实,当年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不只有螺丝粉,还有云南诺邓火腿、广东竹升面、陕西岐山臊子面,等等。即便在广西当地,也不只有柳州螺蛳粉,还有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同样深得人心。那么,为什么最后修成正果、成为国民小吃的会是螺蛳粉呢?“闻着螺蛳粉的臭,觉得灵魂真通透。”虽是调侃之语,却道出了许多人始于猎奇、终于真香的“定律”。广西人历来有“吃粉”和“嗦螺”的嗜好。不过,螺蛳粉的历史却算不上悠久,大概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柳州夜市。慢慢地,螺蛳粉在柳州街头巷尾成为最寻常、最接地气的日常食物,也渐渐成为本地人的乡愁记忆。螺蛳粉用的是柳州特有的软韧弹滑的米粉,配以酸笋、酸豆角、花生、腐竹、木耳丝、萝卜干等辅料,加入时令蔬菜,淋上精心熬制的奇特鲜美的螺蛳汤,再洒一层红红的辣椒油,色泽棕红剔透。螺蛳粉的“臭”,主要来自酸笋,闻着“臭”,吃起来却鲜脆爽口。螺蛳粉,可谓是十足的重口味,吃起来集合了鲜、香、酸、辣等特色,开胃而不上火,虽带着几分侵略性,却令喜爱者欲罢不能。地方美食离开地方,往往会失去灵魂。在诞生之后很长时间里,螺蛳粉也没有走出柳州。当螺蛳粉从柳州街边的小吃,变为食品行业的新贵的时候,这场令人侧目的火爆背后,也并非没有“预谋”。早在十余年前,柳州就开始了对螺蛳粉产业的推动。“根据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城市+美食’往往就能形成一张影响力巨大的名片,比如重庆火锅、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等。”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说道。为了扶持螺蛳粉产业,柳州市推出了各项政策,并鼓励商家到一线城市开店,甚至当时柳州市市委书记还亲自去北京朝阳门外的新店站台。然而,现实并没有完全如愿。至2014年,全国已有近5000家柳州螺蛳粉门店,但是单靠现煮堂食,螺蛳粉的销量和影响毕竟有限,而且门店经营成本高、推广效率低。于是,擅长工业思维的柳州人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能做成方便流通、速食的袋装螺蛳粉,既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又能把螺蛳粉原汁原味地快递给食客?2014年10月,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此后,借助技术的研发、电商平台的推广以及品牌营销,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柳州袋装螺蛳粉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2018年就登上了淘宝官方发布的“民间美食地图”第一名,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国内十大产业带中,柳州螺蛳粉和广州美妆、义乌小商品、武汉汉正街等一并入选。就这样,作为西南工业重镇,如今柳州的名字却与一碗又酸又臭的螺蛳粉紧密捆绑起来。一碗螺蛳粉,让许多人上了柳州的瘾。这碗又酸又辣又爽的粉里,也藏着柳州的风土和性格。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居住着30多个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包容。螺蛳粉即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结合:米粉是汉族的传统食物,而粉里的“灵魂”酸笋,则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柳州灿烂而多姿的民族文化,也恰如那辣、爽、鲜、酸、烫的美妙味觉记忆,相互交织,回味无穷。刘三姐的歌声,世代在鱼峰山下缭绕。无论什么情感都要大胆表达出来,也是柳州人最质朴的浪漫。如今,味道奇特的螺蛳粉,从柳州市井走出来,抚慰着许多都市人无处安放的胃口,也使年轻人的饮食情绪得以释放。“心情不爽,来一袋螺蛳粉”,成为了许多人的解压新方式。螺蛳粉和柳州一样,有着醇厚的乡土风情。如果你偏好这一口,那么来柳州吧,这里值得你品味的还有更多:酸鱼,酸肉,油茶,水油堆,蚝油叉烧包,螺蛳鸭脚煲……味道浓郁的柳州,绝对是一个让人一次上头、三次上瘾的地方。今天柳州人去外地,谈起家乡时,可能话题都会落在螺蛳粉上。可是却可能忽略了,柳州其实是一个工业城市。柳州原本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工业总产值占广西的四分之一,柳州钢铁集团、五菱汽车等知名企业都坐落于柳州。有人说柳州是“汽车拉着跑”的城市。全国每卖出10辆车就有1辆是柳州生产的,但是这些产品都没有带上“柳州”的名字,因而在相当长时间里,柳州也没有太多知名度。尽管如此,工业的基因还是根植于柳州的血脉中。工业化思维,也成为螺蛳粉挣脱小作坊、产业出圈的制胜武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柳州螺蛳粉走上了机械化生产道路。此外,制定螺蛳粉标准、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螺蛳粉检测中心……柳州螺蛳粉的产业发展,无不遵循着工业思维。虽然在柳州的总工业产值中,螺蛳粉产业所占比重并不大,但在打造城市名片上,螺蛳粉被寄予厚望。有意思的是,就连五菱汽车也在去年推出了五菱牌螺蛳粉。“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柳州螺蛳粉能够流行,何尝不是因为用最冰冷的工业化思路,做着最温暖亲民的事情?一辆车,一江水,一枝花,一碗粉,柳州处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柳州,曾制造出广西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承接过国家实施的“工业建设十大项目”,改革开放后,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一度成为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可是,老工业基地有的不只是骄傲,它也曾灰头土脸,还曾经是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所以,你更难想象,就是曾经这样的柳州,在去年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水质排名第一。体量越大,转身越难。柳州用了三十年时间来治理污染,代价不可谓小,在争论和抉择中,每一步走得都不轻松。然而,无论怎样的转型和升级,懂工业、爱工业的柳州人都有一股执着的拼劲。因而,柳州不仅在传统重工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同样以工业思维孕育出的网红螺蛳粉,也被誉为“中国经济有韧性的一个缩影”。今天的柳州,仍是一座工业城市,但它不是灰色的,而是绚烂的;不是机械的,而是灵动的;不是单调惨淡的,而是诗情画意的。工业重镇只是柳州的一面。许多人被柳州吸引,却又可能觉得看不清柳州的面貌。又或者,柳州已经可以在不同的面貌中游刃有余。“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今天的柳州,天蓝水碧,青山滴翠,连许多国际知名的帆船和摩托艇赛事,也看上了这里的一江碧水。柳州人可以自信地说:“柳州,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今年《南方周末》发布十大“最具能见度”城市,柳州因螺蛳粉带来的传播力,被评为“风味之城”,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位列成都、三亚、武汉等城市之前。有人觉得,随着“网红”起来的东西,注定不会持久。但是这件事发生在柳州,似乎并不令人担心它会随风而去。因为这小小的螺蛳粉里,人们看到了柳州长远的规划、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感受到了柳州人的满满诚意。螺蛳粉不是柳州的玩票,它更担负着一个城市“破圈”的使命。公开资料显示,柳州螺蛳粉产业已创造25万多个就业岗位。柳州依托美食文化打造的螺蛳粉产业园区、螺蛳粉小镇等文化地标,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去年,螺蛳粉产业学院正式开始培训,这是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由政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及行业企业三方共同组建,为螺蛳粉企业定向培养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做螺蛳粉,柳州人是认真的。人们对柳州的瘾,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