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问世二百多年来,一直吸引了不少读者。很多人对《红楼梦》如醉如痴,爱不释手。
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或作家也不在少数。远的不说,自民国以来,从胡适、俞平伯到张爱玲,张恨水,还有蒋勋和白先勇等,他们或是一直沉醉于对《红楼梦》的研究,或是在写作中吸取《红楼梦》的精华注入自己的作品。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意义之大,不仅在于其文学魅力,也在于其引发的读红及研红风潮。
但到了21世纪,《红楼梦》却登上网络号称最难啃的大部头之一,且长期高居榜首,这不知是该令人感到悲哀还是遗憾。仔细审视你读《红楼梦》的动机
在如今快节奏时代,不仅生活和工作,包括饮食和阅读,一切都是快节奏。而《红楼梦》是一部叙事节奏极慢的名著,慢到性急的人压根无法认真品读下去。
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这部名著,问问自己读她的动机:难道我真的静不下心来,慢慢读完这部名著?或者仅是因为我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动机不合理?《红楼梦》值不值得我耐心品读?
《红楼梦》的文学意义以及学术价值所带来的魅力自不用说,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做出任何一个决定或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一个理由或原因,这就是心理学说的动机。试想,如果你读《红楼梦》的动机原本就有问题,那么,你还会有动力读下去吗?你能耐心读完它吗?
不爱读书的人,压根不会想要去读《红楼梦》,最多只是看看改编的相关影视剧。而爱读书的人,可能会考虑把《红楼梦》买来一读。这时候,就需要审视一下你读《红楼梦》的动机了。借由对自己读红楼动机的审视,我们才能找到原本想读但最后却读不下去的真正原因。正确归因更有助于找到读不下去的原因
鉴于压根不读书的人,绝不会碰《红楼梦》,所以这类读者群体可以不加讨论。而愿意读书的人,对别的中外名著也许读得下去,甚至能顺利读完不少其他名著,但却死活读不完《红楼梦》,这就是问题所在。
所以,如果有的读者朋友有意愿读《红楼梦》,但苦于难以读懂和读完,倒是可以考虑从改进读书方法入手,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也许比将症结仅仅归于“《红楼梦》难读”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可以先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问一问自己:我为何想读《红楼梦》呢?是因为《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想要对其一探究竟?
是因为老师说《红楼梦》好,所以想要了解一下?还是因为身边同学朋友读过,但自己没读,所以想跟风?
因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感兴趣,所以想了解一下这两位红楼才女?
是想找几本书看看,不知读什么书好,所以随便选了一本《红楼梦》?
……
如果是基于以上原因而读《红楼梦》,那确实是不太容易读下去,读不下去的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红楼梦》故事情节琐碎,叙述太细致,所以不怎么吸引读者。
其次,《红楼梦》语言难懂,生僻字太多。
再次,人物太多且人物关系复杂,很难记住。
最后,《红楼梦》太厚,感觉读了几节就读不完了,或者经常读着读着注意力就分散了……
如果情况真是这样,而你又确实很想读完《红楼梦》,就需要寻找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了。其实,可以暂且将《红楼梦》原著搁置一旁,不必硬啃。
三个方法助你啃完《红楼梦》
我们可以尝试三种办法。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大脑对于阅读的偏好。大脑喜欢简洁化、图像化的东西。既然如此,面对满是密密麻麻生僻字的大部头《红楼梦》,我们也许可以找到更有趣的读书方法。
第一种方法:简洁化阅读。
从简洁化角度来看,是因为既单调又密密麻麻的字确实令人感到疲累单调和发怵。所以,如果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可以考虑买《红楼梦》的图解版或者相应画册来配合阅读。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也能消除阅读过程中的枯燥和压力。
另一方面,如果觉得《红楼梦》原著生僻难懂,阅读困难,不妨先选择一些合适的改编的版本,疏通大意,了解大致故事情节,随后再读原文更好。第二种方法:图像化阅读。
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大脑喜欢图像,这正是很多人喜欢漫画或连环画的原因,并且喜欢看电影的人也远多于喜欢看书的人。
既然大脑喜欢图像化的东西,那么我们尽可以通过用影视剧所塑造的红楼人物形象来辅助自己读红楼,回想或完善相关故事情节。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还丰富了读书的乐趣。
所以说任何小说,如果有拍摄相应的影视剧,都可以借由影视剧的辅助,增加我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记得还是读高中时,有天课余时间我急匆匆找同学借了一本《红楼梦》,因为想知道黛玉的结局,所以就翻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段,从那里开始往下读,那是我第一次读那一段。
我对林黛玉这一文学人物形象,一直谈不上有多喜欢。而我从小到高中,也没看过电视剧《红楼梦》,对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并不熟悉。但那次读黛玉焚稿断痴情一段时,我脑中逐渐幻想出病中绝望的林黛玉,一个躺在床上孱弱绝望的年轻女孩,额前几缕短短的刘海,汗涔涔落在脸庞上。她微弱地喘气,既孤独又绝望。我还反复幻想了她的模样、病容、神情、姿势、音声等。
这时候,在我心目中的那个有着绝世容颜和出色才华的林黛玉形象,就生动出现在我脑海了。尽管比较模糊,但毕竟是我所想象的人物和情节影像,和任何影视作品所呈现的都不雷同。
同时,平时偶尔读《红楼梦》,当读到有趣的情节时,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文字,而是电视剧《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如邓婕饰演的王熙凤、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张莉饰演的薛宝钗等。我会回想在此时这个情节里,她们的音容笑貌和举手投足。这并非刻意想象,而是《红楼梦》的迷人之处,《红楼梦》的魅力使得她能吸引读者不由自主地想象出那些画面或图像,因为曹雪芹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
说到这里,要说《红楼梦》这部名著的美和伟大之处正在于此。曹雪芹对文字的驾驭以及他深厚的学识,让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无论男女老少,高贵或卑微,都能深入人心,辨识度极高。
于我而言,这和影视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相关,《红楼梦》原著字里行间已把人物写活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每个人都能在心里幻想人物的神情外貌及言谈举止。这样,在充分发挥想象力时还能感受读书的趣味,强化记忆力,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第三种方法:监督自己的专注力
说到专注力,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前面说的图像化阅读的方法,一方面能限定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书本,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我们走神,全在于如何正确运用。
所以,啃大部头,如果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好好把控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与其他名著相比较而言,《红楼梦》的阅读对环境要求会高一点。她更适合在闲适的时候,安静的时候,找个清静的地方,沏上一壶自己喜欢的茶,慢慢品读。
如果我们能采用适当的读书方法,比如读半小时休息十分钟,在头脑里回想一下红楼的画面,幻想一下大观园的景致,就不会觉得大部头枯燥难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