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满足的早餐,它的能量绝不仅仅只是饱腹,更是开启一天好心情的加速器。
提到早餐,便不得不说一说对三餐都十分讲究的阿拉上海宁。
过去的上海老弄堂,一到早上绝对嗲, 冒着热气的粢饭团、油条大饼、小馄饨,还有穿着睡衣也要整整齐齐的老上海人,构成了上海早晨亮丽的风景。
城市早餐地图今天打卡上海,看一看魔都都有哪些值得一吃的早餐吧!
上海馄饨
上海馄饨分为「 大馄饨」和「 小馄饨」。小馄饨皮薄汤鲜,重汤;大馄饨个大馅足,重馅。
小馄饨是上海人最常吃的早餐。清水煮好馄饨,倒上鲜汤,撒上香菜和葱花,拌匀食用。
馄饨馅常用 鸡肉或猪肉,剁细,薄皮裹细馅,一口一个。汤使用 虾皮、榨菜、紫菜、胡椒粉、盐、味精等煮成味清淡而鲜香。
大馄饨馅足,形状多样,有元宝形、园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筒形或半园形等。白水煮沸后倒入馄饨加一次冷水再煮至沸腾,出锅后加入猪油食用。老上海的感觉也许就在这一碗弄堂馄饨里。
咸豆花
豆花不同于豆腐脑,制作豆花须将黄豆在水中漫泡,等到黄豆吸饱水分之后再通过打浆、滤渣、煮滚等步骤制作而成。
上海豆花鲜嫩爽滑,鲜咸微甜。食用时 倒入卤汁,撒上大把香菜末,加少许香油、辣油、老醋,卤汁酸辣开胃,是比较普遍的上海早餐之ー。
清晨弄堂口ー坐,吃上这么一碗,搭配刚出炉的芝麻大饼或者刚炸好的油条,就是一天美味的开始。
咸豆浆
「吃甜的菜肴,喝咸的豆浆,啖生的醉虾,食熟烂的烂糊面。」这一口成豆浆是上海人记忆里的古早味。
咸豆浆比起甜豆浆,制作过程上要复杂得多,咸豆浆由酱油调味而非盐,加入 米醋、葱花、虾皮、肉末,豆浆在醋的作用下会凝固,口感有点像豆花,最后泡上刚炸好的油条,味道好极了。
如今,地道的咸豆浆很难买到了,想要解馋的老饕们可以尝试着在家自己做。
粢饭
粢饭又叫糍(餈)饭,是上海早餐 「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之一。粢饭分为 粢饭团和粢饭糕。
粢饭团使用糯米为原料,黏性要蒸得恰到好处,制作时,左手拿一块湿纱布,右手舀一勺糯米放到纱布上,摊开米,铺上热油条榨菜、酸菜等,包裹起来捏成团,即可食用。
米饭软糯可口,油条香脆,加上榨菜的成口提味,别具风味。
粢饭糕则是将粢饭切成条状,油炸至表面金黄,吃起来喷香酥脆。老上海们早晨常用粢饭配成豆浆,是地道的本地吃法。
大饼
大饼也是上海早餐「四大金刚」之一,早餐爱吃得汤汤水水的南方人,能把大饼作为备受上海人欢迎的一道早餐,可见本身拥有着不同寻常的美味。大饼一般都有两种味道:甜和咸。
甜大饼是用白砂糖做的馅, 外表撒的白芝麻,香甜可口,外表焦香。咸大饼 搭配葱花,制造出美味,很考验技术的一种做法,最经典的吃法是大饼包油条。
生煎馒头
上海人称生煎包为「生煎馒头」,生煎馒头有着 皮酥、汁浓肉香、精巧的特点。生煎做好,撒上芝麻、葱花,口咬下去,是煎得恰到好处的酥脆感, 汤汁在嘴中喷涌而出,葱花、芝麻的香腻感也在口中散开,是上海人的经典早餐之一。
生煎有讲究,须在平底抹上一层油,将生煎整整齐放好,一个换着一个,煎时均匀洒上水,盖上锅盖,煎烙几分钟,再洒一次水,如此循环两次,最后淋少许油。
从前,生煎主要在茶楼供应,后来人们将生作为主食,于是生煎成为了街头小吃,生煎馒头的个头也开始越变越大。
葱油拌面
到了上海早餐怎么能不来一份葱油拌面呢,最简单的海派面点,却是上海人最难舍弃的味道。
炸得香气四溢的葱油裹上刚出锅的面条,看上去普普通通,吃到嘴里可是香得不得了。
葱油拌面,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做的好吃也并非容易,一碗好吃的葱油拌面,关键 一是葱油要熬的好,二是调味要适中,三是面条要劲道,这三点齐全了,这碗面就完美了。
葱段要熬到葱头乳白、葱叶焦黄,酱油和糖的加入使得葱油红里透黄,香味浓郁,馋嘴的食客还会加些辣肉浇头,或配一枚煎得焦黄的荷包蛋。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传统早餐,老上海们还会送择皮薄馅大的小笼包,中间一点黄,一口咬开,汤汁在唇齿间弥漫开来,还有软糯香甜的麻球、焦脆的虾肉锅贴等。
大饼、油条、粢饭曾是上海早餐「四大金刚」,但是如今很多弄堂早点子正在慢慢消失,所以要寻得上海人记忆里那一口地道早餐的滋味,还需要費一番功夫。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