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7
- 在线时间33909小时
-
- 发帖29443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50883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4432
- 金币
- 50883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9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7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1-02-26)
—
如果一年之前,让我讲讲我和一本书的故事,那么一定要苦苦思索一番,在零零散散阅读过的书籍中挑挑拣拣,要绞尽脑汁想想这本书的故事是什么?这本书究竟和我有什么关联?收获了什么?为何选择这本书?如果现在问我,答案一定是《红楼梦》!初读红楼梦|人物与诗意|前年秋末,偶然间在言几又书店听了一个讲座,主题是关于对黛玉的误读,当时听完之后,心血来潮,想着买一本《红楼梦》读一读,可是第二天就因为杂事缠身,中断了购买计划;过了大概一个月,在五峰书院无意中偶遇一个《红楼梦》的章回分享,且是第一讲,去听了听,感觉到了其中奇妙无穷,心里想着,以后就来听听这个章回分享,每周一章。可是还没有等到分享第二回,我就有点急不可耐,心里痒痒的,索性立即买了《红楼梦》和《蒋勋说红楼梦》。买《蒋勋说红楼梦》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之前因为读了蒋勋的《孤独六讲》、《品味四讲》和《生活十讲》,感觉到他的语言风格轻松自在,所以就选择了《蒋勋说红楼梦》作为辅助阅读。也就是读一章《红楼梦》原著,再读一章《蒋勋说红楼梦》,可是蒋勋的语言风格虽然轻松,但读到后来,也发现了他在文中有很多重复,且稍有啰嗦,当时我又急切的想了解《红楼梦》的后续剧情,就索性直接将《红楼梦》原著读完。那是一次相对愉悦的阅读体验,当然我说的这种愉悦不是我情绪的愉悦,而是阅读带给我的愉悦——我进入了《红楼梦》的世界,心情跟随着小说人物波荡起伏。每每读完后,总要发呆一会儿,心中时常思考,《红楼梦》为什么让我如痴迷?究竟是它宏大精巧的场景?还是曲折精妙的情节?还是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究竟是它所营造的不可琢磨的命运感?还是它所创作的精致的语言风格?或者说是对命运无奈之后的安慰和慰藉?/ 可能印象最深的还是人物如精雕细琢的外貌描写,无微不至的心理刻画,精心构思的行动举止,精妙奇巧的对话设置,大量悬殊的性格对比等等,这些人物一个一个从鲜活的生活中走来,在命运的冲突中各自归去。曹雪芹真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一本书里就创作了这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不管主角还是配角,个个都鲜明丰满。每当读红楼梦,我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总有一种冲动想要和每一个人物对话,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种种经历以及心底的知足和委屈。/ 也可能是作者构建的诗意世界不管是点题的诗词,还是命运的判词,也不管是聚会家宴上你来我往的斗诗,还是亭台楼阁上的题诗,总归是是诗意满满。如果说人物形象、宏大场景、曲折情节奠定了《红楼梦》经典小说的地位,那么全篇充斥的诗意则极大的提高了《红楼梦》小说的艺术性,提升了《红楼梦》的艺术地位,再加上深入骨髓的悲剧生命哲学,将儒释道集于一体,更是将《红楼梦》推上了哲理的高台,造就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读完《红楼梦》之后,我好像才在阅读方面建立了一些信心,感觉自己终于有勇气说:“我也是一个读书人了”。再读红楼梦|大观园之行|读完《红楼梦》之后,竟然陷入了一段读书失落期,不管是哲学类、心理学类书籍,还是文学类书籍,读什么书都有点索然无味,无法带给我读《红楼梦》那般通透感。于是,我开始搜寻阅读一些《红楼梦》的衍生读物。印象中学习了一个《董梅讲红楼》课程,读了《白先勇说红楼梦》这本书,后来还买了《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红楼梦与现代心理学》,不过也就初略的浏览一番。自己逐渐陷入了《红楼梦》的考证和分析的牛角尖当中,纠结于《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疑惑着《红楼梦》的题目变化,对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差异等等。《红楼梦》的考证和分析太多了,有各方作家、专家解读《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解读著作浩如烟海,可我经常会有失落的感觉,《红楼梦》让我们这么多人去考证,去分析,激发了这么多人的解读力,理解力,却很少激发我们的创作力。在这么久的历史长河中,好像只激发了张爱玲的才气吗?如果《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巨人,我多么希望更多的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登高望远,而不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品头论足。最后,我发现,对于《红楼梦》,最好的阅读方式还是回到原著。感觉这个阶段读《红楼梦》衍生读物的收获并不大,不过,幸好一次上海大观园之行弥补了这个遗憾。无意间得知,在上海的青浦区,竟然有一处大观园,一查,规模还挺大。于是花了两个小时,走马观花,匆匆扫过了上海大观园。这一圈短短的行程,精巧别致的宅院楼宇,巧夺天工的亭台楼阁,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水,伴随着煦暖的柔风,还有那道路两旁色彩斑斓的鲜花以及嫩到出奇的绿草,从小径折进去,不是参天大树巍然而立,就是鲜绿的草坪活力的铺展着,偶尔在曲径通幽处传来瀑布的哗哗声响,让你的心情敞亮了起来,如那清澈的湖水,清新明亮,甚至在心底泛起了五彩斑斓游动的鱼儿。再走进院落,或是小巧精妙的庭院,或是敞亮的客厅书房,或是温馨的卧室闺房,又让你顿生安闲舒适的感觉,心想,原来生活也是可以如此的清明、如此的惬意。上海大观园之行,算是我二读《红楼梦》最大的收获了。又读红楼梦|读书打卡行|三读《红楼梦》,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的《红楼梦》读书会打卡活动,一共持续42天,活动每天会发布一定的学习文字材料或者视频分享,参与者需要每天上传10字以上的感想作为打卡记录。我自己以阅读发布的学习材料为主,涉及相关情节再回读原文,并且要求自己每天写500字以上的《红楼梦》感想。我不是《红楼梦》的专家,也不是《红楼梦》的资深读者,我就是一个刚入门读《红楼梦》的读书爱好者,我每天所写,没有考证,没有推理,就是自己的所感所想,自由散漫,就像我写的日记,其实也就是我写的日记。梳理归类了一番这四十多天的感想记录,主要有人物类、情节类、环境类、小说创作类和阅读类,大概五个主题,持续累积写了两万六千多字的感想。另外一个很大的收获,在这个《红楼梦》读书会中,认识了很多《红楼梦》的资深读者,或者说是疯狂地“红迷”,他们分享着对于《红楼梦》的思考和感悟,有的是论证严密的分析,有的是感情充沛的感想,有的是精彩绝伦的图片,有的是发自肺腑的心得,这些思考和感悟,无论是洋洋洒洒的长文,还是精致绝妙的短句,都让我感动万分。在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红楼梦》的影响延绵不绝,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书友们通过《红楼梦》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四读红楼梦|外文的魅力|四读《红楼梦》,读的是David Hawkes翻译版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The Story of the Stone》@David Hawkes一直犹豫不决是不是要开始读这个英文版,主要担心,如果一旦读不懂这个英文版,会引起强烈的挫败感,一位书友分享说,读懂《The Story of the Stone》至少需要两万的英语单词量。想想自己不过万的词汇量,心里犯着嘀咕。或者,即使能囫囵吞枣读过了,也会占用很多时间。可我依然好奇,《红楼梦》在中国这么受欢迎,那么国外的书友们阅读《红楼梦》是怎样的体验,《红楼梦》在西方国家又是怎样的地位呢?在经历了持续的心理斗争和心理建设后,我尝试着读了前两章。我阅读的程序基本是这样的,第一遍先阅读英文版,基本会在每页遇到十几个陌生的单词,但因为对《红楼梦》的情节还算了解,连蒙带猜,基本也可以读下去,对于个别不明确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二遍就是再去读一遍原著版本,我这次选择的原著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读的过程,再一次温习了《红楼梦》,且会注意到一些之前没有关注到的细节;第三遍,就是根据第二遍中文阅读,再过一遍英文版,特别是没有读懂,做了标记的地方,再次阅读理解,同时对于出现频次较高的陌生单词,也借助词典查查词义。总体的阅读体验,稍显艰难,但是也奇妙无穷,这就是我的续读《红楼梦》,目前才读到第六章,接下来,就继续读下去吧,最起码可以再读一遍《红楼梦》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尾声以上是我的四读《红楼梦》的经历,究竟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究竟这里面有什么深邃神秘的心理机制?我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如植物的根,肆意的向地下生长着,直到根深蒂固。为此,我特地买了一本《悲剧心理学》和一本《创作心理学》,想着好好研究一下其中的心理原理,但是,当拿到书的那一刻,犹豫了,我把这两本书放置在书柜的最深处。我改变了主意——我担心,一旦我真的参透了这其中的心理原理,会破坏我对这本书的热情和想象,虽然我也知道我并不可能参透其中的奥秘。如一位读书群书友分享到的“因为历尽繁华与落没,所以心中才有大顿悟。因为诗书世家之浸润,所以涵养于旷世奇才”,正是跌宕起伏的经历和满腹诗书的才华造就了曹公的《红楼梦》艺术大典。借着《红楼梦》带给我的感受和思考,我开始重新审视和认识周遭的人和世界,看待人不再那么单薄,看待世界不再那么机械,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个浩瀚的宇宙,不要轻易评价,也不要简单判断,我需要的是再多的了解和理解,就像我需要再多的阅读《红楼梦》。感谢曹公贡献的《红楼梦》,让人久久念念不忘,它们犹如冬日里的一座小暖炉,陪伴着我度过坎坷漫长的寒冬岁月,它们犹如夜空中的闪闪繁星,点缀了我平淡如水的庸常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