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4阅读
  • 1回复

[猎奇]一群江苏女工,做出中国顶级奢侈品,一件卖出332万 [5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8784
金币
59127
道行
38014
原创
108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0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1-27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1-01-27) —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2020年10月,
一幅当代艺术家刘野的缂丝作品
《女孩和蒙德里安》
在北京保利拍卖夜,
以322万的高价被拍得。
中国缂丝,
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无锡人林玲从荷兰留学回到国内,
当时30出头的她机缘之下接触到缂丝,
发现这项传统技艺不仅缺少年轻的传承人,
缂丝作品本身更缺乏创新。
于是她放弃了政府的公职工作,
在苏州招募缂丝匠人,
开始缂丝研究和创新尝试。
刘野缂丝作品《女孩和蒙德里安》
丁乙缂丝作品《十示》
张晓刚缂丝作品《头戴荆冠的男子》
周春芽缂丝作品《桃花浅深处》正面与背面
2008年开始,
她与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合作,
丁乙、刘野、张晓刚、周春芽、谷文达……
将他们的当代作品用缂丝技艺转化呈现,
观众惊呼:从没见过这样“长了毛”的绘画,
也从没见过如此“时髦”的缂丝,
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奢侈品。
2020年疫情期间,
林玲梳理过去十几年的研究并写出新书
《中国丝绸文人画——从宋代到当代的缂丝艺术》。
12月,一条拜访了
她位于苏州丝绸博物馆内的工作室,
与她聊了聊将非遗技艺放上了当代纤维艺术风口的故事。
刘野缂丝作品《女孩和蒙德里安》正面(上图)与背面(下图)
刘野的缂丝作品《女孩和蒙德里安》在北京预展时,很多年轻观众围在它附近,对它好奇空前:“为什么它长着长毛?为什么它仿佛发了霉?这是刘野吗?”
一张缂丝和当代艺术结合的作品,第一次公开拍卖就拍出如此高价,让不少人惊讶。非遗往往给人“老气”的刻板印象,为什么这些缂丝作品还能吸引到刁钻的年轻收藏家们?
黄渊青缂丝《无题》,色彩丰富,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当代缂丝作品“一画两面”,匠人不再剪去背后的毛线
“不少人说我‘盘活’了非遗。”第一次试水成功,林玲却说自己短时间内不参加拍卖了,“大众花不了几百万去买缂丝作品,所以我觉得写一本缂丝的书更好。”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她花了9个月时间,将过去的研究与实践集结梳理、写出新书,内容涵盖缂丝的前世今生。
林玲在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
15年缂丝研究,
复刻“最牛”的古代缂丝书画
林玲认为自己从年轻时就比较离经叛道,刚生完孩子就出国留学。2005年,从荷兰留学回国后,还放弃了政府体制内的工作,毅然“下海”做起了缂丝的研究。她找到了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工作室在博物馆里一开就是15年。
2010年,苏州刺绣研究所私有化,归入了一个石油开发企业,一群科班出身的匠人一夜间变得无用武之地,林玲看中这个时机,一举请走了几位老师傅,其中就包含缂丝工艺大师王金山的两位师妹。
但开始得还是很难:匠人只有技艺缺乏当代审美,作品题材老气,缂丝购买者数量下滑……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一行,10年出师,30年才能精通,常年招不到学徒。
“所以我处理得很佛系。”相处了十几年,林玲给匠人们定了个弹性工作制,每周40个小时,有4小时弹性,“天气冷了你可以不来或者少做点,阳光明媚心情佳的时候,就多做一些。平时上美术课,辽宁省博物馆办缂丝展览,每人一张机票,飞的去学习。”
现在工作室最年轻的缂丝匠人46岁,从业刚满10年,成为工作室的“小师妹”。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缂丝典藏
林玲回忆起自己最初为什么选择做缂丝研究,她先做了个调查:十几年前,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收藏最多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就是缂丝。
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馆有175件缂丝收藏,涵盖宋、元、明、清的极品缂丝书画,数量质量都是世界之最。
北宋缂丝高手沈子藩的缂丝山水,现藏于台北故宫,鲜少被展览
林玲团队选取其山水部分进行了复刻
“它的作品太好了,因为都直接来自清宫。但专门的缂丝展览却特别少,最近一次在2009年,观众很难一睹真容。”2015年,林玲给业内出了名“严苛”的台北故宫写了一封信,特意用了文言文:“希望用今天的缂丝技艺,补前人不能传播和收藏之憾事,此乃国宝之幸事也。”
花了3年的功夫,她终于得到了台北故宫的认可,选择其中30件作品复刻,山水、花鸟、人物、静物各有特点。
宋朱克柔的“朱缂”被认为中国缂丝技术的高峰,其作品成为当时官僚文人争相抢购之物
减少了部分收藏章后的复刻品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米芾书法缂丝原件
复刻的米芾七言诗添加了图样,修改了章的位置
因为是1:1还原,为了在制作上留下让后世之人分辨两幅作品的办法,“我们的作品上去掉了一些书画上原有的不重要的章,既区别开了原作和刻录,又摆脱了一些累赘,有些作品则只选择了原作的部分片段进行制作。”
传统的缂丝荷花
刘野现代缂丝《瓶花》
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
让缂丝年轻起来
一切最终的突破点还是在于如何解决传统作品的“老气”,“如何将缂丝这项非遗技艺演变成当代的我们能接受的美?”林玲认为,只有和当代艺术结合,“因为当代艺术代表着未来。”
她和刘野、丁乙、周春芽、张晓刚等共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的“当代大师”缂丝系列,和传统缂丝在视觉上产生极大差异。
“我们和丁乙老师的合作了第一张缂丝当代艺术作品。”林玲说,刚开工作室的时候,有人提点她,为什么不去找丁乙合作呢?他画的是十字,缂丝也是十字。
当林玲在2008年找到丁乙时,他已是备受关注,爱马仕正在跟他合作韵律丝巾。“丁乙老师对自己作品的合作对象是非常挑剔的,色调、审美、格局,缺一不可。”
丁乙《十示》的缂丝小样
最后打动丁乙的,还是3个月后给出的小样,每一厘米纬度有50根左右的丝,每一厘米经度有24-30根,“爱马仕给他确认了16个颜色,我们给出了76个颜色。 ”
缂丝《十示》最后呈现为一画两面:正面是丁乙最经典的《十示》,徒手在格子布上画出成千上万个十字;背面保留了缂丝原线,远看是一片和谐的绿,会觉得像是一片森林。
林玲告诉我们,这幅《十示》主要的色调是绿,把这张画稿转化成织物,其实是缂丝的优势。宋朝时期,颜料还相对匮乏,但染织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各大染坊分别加工一种大类色,例如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每一个按照色阶由浅及深有28-36种。
周春芽2.8米X2米的缂丝作品《桃花浅深处》
每个局部用色都超过上百种
2017年《桃花浅深处》在成都展览,一周后就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如果说丁乙的《十示》表达了极简抽象的美,那之后与周春芽合作的《桃花浅深处》则是一出现,就给人一种引爆和释放的感受,2×2.8米的巨幅作品,给人扑面而来的狂热。
桃花代表温情,也有情色的暗喻。制作这张作品时,老师傅们创新地用了4层纬线,把画分成了11个局部,77个主色调,每个颜色都由3-4种极细的原始丝杂糅成新色的绞花线做法,整幅作品用色超过1000种。
林玲团队自己重新染色的丝线
一根丝可以劈出最多50根丝,通过不同色系丝线粗细的结合,就可以做出一根独一无二的新色线。因为工厂染出来的桑蚕丝太过艳丽,大家有空就会研究新的染色方法,让色调贴近画稿的原始色。
张晓刚缂丝作品《头戴荆冠的男子》的荆冠处,用了大量的金线
部分作品会有流光溢彩的感觉,匠人们就会用到金线和银线,艺术家张晓刚是丁乙的好友,林玲团队跟他合作了一幅《头戴荆冠的男子》,荆冠和羽毛部分用金线嵌入,在灯光下会闪闪发光。
有趣的是,正因为作品内镶有金丝、银线、翠鸟毛、孔雀毛,部分古代缂丝作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会被收藏者携带,才未遭到摧毁。
余友涵的原作常年在国外借展,做成缂丝后更利于保存
余友涵被誉为“中国波普之父”,他选择将画作制作成缂丝的原因更有意思——因为原作常年被国际上各展览借展,边角出现了明显的磨损,所以他便借助缂丝传承千年、不破不损的特点。
缂丝相对一般的丝绸,并没有那么怕水,而且因为可以卷起来,大型作品也更易完好留存,“比画更长久”。
苏州盛氏代代相传的缂丝《庭院婴戏图》,因头发使用的染料腐蚀,无缘博物馆典藏
比如来自苏州盛宣怀后人收藏的一件《庭院婴戏图》,据说是慈禧御赐之物,原本悬挂在苏州留园的门厅。仔细看,只有儿童头发的地方有100多个腐蚀的洞眼,原来是当时的作者仅在头发处用了颜料,其余缂丝的部分丝毫未受到损坏。
其实,在缂丝技艺里,有明确对于头发的处理,叫做“木梳戗”,拍出322万的《女孩和蒙德里安》就在小女孩的头发处使用了这一技艺。而小女孩的红晕处,则用了“晕色”的办法,艺术家刘野在收到作品后,也表示这比原作更细腻。
谷文达的《二十四节气》14米长缂丝至今仍在制作
一张作品就可以撑起一个500平米的空间
在做到第7、8张作品的时候,林玲团队的技术逐渐成熟,没想到挑战就来了——水墨画家谷文达提出希望可以做一张14米长的“二十四节气”书法作品。
“我们刚开始很犹豫,因为14米的作品实在太耗时耗力。”一个极富经验的缂丝好手,通常一年也只能做出一件缂丝袍料。
谷文达书法原稿
缂丝《二十四节气》背面的丝线
“谷老师曾在外国的博物馆里看到过这样的缂丝长手卷,他认为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把缂丝最长可以织到30米的技巧延续下去呢?”
在做了半年后,他们又经历了一次作品作废,艺术家指出:背景的素地并未一气呵成,没有显示出和拼接作品的区别。“全部作废重来,中间也对色彩有了更精密的调整,书法缂丝乍看只有灰黑两色,但我们一共用了30个灰30个黑,所以它才会在光阴的效果下有色泽的流转。
从2014年开始,这是制作这张作品的第7个年头,已经有不少展览在排队等它了,工匠们笑称:2021年底前终于能完成了。
Q:一条
A:林玲
Q:缂丝能创造极其丰富的颜色,技术原理是?
A:缂丝是颜色最丰富的镶色艺术,工匠可以把一根丝线劈成100根,将极细的丝线融合,创造出新色,1厘米的作品里可有上百根丝线。
《明宣宗观射图》缂丝,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Q:在历史上,缂丝为什么是皇家收藏?
A:一是他们的审美到位,二是他们舍得砸钱。
帝王喜欢缂丝,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很长久地将他们的丰功伟绩展现给大家,尤其是巨幅作品,非常适合逢年过节,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功劳和财力,类似今日的“朋友圈”。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缂丝《明宣宗观射图》,就是明宣宗常年展示的他观看众人射箭的大场面。
在欧洲,情况也相似。查理五世进攻突尼斯,打了胜仗,要慢慢回城,沿途请画师把战场上的场景素描下来,请法兰德斯的专业工坊做成宽7-8米,长10米的缂丝。
宋徽宗亲自作画的缂丝花卉
Q:为什么宋代缂丝的市场价值最高?
A:原因很简单:眼到才能手到,宋代的审美是最高的。宋徽宗是著名的文人皇帝,亲自给缂丝画过画稿。而且宋徽宗本人也是一位画家,对绘画的材料要求比较高,青山绿水,青是青金石,绿是绿松石,昂贵且难得,所以他大力发展缂丝,用当时已完善的纺织工艺来弥补不足的绘画工艺。
《查理五世的突尼斯战役——向突尼斯进军的野战》缂丝
Q:历史上有一位帝王,为购缂丝花光了妻子的嫁妆?
A:缂丝是约在13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1526年,查理五世迎娶了他的葡萄牙妻子伊莎贝拉,从而获得了她12000银元的嫁妆。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用这笔钱来购置兵器,而是购买了9件缂丝作品,每件价值都超过千元,而当时一户中等家庭每年的支出只有60银元。
欧洲贵族当时非常风靡缂丝租赁,用于结婚或庆典
Q:现有“拼单名媛”,古有“拼单王侯”?缂丝何时成了金融工具?
A:在查理五世的带头作用下,欧洲在16、17世纪催生了一个新产业——缂丝租赁业,几百年前的欧洲贵族通过租赁缂丝,在婚礼上大出风头。皇室成员在大婚前如果买不起,租也是可以的。
他们会在缂丝内镶嵌入大量的金线、银线,而从中国进口的丝料价格同样不菲,这三种贵价材料的结合,使缂丝成为了“软黄金”,可供抵押、可供流通、可供租赁。且缂丝易携带,皇室成员会购买以应对战时的不时之需。
“民国第一书”《纂组英华》出版时,价值等于半个老北京四合院
Q:据说您收了一本书,出版售价相当于“半个北京四合院”?
A:它叫做《纂组英华》,被称为“民国第一书”,出版的时候400块大洋一套书。1924年,北京内城买一套四合院才需要800块大洋。
这本书贵,一是因为它“镶金镶银”,二是因为它是本限量款,仅300套。
1932年,伪满洲国初建,日本人非常想制作一本彰显实力的缂丝书籍,举全国之力,用半年时间拍摄和处理当时的缂丝收藏,用珂罗版(又称玻璃版印刷)的方式还原缂丝肌理,这套工具属于消耗品,做了300套后效果就差了。
书一套分为两册,我也是先后收集到的。一册是图册,非常华美,没人舍得丢,也是超级重。另一册是解说函,有中英日三种语言,写书的时候纠结了一会,还是从收藏盒里拿出来当工具书看了,虽然是文言文,但言简意赅,到现在还是最好的缂丝工具书。
朱启钤曾斥责法国枫丹白露宫,未好好爱护中国元缂丝佛像
Q:挑衅法国文化部、拒绝日本大仓喜八郎的朱启钤是个怎样的人?
A:朱公享年92岁,收藏缂丝长达40多年。
1916年,在作为中国文化大臣参观法国枫丹白露宫时,他看到精美的《元缂丝释迦摩尼佛像轴》竟然被两根电线穿胸而过,他立刻痛诉法国文化部,他说我国的元代佛像就像你们的耶稣一样神圣不可侵犯,且我们的工艺比你们的缂丝工艺细致上几倍,你们用铁钉侮辱它,就是在侮辱中国。
在1928年,日本军火商大仓喜八郎想要用100万银元购买他的52件宋、元、明、清缂丝,其中宋缂丝15件,被他婉拒,而后为避免大仓喜八郎窥觑,直接公开发刊了自己的两本丝绣笔记。
顺便说一句,有朱公收藏章的缂丝作品,目前的行情会更高。
缂丝大师王金山的作品,藏于苏州丝绸博物馆
Q:技艺高超的缂丝匠人有什么特点?
A:因为这两年国家对于非遗的重视,冒出了很多缂丝的继承人,有乡一级的、县一级的、区一级的、市一级的、省一级的、全国级的……我就开玩笑说,其实看一个人的职业病就能看出是正宗的还是假冒的——缂丝匠人都是超级近视眼,每天要在100根丝线里穿梭的人,眼睛必须凑得很近,十年如一日,怎么能有正常视力呢?
缂丝大师王金山,就是个超级近视眼,可惜前几年已经去世了。在他20多岁的时候,被邀请“去故宫修文物”,身边有沈从文等人的指点,天天泡在最精美的宋元明清缂丝周围,几年以后才重回家乡。
欧洲当代艺术缂丝之母玛丽,集结毕加索、马蒂斯、米罗等人为缂丝做画稿
毕加索缂丝作品《梳妆中的女士们》,价值不低于毕加索绘画
Q:对于缂丝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您未来的计划?
A:2014年,我带着丁乙老师的作品《十示》参加群展,发现里面竟然还有毕加索的作品《在梳妆中的女士们》。画稿创作于1938年,是一幅2.95×4.3米的巨型作品,采用拼贴画的方式,非常有毕加索的个人风格。
我因此了解到,原来我做的事早在100年前就有一位法国的女士在做了——玛丽·库托利,她行为前卫、却在缂丝历史上被忽略了。1936年前后,玛丽见证了法国缂丝技艺的萧条,有点类似中国缂丝的现状。于是她集结了离经叛道的毕加索、他的好友马蒂斯、米罗等数十位艺术家为缂丝创作画稿,并带着作品到美国去做巡回展。
看到玛丽的故事时,我已经开始做中国缂丝和艺术家合作系列10年了,但还是非常感动。因为玛丽遭受的批评比我多多了,但现在她引领的作品,光保险费都是天价了,艺术家的缂丝作品和他们的绘画价值相当。在玛丽的身上,我看到女性对艺术品的独特判断,也给我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方向。
未来我们还会跟国际上更多艺术家合作。我们不仅在中国要优异,更要走到国际上,让缂丝大放异彩。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1-01-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982
金币
240
道行
12566
原创
907
奖券
1380
斑龄
0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3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5-0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1-27
独特是价值的体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