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9阅读
  • 0回复

[健康饮食]是食物还是毒物?冷链进口食品,为何频繁查出携带新冠病毒[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0631
金币
30877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82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2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0-11-29) —
眼看2020年还有几十天就要结束,然而持续一年的“新冠疫情”始终还未消失。
尤其是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新冠疫情趋势更加严峻,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刷新了新增病例的记录,虽说目前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控制,但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11月份上海、天津、满洲里等陆续爆发本土新增病例。
而自从北京新发地病毒疫情诡异爆发后,冷链病毒也成为了我国疫情防控的关注重点。
尤其是近些天进入冬季后,国内多个省份频繁出现了冷链环境异常,冷链海鲜、冷冻猪肉、冷冻羊肉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早前在青岛、天津等地区,冷库工作参与装卸的工人,也出现了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新冠病毒,为何能够通过冷链产品来进行传播?
我们总以为病毒害怕冷冻,所以冷冻环境下能够迅速杀死病毒。
但事实上,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十分耐冷而不耐热,不少病毒可以在4℃的冷藏室环境下保存一个月,在冷冻条件可以保存数年,在超低温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存活。
(纵列为病毒滴度,单位为 Log TCID50/mL,0 代表无法检出)
虽说病毒在这期间无法复制,但能够保证自己生物结构不遭受破坏,所以一旦若从冰箱取出解毒,病毒就可能会从“冬眠”中醒来,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而新冠病毒虽说直接冷冻研究尚未得到确切的结论,但从所属的冠状病毒家族中,能够发现病毒普遍都耐冻,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可以再﹣20℃条件下可以保存2年。
(将病毒接种在鸡肉、牛肉、三文鱼表面,在 4℃(冷藏)和 -20℃(冷冻)条件下放置 21 天后,新冠病毒还具有感染活性)
除了耐冻,新冠病毒还很“粘”
早期就有专家做过实验,通过对比新冠病毒(红色)和非典病毒(蓝色)在常温条件下,不同材质表面上的病毒活性程度,发现两者衰减曲线都十分接近,尤其在塑料表面上,两者病毒都能存活很好。
这也就意味着:在常温条件下,原本在空气只能存活3小时的病毒,在塑料上能够存活3天。
(纵列为病毒滴度,气溶胶组的单位为 TCID 50/升空气,材料组的单位为 TCID 50/ml介质)
除了物理性环境下,由于海鲜加工厂、贸易物流站,还是生鲜市场,这些场所都相对封闭,低温潮湿,再加上人群密集,所以更有利于病毒传播。
既然发现外国进口的冷链食品会传播新冠病毒,为何我国不干脆直接禁止进口?
第一,冷链病毒感染能力较小
虽说病毒的确能够通过冷链食品来传播病毒,但冷链病毒感染力并不夸张,要知道我国进口的冷链食品都是万吨级,而能够传播病毒感染能力食品,却还不到0.001%。
而这些进口产品大部分都是通过海运进入我国,在海上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种冷链病毒,最大能力只是突如其来创造出零号患者,并未能够直接感染大量居民的能力。
只要严格筛查,加大防控,基本上在未能进行大范围感染之前,就能够找出零号患者,及时隔离。
第二,若盲目禁止出口,经济效益势必会受到影响
由于我国是一个肉类进口大国,进口肉类已经占据国民餐桌重要一部分,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各类进口总量达到484.1万吨,水产品进口量达到626.5万吨。
而更别说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为了能够稳定价格,保障市场供应,我国进口肉类在2020年1月-6月期间,总进口量达到475万吨,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由于冷链食品工业涉及的就业岗位太多,若盲目禁止进口,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蝴蝶效应,而且还会影响到中国市场的供求平衡。
要知道,疫情防控本身就需要结合经济增长为权衡,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进出口停止。
甚至如果国家层面暂停冷链食品进口,还会引起全球一些政治上的纠纷,比如那个总是搞事的美国。
所以这显然是风险与利益权衡的结果,对于冷链运输的阳性,以及新冠病毒传染途径,目前在尚未有确定科学证据下,加大监测力度要比盲目停止进口的好处要多得多。

1条评分金币+27
妞妞乐乐 金币 +27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0-11-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