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登峰造极之作,在这篇75万字的历史小说中,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讲述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和诸多博彩纷杂的历史故事,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人名言,但其中有五句流传甚广的话欺骗了我们很多年。
第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一路逃亡,途经好友吕伯奢家中,由于自己生性多疑,误以为吕伯奢一家要杀死自己邀功请赏,就先下手为强,屠杀了吕伯奢满门,后又挥剑杀死吕伯奢。陈宫谴责曹操的不义行径时,曹操却大言不惭的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
这句话也被认为是曹操说过最霸气和最自私的一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名言。然而在史书孙盛《杂记》中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由这段记载可见,曹操在杀了好友一家后,内心是充满愧疚之情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本意是“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人对不起我吗?”这句话是曹操心情悲痛之下由感而发,但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曹操奸雄的性格特征,罗贯中对此话稍加改动,便立刻成了另一番意思。
第二句: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中,周瑜心胸狭隘,容不下比自己强的诸葛亮,多次要谋划加害诸葛亮,结果计谋都被诸葛亮识破,在三气周瑜之后,周瑜气血攻心,伤病复发,吐血而亡,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风度翩翩,豁达大度,才智超群,绝非一个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之人。他羽扇纶巾,赤壁之上大破曹操八十万大军,安定了东吴政权,其才智绝对不下诸葛亮。但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刻意抹杀了周瑜的功绩,又用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将周瑜彻底钉在了嫉贤妒能的标签上。
第三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州之地,孙权多次想夺回,周瑜就献计假借招亲之名,趁机扣住新郎刘备来换得荆州。结果事情弄巧成拙,诸葛亮授予赵云三个计囊,赵云依计行事,周瑜的计策最终破产,不但没有扣住刘备,反而赔上了孙权的亲妹子,追兵也被赵云斩杀过半。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此计并非出于周瑜,而是孙权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主动将妹妹嫁给刘备,通过联姻的方式共同对抗北方的曹操。整个联姻的过程中没有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个计囊,没有赵云勇猛顽强的搏杀,没有东吴的不甘,也没有刘备集团对周瑜“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嘲笑。
第四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是江东小霸王孙策被行刺后,临死前所说,突出了他的识人之明。但在《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中却这样记载: 接着,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当天夜里,孙策去世,时年二十六岁。由此可见,这句话是罗贯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后期加上去的。但不管怎样,张昭和周瑜确实是当时东吴一内一外最杰出的人才。
第五句: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鲁肃多次讨要荆州未果,就向孙权献计邀关羽赴宴,趁机埋伏刀斧手杀之来取回荆州,结果计策被关羽当场识破。在关平的拦阻之下,生性狂傲的关羽说:“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关平又力谏不可,关羽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如此豪言壮语,自信超群突出了关羽勇猛无敌,小觑江东人才的英雄气概,也折显了江东英才的小人之心。但在真实的情节中,关羽从未说出这样的狂妄至极的话,因为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江东的鲁肃,并非关羽。鲁肃赴宴时,手下人怕关羽加害于他,劝他不要前去,但鲁肃执意一人赴会,酒宴上据理力争,将关羽驳斥的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平分荆州。此次会谈鲁肃凭借一己之力,深入虎穴,折冲樽俎,取得了谈判上的胜利,真可谓是有胆有谋。但关羽对他并无加害,也说明了关羽能以大局为重,有独当一面的大将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