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作为古代时期单兵唯一的远程攻击手段,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对弓箭工艺的改进与制作,这就让弓箭制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战国时代的晚期,弓箭工艺已经相对来说相当成熟,但是在汉代时期,为了能对抗敌人在远处的移动目标,所以着重于研究强弓劲弩,对于步兵来说,汉代主要是配备以长弓使用,长弓形体较大,一般来说长1.4米左右,而且在箭矢中会有用来作为信号的箭矢古称“鸣镝”,在箭矢中绑有竹哨,而箭矢在飞行中会发声。
在汉代,冶金工业随着军工改进也在发生着变化,炼铁工艺的改进使铁箭镞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军队之中,而箭镞的造型也从最一开始的扁平型发展成穿透能力和杀伤能力更强的三棱型,箭锋也更加锋利,而汉代为了配合使用者的臂力,将弓分为三个等级:120斤的臂力弓称之为虎力,不过这种弓因为能够使用者较少所以产量也较少,中等臂力为90斤,而最下等的只有60斤左右。
而汉朝的射箭技术主要还是为步兵所用,徒步射也就成为了最广泛的射箭技术,指的是不借助任何代步工具,徒手射击的方式,细分分为跪射、立射、坐射、跑射等射击姿势,而且汉代战争主要就是远程弓箭作战,所以射箭技术在汉代的军队之中普及度极广,无论是步兵还是水兵都要进行学习和训练,而且每年还要进行考试。
在两汉时期出土的很多画像或是石砖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射箭场景,不同于秦俑中的射手,汉代的文物所展示的射手腰身柔软,下肢有力,身体扭动幅度很大,可以看出是在面对不同方向的敌人时一边移动一边射击,具有极强的实战意义,甚至还有出土文物可以发现汉代也出现了大量的骑射兵种,由此可见汉代对于骑射这一匈奴技艺也在加以学习并且收纳入自己的军队训练项目当中。
汉代对于射箭技术的考核最出名的当属秋射这一项,秋射主要集中于每年农历的7月及8月,是西汉皇帝亲自率领百官进行的大型狩猎活动,而再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军事竞技类活动,比赛前太守会说明秋射活动的时间、地点、规则、奖励等要素,并且全程负责其中的各个环节,并且不但要对所有参试者的射箭技巧进行考核,对一些军官还有烽火辨认,品相辨识等考核,完全贴合实战的需要,汉代时期的这些军事活动同时也慢慢渗透进民间范畴,让射箭这一活动不再是军人才可参与,同时也脱离了礼乐范畴,正式变成了体育项目。
因为面对善于骑射的匈奴来犯,汉代对于射箭技艺进行了极大地扩展与开发,在全民参与的大形势之下,汉代初期到中期的兵员素质极高,而且民风尚武,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都达到了同时期的峰值,无论是步兵的射箭技术还是骑兵的骑射技术,汉代对于箭术的研究为后世也留下了珍贵的素材和学习的样板,在这样的文化之下,射箭技艺的传承也从军队之中广泛传播到了民间,成为了汉代民俗文化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汉代在匈奴频繁来犯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发展壮大,也变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