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186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186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07-03)
—
□ 周惠斌 金鳌山公园是崇明岛上一处古朴典雅、玲珑精致的传统园林建筑,景色旖旎,风光秀丽,历史文脉悠远,人文底蕴深厚。1919年,在诸多崇明乡绅的倡议鼓吹和苦心经营下,金鳌山修葺一新,首度以现代公园之名向公众开放,成为岛内外市民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的休闲胜地。 史书记载,宋元时代,金鳌山位于三沙(今东平镇、永隆沙一带)东仁乡,又名金凤山,是由人工堆筑而成的土丘,原为航海标识,因形似金鳌而得名,相传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如同崇明大小沙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涨涨坍坍以及崇明县城的“六建五迁”,金鳌山在过往的岁月中亦兴废起伏,屡经风雨。 清康熙七年(1668),总兵张大治和知县王恭先在今寿安寺北侧重筑金鳌山——由东南往西又折南,山有九峰,中峰最高,山前凿玉莲池,植荷花,池中建大有亭,山之西侧筑清远堂,后续建金凤亭、魁星阁、释此亭。乾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73—1774),知县范国泰和总兵陈奎合力重修金鳌山,疏通玉莲池,修复清远堂、大有亭,新建得月桥、观音阁、翰墨林、驾山亭、醉花轩、水香榭、修廊。彼时,名花佳木遍植,楼台亭阁俱全,鳌峰远眺、绿水环亭、长堤新柳、清远荷香、庭荫丛桂、梅林积雪、后乐观鱼、寿刹钟声等景致遐迩闻名,范国泰赋刻“金鳌八景诗碣”(纵32厘米,宽95厘米)极尽誉美之词。120年后的光绪十九年(1893),又有乡绅冯泰松等在金鳌山巅捐资兴建了一幢红色砖“藏”镇海塔,攒尖耸云,飞檐起翘,意在扼守南江大堤,安苍生洪福,保黎民吉祥,镇海塔从此成为金鳌山地标性建筑。 然而,时光荏苒,由于江水潮涨冲堤溃岸,以及年久失修无人料理,金鳌山内土丘干旱而龟裂,建筑椽欹而倾颓,池塘芜废,杂草丛生,至20世纪初,“鳌山八景”难觅踪迹,登高环视,周遭荒冢接目,一片颓败景象,令人不胜唏嘘。 民国六年(1917)仲春,尚志女校创办人徐引恬(不更)在万安仓发起茶果会,崇邑名士严师愈、张稼生创议集资修葺金鳌山各景,恢复金鳌山昔日水木清华、曲径蜿蜒的江南园林之韵,遂共同组建“鳌山公园”筹备会,推举陆烂昕(宾谷)、曹炳麟(吟秋)、苏人权(稚卿)向商学各界和旅京内外同乡募捐,严师愈(友潮)、严师孟(亚邹)、施曾陶(亚参)负责工程实施,规划将寿安寺大殿后的东西厢房、后殿,寺后和寺东范公祠(范仲淹祠)的空地改扩为公园场地,同时修缮水香榭,重建大有亭,开辟运动场,呈报县府立案并公示社会。 金鳌山修葺工程自当年6月开始。翌年,清远堂、观音阁(后改名海沧阁)、得月桥、玉莲池,或修缮,或疏浚,相继告成,池上重植荷花,园内新植桃柳梅桂,构筑园门,修碎石小径,重建六角双檐大有亭和曲桥,山下凿清凉洞,范公祠后的空地植草坪建为运动场,山后布置苗圃。园门设于寿安寺大雄宝殿西侧,大门两旁悬挂半圆形石刻楹联:“寺里青山山外月,檐前绿水水中天。”意为古刹寿安寺背依金鳌山,共享一轮皎洁明月;屋檐重重,一泓绿水倒映湛蓝天空,极言金鳌山风光绚丽无比。 “鳌山有寺千秋画,江水无弦万古琴。”1919年,金鳌山各景复原胜旧,传统建筑古朴凝练,古典园林风貌浓郁,花木绿色葱茏,凸显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水乳 交融的风情魅力。三月初三上巳日(4月13日),崇明岛上首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落成正式开放,崇明城内民众至此名副其实地拥有了一处春秋佳日踏青郊游的游憩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