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22阅读
  • 1回复

[转帖]阅读母语,就是阅读我们自己  ——《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词探讨》前言[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02) —


2014年10月,我出版了用近八年时间才写作完成的共计229万字的《崇明方言笔记·五卷本》。随后,我即着手写作现在的这一本《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词探讨》,对崇明方言中在形、音、义等方面具有一定探讨性的2019个单字进行分析和汇总。这一件事情,从动手到如今书稿出版,历时四年余。



  写作《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词探讨》,首先给了我重新审视《崇明方言笔记·五卷本》的机会,去探讨其中未及深究的部分内容,并且发现过去认识中的某些错误。此外,又迫使我再一次系统地分析和探讨崇明方言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其他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而且因此又得到许多新的收获。其中,主要得益有三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按照已知的崇明方言的语音规律,试图推及至更加广泛的范围,解读更多的语言现象。关于崇明方言的语音规律和语言现象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张惠英老师作了一生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在她于1993年出版的《崇明方言词典》、2009年出版的《崇明方言研究》和2014年由她担纲编著的《崇明方言大词典》里。这些理论知识和运用实例,给了我们解读崇明方言现象的一把把金钥匙。比如,张老师在《崇明方言词典》中告诉我们,“龟”“鬼”“贵”“柜”在崇明话里,可以分别读同“鸡”“几”“举”“忌”,如分别说“乌龟”“小鬼”“价钿贵”“柜台”。利用这一个变读规律,我发现,“筀”在书面语里和“贵”同音,而在崇明方言里和“价钿贵”的“贵”也同音,即同样读同“举”。这一个“举”音的“筀”,就是崇明话说竹子品种“四月筀”“五月筀”的“筀”。《广韵》去声霁韵古惠切:“筀,竹名。”元李衎《竹谱详录》:“筀竹出江、浙,河南北,湘、汉两江之间俱有之。凡六种:有黄筀、绵筀、早筀、晚筀、石筀、操筀。”崇明人说的“四月筀”“五月筀”,按照竹笋破土时间定名,和元李衎《竹谱详录》中说的筀竹有“早筀、晚筀”之名也能呼应。再如,张老师在《崇明方言词典》词条“鼠步”中说明:“一种软体爬虫,背椭圆形,有很多足,多呈灰色,常在阴湿地方出现。学名‘鼠妇’(见《辞海》),有的方言叫‘潮虫’。‘步’是‘妇’的古读。”张老师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鼠妇”的“妇”古读“步”,崇明话将“鼠妇”读同“鼠步”,为千年古音之留存。这一说明实际上也告诉我们,古时,“妇”的声母读的是重唇音而不是现在所读的轻唇音。这种现象,借用汉语拼音表达,就是“妇”的声韵母现在我们读似fu,古代则读似bu。利用张老师教的这一项知识,我认识了“香附子草”里“附”的读音。“附”在崇明话说“附带”“附身”“附余”一类时,均音“负”,轻唇音声母,借用汉语拼音概念说其声母为f。但是,在“香附子草”里,“附”读的是重唇音声母借用汉语拼音概念说为b,因此其音同“步”,即“香附子草”音“香步子草”。而关于“香附子草”名称的来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其描述的样子和我们所看到的“香附子草”根的长相也是一模一样。


  第二,进一步分析、总结崇明方言中的其他语音规律,展示其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动性。例如,多音现象里,崇明方言里的韵母音“案”和“厌”,时常混读。如“单”“端”“滩”“探”“难”“旱”,在一般读“案”音韵母的同时又读“厌”音韵母,因而“端阳”音“颠阳”,“海滩头”又读“海天头”,“探满月”音“掭(“掭”,音“天”的阴去调)满月”,“难为”音“南为”,“旱转”又读“含(“含”的阳上调)转”。与之具有一定对应关系的是,韵母音“厌”和“怨”,同样可以混读。如“茧”“杴”“贤”的韵母,在一般读同“厌”的同时又读“怨”,因而“茧团”音“卷(“卷子”的“卷”)团”,“挨杴(“杴”,音“千”)”又音“挨圈”,“贤惠”又音“圆惠”。仅仅是这一变读规律的揭示,就帮助我们解开了不少谜团。其中,像“探满月”的“探”,以前我们常用读“天”的阴去调的“掭筘娘”的“掭”字或读阴去调的“添”字替代。其实,“探满月”的“探”,本义就是“探望”的“探”,指新婚第二天新娘的兄弟带了香油去男家探望,只是其中的“探”的韵母音不像我们说“探花”“探落交领”之类时音同“案”,而是读“厌”音韵母音同“天”的阴去调。“茧团银子”,常常依音写成“卷团银子”,但是其中的“卷”在字义上难有着落。按照韵母音“怨”和“厌”互读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卷子”的“卷”音,是“茧”的“怨”音韵母读法。意思上我们明白,正月十五做“茧团”,出自我国古代民俗中“茧卜”的传统,人们抟米粉、麦粉之类成为蚕茧的形状,然后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崇明人正月十五做“茧团银子”斋田头,也来自于“茧卜”的传统。


  第三,进一步在文字的形、音、义三方面探讨、论证,设法确定部分难以确定的字形。也举几个例子。其一,“䶓”。“䶓”,音“记”,说“散䶓”“散䶓布”“散䶓帐子”等。《广韵》去声霁韵子计切:“䶓,䶓缉,麻紵名,出《异字苑》。”《集韵》去声霁韵子计切:“䶓,缉也。”注释中的所谓“缉”,也就是“绩”,把麻搓捻成线;“紵”“麻紵”,就是用苎麻织成的布。崇明话“䶓”音“记”,合“子计切”;“散䶓”指用苎麻织成的夏布,合“䶓”为“麻紵名”的定义。其二,“賸”。“賸”,音“胜”,说“富賸”“賸老酒”“老酒賸賸”“賸酒菜”等。“富賸”,音“夫胜”,其中阴去调的“富”连读变调为阴平调音同“夫”。“富賸”,指富余、宽余、剩余,如说“夷特吃喜酒,小菜富賸来落”。《广韵》去声证韵以证切:“賸,增益。”《集韵》去声证韵石证切:“賸,益也,余也。”“賸”的“以证切”音,可以读清音声母音同“胜”。“富賸”的“賸”,意思就是指增益、多余。单音词“賸”,崇明话里还用来说“賸老酒”“老酒賸賸”“賸酒菜”等。《说文》:“賸,副也。”段玉裁注:“副,贰也;贰,副益也。”“贰”,指居第二位的、次要的(区别于正或主)。此外,“副”还有“佐也”“称也”即辅助、帮助以及相称、符合的意思。所谓“賸酒”的“賸”,实际上是指一种配合、辅助,其意思同“配饭”的“配”。“酒”和“賸酒菜”之间酒为主菜为副,如同“饭”和“配饭菜”之间饭为主菜为副。从另外的角度说,“胜”也可以用来说“胜酒”“胜酒菜”等。用“胜”说“胜酒”“胜酒菜”等,读音非常直接,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胜利”的“胜”音,即《广韵》去声证韵书证切的读法。“胜”,《字汇》“当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胜,假借为称。”这是说,“胜”可以指相当、相称。“胜酒”,便是指酒和菜的相当、相称、相配。“胜”,就是替代“賸”用来说“富胜”,指宽余、剩余,也是可以的。这是取它的超过义。其三,“掉”。“掉”,除在“掉勿落”“掉头落魂”之类中读同“调一个头”的“调”音以外,又读“承诺”的“诺”和“承诺”的“诺”的阴入调,说“肚皮掉勒掉”等,形容大腹便便的人活动时腹部的肉上下颤动、抖动的样子。“掉”,《广韵》入声觉韵女角切,《集韵》入声觉韵昵角切,《字汇》“奴各切”,音同“承诺”的“诺”,阳入调。按照崇明方言中入声字多有阴入调和阳入调两读的特点,阳入调的“承诺”的“诺”音的“掉”,又可以读“承诺”的“诺”的阴入调。“掉”,《说文》“摇也”,《广韵》“振也”,《篇海类编》“颤也”。“肚皮掉勒掉”的“掉”,正就是形容大腹便便的人腹部“摇也”“振也”“颤也”的样子。《素问·至真要大论》:“筋骨掉眩清厥。”王冰注:“掉,谓肉中动也。”无论是阳入调还是阴入调的“肚皮掉勒掉”的“掉”,说的也是“肉中动也”。


  从本书的书名《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词探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书籍内容和上海话之间的联系。其实我不懂上海话。由钱乃荣、许宝华、汤珍珠三位老师编著的《上海话大词典·辞海版》,在十多年里我通读过许多遍。开始时,我想从《上海话大词典·辞海版》的词条中,学习一部分有关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吸收、运用到崇明方言的学习、探讨中去,而事实上多年来我在通读和查阅《上海话大词典·辞海版》的过程中,的确得到许多借鉴,收获不少。但是就在一次又一次通读和查阅的过程中,也在一年又一年学习、探讨崇明方言的过程中,我又逐步发现《上海话大词典·辞海版》中的某些地方,似乎可以展开一些讨论。其中特别是,不少崇明话中的字形和上海话里使用的完全一样,所包含的意思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差异往往只在读音方面。这样,就给了我站在崇明方言的角度,去考虑上海话中某些字形乃至字音、字义、词语等的机会。这样不断形成的点点滴滴体会,我先是写在《崇明方言笔记·五卷本》里。后来,我要写作本书了,就把原来的一些想法和近几年新形成的想法加在一起,然后融合在分析崇明方言相关字词的段落里。最后,综合起来一看,觉得累积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已经成为书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定名时冒昧地加上了上海方言的概念,谓《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词探讨》。现在,我把这些已经写下来的意见交给有关专家,供专家们在研究上海方言包括在编纂上海方言的相关辞书时参考,也请研究上海方言的专家和喜欢研讨上海方言的读者批评指正。


  关于本书的性质,主要就是对于崇明方言中部分字形、字音、字义和相关的其他语言现象的记录。其中,记录的方法,以围绕某一个单字为主然后再联系与之关联的词语即“以字带词”,同时再以字词带出其他各种语言现象。凡是纳入其中的单字和词语,通常有一定的讨论点,本书因此而围绕这些字词的形体、读音、结构、释义、使用和相关语法、修辞等,有针对性地展开有一定的分析、考证和讨论。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对于崇明方言中部分关键字词的形、音、义等的理解,同时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在观察崇明方言的各种语言现象时的收获。集中我自己的主要精力去关注母语崇明方言,时2007年初,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二年多了。这十多年中,张惠英老师一直在带我、教我、鼓励我,在教我学习崇明方言的立场、方法、路径等,也在不断地鼓励我细致观察、分析、记录崇明方言的各种语言现象。但是,作为我自己,愚钝而没有改变的,仍然是一个崇明方言研究领域的外行。当年的《崇明方言笔记·五卷本》,我将之定性为“笔记”。这一次的《崇明方言及部分上海方言字词探讨》,则定义为“探讨”。这些,都不是谦虚而实实在在是我的无奈,因为如方言学这样的严肃而深奥的领域,外行是很难充当内行的,外行充当内行是要被当代人和后代人笑话的。我对于母语崇明方言研究的作用,主要就是帮助记录一点表象,整理一点资料,间或也发表一点意见供专家参考。就本书有关崇明方言的内容而言,我想把它作为交给张老师的又一个作业本,作为我向张老师作的又一次学习汇报。这一个作业本和汇报稿,顺便也交给读者朋友,并且盼望我们一起来讨论,一起来发现其中的问题,一起来找到正确的答案。至于我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的关注母语崇明方言的工作,至今为止好像还没有收场的迹象,我这个外行而又倾情的角色大约还要继续充当下去。十多年前我在众多的上佳选项中主动选择走近崇明方言,六年多前退休时我又在丰富的生活方式里继续选择独坐书室研究崇明方言,实际上也就是主动地选择自己内心的文化需求,主动地选择安静和孤单,主动地选择艰苦和辛劳。想不到的是,安静、孤单乃至艰苦、辛劳,于我来说却是那样的适合,那样的难得,那样的享受。这辈子,只要能够继续做这样一件傻傻、苦苦又乐乐、美美的事情,我就要千万声地道:“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 顾晓东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19-10-23 11:27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5
金币
48259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24
这个事非常有意义的,这些知识要传承下去。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0-2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