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吃货,不可能不晓得阳澄湖。但是问起湖心的莲花岛风物如何?能说清楚的人并不多。由此联想岛上既有美味,又有与世隔绝的神秘,必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于是马上来了精神,不惜驱车千里前往。
从相城莲花岛码头乘坐一艘快艇,不用20分钟便可登陆小岛东端,此时回望对岸,已成了天际的一条线,岛上不仅能见度高,风也很大,一位小姐姐穿着长裙,打着伞,长发飘飘,漫步湖岸,带我们走向莲花最盛的地方。
航拍俯瞰莲花岛,形似一朵倒挂着的巨大莲蓬,每当南侧河岸荷花竞放,便形象地形成莲花花瓣。
岛上的生活没有汽车,陆地上移动基本靠腿。岛民在小岛以水产养殖为业,家家户户都有几条船。渔村中间人工挖了一条河道,进进出出十分便利,显出水乡人生存智慧。
步行从小岛东端前往人口密集的西端,时而穿过森林、花海、湿地、荷塘,多种芬芳交织,恍若来到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小岛距离繁华世俗不远也不近,与其说它寂寞,不如赞它清高。通常世外高人喜欢这里的气息。果然,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古朴的院落前,看到了“三元府第”石牌坊。
“三元府第”为钱棨(qi)旧居。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高中状元,乾隆亲赋“三元坊”表彰他。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期,苏州前后出过3000多名进士,产生50名状元,而钱棨更是才子中的才子,罕见的“六元状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拔头筹。
苏州钱氏一门传承了吴地重文兴教的优良传统,世代耕读传家。钱氏先祖钱震翀因避乱世登岛退隐。
莲花居原名“澄心堂”,意在净化自己的心灵,后因门前碧波千顷,荷池百亩更名。
康熙十八年(1679),钱震翀之子钱中谐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名列一甲第十四名,授官翰林院编修,奉旨修《明史》,江苏巡抚汤斌曾亲笔题写“奎璧凝辉”匾额,至今仍挂在门厅,闪闪发光。
而乾隆为乾棨写的“三元坊”被刻成石牌坊,原竖在苏州文庙东侧,民间因此惯称这段片区为“三元坊”。可是1951年人民路拓宽时,三元坊牌坊被拆除,最终牌坊辗转运送回钱家老宅。
学着古人的摸样,小编也围着牌坊转了三圈,希望能沾些钱先生的才气。
整个小岛的中心也是岛民水路进出口,此处设了小码头,岸边即是湖鲜食市场。今天光顾市场的游人远远多于摆摊的,他们为大闸蟹而来,小市场无需用蟹卷排号,更不用担心假货。
穿过两座拱桥会路过市场,忆园就在旁边,它是读解莲花岛的一把钥匙。
忆园又被称为“四生馆”,即“生态的、生活的、生产的、生物的”,用各种实物模型展示阳澄湖渔、蟹、农耕、婚俗以及传统文化。
吴地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享受着傍水而居的便利,先民撑着竹排在水上讨生活、运送物资。族群因食物丰沛不断扩张,一度凝聚成一个水上王国。
京剧《沙家浜》曾唱到“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阳澄湖不仅景美,更因清水大闸蟹扬名,如今为了保护阳澄湖水源,莲花岛外围用来养蟹的围网大部已拆除,只留下阳澄湖莲花岛岛上原住民养蟹。
阳澄湖百里水域清淳如镜,平均水深不足2米,湖底较硬且水草丰盛,四季水温适宜,日照充足,正是螃蟹最喜欢的生活环境。阳澄湖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黄金时段直接用钱买不到,需提前购买蟹卷预定。因此蟹卷一度像股票一样有夸张的涨幅。然而大闸蟹长得都差不多,很容易被冒充,为此卖家还要为每一只螃蟹打上防伪标识来应对被李鬼挤兑出市场。
吃货们在认同它的美味同时,也会对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产生兴趣。这种因胃觉驱动的旅游冲动让人感到实在。
以忆园码头为界,东侧全是农家乐,形成一条美食街。现在的餐厅个个整洁明亮,门前有草坪,临窗有湖景,不难想象节假日吃货云集的盛况。
岛上游玩的最后一个环节以一顿丰盛的湖鲜盛宴结尾,为了这一刻,来时路上的奔波与风雨煎熬都成了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