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恢复老爸的好心情,女儿今天特地安排了许多活动。头一个是参观上海西郊的朱家角。
(一)
古镇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
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江南明珠”之称,1991年,被列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镇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多为依水而建的明清式民居。镇内的北大街,“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素有“沪上第一明清街”之称。在它那狭小的街巷里,红灯高挂,招牌林立,花岗岩街边石,向游人昭示其不尽的历史沧桑。
镇里还有36座古桥,座座风韵古朴,造型典雅。其中,尤其以明代五孔石拱桥——放生桥为最。它是上海地区最古老、最优雅的建筑之一。
桥上,流光溢彩,游人如鲫。桥下,漕港如练,波光粼粼。一艘艘江南乌蓬,穿梭往来,丝竹声声,橹声则则。
这一切,让人如入虚境,如入梦幻,久久醉心,流连忘返。……
(二)
尾随不尽的游人,我们一家三代,把古镇走了一个来回。眼见日上树梢,已近正午,老伴提议在河边的石凳上休息下,完成我们的午餐。
众人齐声称妙。
于是,在桥边的树荫下,我们就开始了合家的picnic(自助围餐)。
由于行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午餐虽然俭朴,但却不乏丰盛。有女儿刚从武汉带来的“绝味鸭脖”,有才从路边小铺里购来的江南肉粽,还有老伴精制的“蛋炒饭”、南瓜粥、紫红薯及水果色拉。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她们还瞒着我,为我拉响了“罐装珠啤”。
尽管我不嗜酒,但在闷热的正午,解衣开怀,就着啤酒,嚼食那麻辣鸭脖,不可不谓一大快事。
就这样,一家人有说有笑,在水乡岸边饕餮起来了。就连我那一贯视饭食为最大负担的小外孙,此刻,也正有滋有味地吃着奶奶为他专供的“首长特餐”——“玫瑰红腐乳配南瓜粥”。……
(三)
“嘿嘿……,对勿起!……”
就在我们的兴头上,一只皱巴巴的黑手伸到了我们的面前。
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矮个老头在向我们行乞。
他约莫55—6岁光景,满脸皱纹,但血气旺盛,皮肤黝黑,并不肮脏。身上的穿着也不十分寒碜。他操的是江浙口音。
见状,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杯筷,在裤兜内摸索着。可我的手指老碰不到那硬硬的钢镚,我立马想起:刚刚卖粽子的时候,已用光了身上所有的零钱。剩下的那百元纸钞,说实在的,拿来街头行善,还的确不舍。
老伴在一旁拼命给我使眼色,那意思一看就明:如今的叫花子都是假穷。说不定,比你还富得多呢!
可此刻,我实在为难,一方面,已作出了救助的姿态,另方面支出又超过了自己的财经实力。你们再不帮忙,叫我如何收场?我朝四周投出了求助的目光。
或许是职业本能,周遭的成员对社会的洞察力,远高明于我这校园里的书呆子,众人毫无反应。可身旁的黑掌远没有返航的意思。这让我极度难堪。
“爷爷,我来!”就在这万般无奈的尴尬当中,小外孙的声音响了。他放下手中的小瓷缸,疾步跑来我的跟前。一边抖索着,在胸前的裤兜里掏出了两枚小硬币。我知道,那是前天我给他买豆腐花时,找回的5个一角的钱币。放在小口袋里,几天的捣鼓中,已丢了三枚。
他欢快地向老人跑去,一把将钱朝他的黑掌心递去。
可老人接过钱,并不急着放进口袋,而是缓缓地送到自己的鼻尖上,看了几看。然后,一把抛在地下。嘴里喃喃地说了些什么,就转身愤愤地走开了。
起先,小外孙还呆在那儿直发愣,后来,似是明白了什么,他扁着嘴,跑来我跟前,趴在我肩膀上嚎啕大哭起来。
老伴见状,不禁火冒三丈,冲老头的背影说:“你朝小孩发什么飙?有本事就别向人讨!”
我心里也十分难过,只好轻轻地拍着肩头的外孙,安慰他说:“宝宝,别难过。你做了你该做的。但是,世上的事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如这河里,既有助风景的小桥流水,也有煞风景的飘浮垃圾一样。”
我指着身边的小河,柔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