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果让你对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一线城市做一项喜欢的选择,你会喜欢那座城市?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广州。为什么呢?因为广州暖和,没有冬天,四季鲜花盛开,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不同于北京、上海冬天寒冷。而北京还时不时的雾霾罩天,出门戴着口罩,极不舒服。上海,虽说雾霾没有北京严重,但夏天又太热。对于我这个害怕寒冷的人来说,我无法承受寒冷、雾霾对我的折磨。
虽然我喜欢广州,但我从来没真真地看过她,总是匆匆忙忙的来回奔走。想夸她呢?去的地方太少,知道的故事也不多。不过,我还是要说说我的印象罢了。
广州又称花城。既然有花城的美誉,想必与花有很大的渊源。不错,广州人自古以来就有种花、养花、赏花的传统。据说,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一带就有了许多花田,还有专门从事花田的花工。还说,南汉王刘怅的爱妃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显然,广州花城是很有历史源头的。不过呢?我个人认为多少与广州地区气候宜人也有关系。广州冬暖夏长,雨水充沛,宛如四季如春,是很适合种植花草树木。以前,我认为只有云南的昆明人,河南的洛阳人喜欢种花,养花。在我去了广州的芳村后,才知道广州人并不输于他们,甚至超越了他们。芳村在广州城里有“花地”之称,这里园林花圃星罗棋布,花种繁多,所种的花卉闻名遐迩,有“中国第一花乡”的赞誉。不管是古时还是现在,有人种花,就得有人购花,这是市场规律。于此,古时在西关一带慢慢地出现了许多花贩,专门为大户,商铺送花。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到了明清时期,广州市逐渐形成了花卉市场。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广州城每到春节前后就要举办迎春花市,供广州城里人游玩赏花。广州在那个时候起就有无花不成年的说法,所以这种民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是广州独有的,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春节前广东人就喜欢在自家大门口摆上两盆金桔,以图大吉大利。过年嘛,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老百姓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都是按照自己民族,地方特色的方式来过年。广州人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别的地方的人吃完团年饭过后,有可能会守在电视机旁静静地看《新春晚会》。而广州人则不同,他们一家人会倾巢而动去看大街上的迎春花市。朱德元帅在1952年2月《春节游广州花市》所作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州花市的热闹。诗曰: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更有心花开得好,一年转变万年香。
在众多花草树木中,木棉树是广州最常见,也是百姓最喜爱的树木。木棉树是一种乔木,十分高大,一般都有二、三十米高。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春天开花,树上看不到一片绿叶,整棵树挂满了红色的花朵,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有人说是革命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所以又把它叫着英雄树。木棉花就是这座城市的市花。以这种高大的木棉树所开的花作为市花,只有广州与众不同,放到全国所有城市中也是少见的。喜欢书画艺术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广州有个岭南画派。最著名的是高剑父父子及陈树人、光山月、黎雄才这些大画家。其中,陈树人先生一生酷爱木棉,他所创作的成名作品《岭南春色》就是取材于木棉,这幅作品让无数人折服。他在画中题诗道:短衣匹马逐春风,百粤山河照眼雄。揽辔越王台上望,鹧鸪声里木棉红。诗与画的配合,充分展现了陈树人先生的心境及广州这座城市的风采和精神。
我住过老家的吊脚楼,也参观过开平的碉楼、客家人的土楼。有人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我们可以依稀寻找到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广州骑楼。骑楼的特点就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行人在下面行走,可以避风雨防日晒。上面是骑楼,可以居住,廊道下是商铺。这种带有半商半居的建筑曾经风靡全城。在当时是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街。初到广州的外地人可以去逛逛,相较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是完全不同的建筑。可以见识一下上个世纪广州骑楼的风情。听当地一些人讲,广州老城区在发展的道路上,骑楼也遭遇过尴尬,不得不为都市化让道。每每与朋友谈起一些地方古建筑的消失,无不让人痛心。以前,有一位梁思成的建筑大师,为了保护北京古城和城墙四方奔走。他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身上的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保护与开发,传统与创新,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好像总是矛盾的,对立的。其实,城市的发展并不需要牺牲老祖宗留给后代子孙的遗产。人都是有情感的,是喜欢怀旧的,失去了才知道珍贵。保留住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点东西,也就留住了这座城市的印记和符号,那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历史的见证。老百姓是会感激的。
前几年,我把广州城游览了一遍。白云山、陈家祠、镇海楼、中山纪念堂、还有珠江夜游、黄埔军校旧址等等。感觉是轻松的,愉快的。每一处景点,就有一处故事,一段传奇。正是这些故事,一个个串在一起大大地丰富了这座城市。陈家祠是集木雕、石雕、砖雕、铁雕、陶塑、彩绘不同工艺艺术风格而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代表。据说清朝时期,陈家祠是由广东七十二县陈氏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专门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也是陈氏宗亲祭祖的宗祠。这放在全国,又是少见的事情。古人是崇尚读书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放在当今,这样的思想仍是社会的主流。镇海楼,古时称之为“望海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眺望,水波荡漾,颇为壮观。修建者就是镇守广州城的永嘉候朱亮祖。镇海楼的修建与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的用意有异曲同工之处。珠江夜游,让我忆起了儿时的无忧与快乐。我们村前就有一条河。夏天,这条河就是我们的游乐场。白天,我们划船,游泳,捉鱼。晚上,我们从家里拿来垫子,睡在沙滩上,一起听流水的声音,看天上的星星。
在广东住久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里的天气和饮食。饮食是清淡的。不像我们老家专以辣为主,有无辣不成菜的讲法。现在,如果让我从二者中选择,我会选择清淡的菜谱,这或许与年纪增长有关,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人就会注重养生,重视健康。另外广东人在用餐时有一种习惯,在没吃饭之前喜欢先喝一点汤再吃饭。其实,按照中医的说法,饭前喝汤有润喉清肠的好处。但是,我更相信喝汤有清热去火,滋补养颜的功效。所以,广东的女人是很会煲汤的,是出了名的好。
哎,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对广州的爱就像我爱自己的家乡一样,浓烈而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