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工程建设,汛期是绕不过的坎。每年一进入六月,就要准备各项汛期的应对设备器具:水泵、铁锹、挡水板和草袋、黄沙以及抢险工人穿着的连裤雨衣、长筒雨靴、手电筒等。另一项工作就是现场应急抢险队伍的演练,检查施工现场电箱的接地装置是否完善,排查周边的排水沟是否通畅,掀开窨井盖清除淤积的垃圾……一应事项忙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尽管都知道这是令人头疼的东风。
最怵的是台风、潮汛和暴雨一起来(俗称“三碰头”)。记得是2012年的“海葵”强台风光临舟山岛,防汛指挥部要求参建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全部到工地值守。时近中午,乌云密布风雨欲来,一行人的车辆刚驶上杭州湾大桥,身后的隔离杆就忽然倒下,车内人吐吐舌头:好险,差点赶不过去了!到了工地顾不上吃饭,先动员民工们从工棚全部撤出搬入办公楼内居住,安排好上岗值班抢险人员,检查区域内所有建筑物的加固强度……这边厢台风刚过去,又要赶往上海那边厢的工地。
汛期的办公室里声浪一片人流不断:马路严重积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沿街居民投诉,赶紧去联系调消防车,再不行就要调俗称“水牛”的专业排涝车来救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节骨眼上抽水泵又卡壳了,再从仓库里调备用水泵。持续的压力使得每个人神经系统都处于高负荷运转,人的脾气会无由来地变得暴躁,连话说出来也充满火药味:之前你们在干什么,这种事情还会发生?好在有专业队伍加上充足的后勤保障,险情最后均化险为夷了。
置身于此,不禁会联想到当年下乡时汛期抢险的情景。“小暑打雷,大暑破圩”,是当地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谚语。那年小暑时节打雷,泥筑的沙河大堤突然有了裂缝,连长急招全队男知青上大堤抢险救急。我们光着双脚挖土装筐,而后用杠棒抬着鱼贯而上,在渗水的大堤侧面再筑一条垂直的堤坝。雷电在头顶炸响,瓢泼大雨倾泻,身上穿着的雨衣哪里经得起这般折腾,浑身上下全被浇透;滂沱的大雨使盛满泥土的箩筐愈加沉重,最糟糕的是雨水打得人根本睁不开眼睛,只能靠嘴巴嚷着开路……一直持续到傍晚,大雨停了,我们筑起的堤坝也差不多成了,连长侧耳听着内堤原先裂缝处渐渐变小的淌水声,露出了笑意。
文 邱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