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在古时大门是家长
那么垂花门便是儿女
是深居简出的女子
集温婉与美好于一身
它以工艺的精巧
包罗建筑形态的繁多
和它独特的寓意
让人忍不住慨叹
垂花门
才是中国最温婉的那道门啊

北京故宫垂花门

沈阳故宫垂花门
门作为建筑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
在中国文化中便占有重要地位
而由门引申出的含义
更是数不胜数——
门面,是外在形象
是一个家族的面子
门风,是内在教养
是一个家族的里子
至若寒门与宅门
一字之差便是两种社会地位
……
但往往这样的荣耀都归于大门
与那道花团锦簇的垂花门
并没有太多关系

北京中山公园垂花门

北京豆角胡同垂花门


垂蓮柱
集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的垂花门
像一个知书达理的娴静女子
身着华丽的衣裳
轻轻盈盈往前后院连接处一站
便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屋顶、屋身、台基
雕梁、画柱、枋檩
两个彩绘雕刻的垂莲柱
如一对含苞欲放的花蕾
开门是前院的繁华迎送
闭门是后院的欲语还休
那雕在垂珠上的莲瓣、串珠、石榴头
在岁月的交替中
独自演绎着季节的寂寥与诗意


古时礼教
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垂花门便是深宅大院中的那道二门
在深深的庭院里
多少少女蹴罢秋千
曾怯怯想过垂花门外的世界
多少初嫁新妇
曾含羞憧憬以后的美满生活
而门前的那对垂花柱
曾见过多少飞过墙的风筝
听过多少黄昏时的脚步声
还有晨曦里的嬉笑
和暮色里的离别
它知道一座宅院的悲喜
却把它们深深锁起来
尘封为一段不与人道的心事




秋去春来,繁华褪尽
深宅里的旧事
都成了烟云
只有垂花门上那对垂莲柱
仿佛从来不曾老去
而柱上的雕花
许是看过太多旖旎风光
见证过太多似水年华
在岁月的交替轮回中
成了永不凋零的花
低眉垂目间粲然一笑
便凝固成女子含羞低头的瞬间
风回深院的时候
仿佛它曾见过的一切
都在时光里鲜活起来
当你来到贝子庙的古建筑前,仰望环顾这青砖、灰瓦、红墙组成的古老庙宇,你会感到什么是历史的悠久、岁月的沧桑!

贝子庙是藏传佛教圣地。它的规模,历来被称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第一大寺,是锡林郭勒盟佛教文化的一大宝库,享有“北国名刹”声誉。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

整个建筑群有朝克钦、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七座大殿,五座拉布楞(-殿),五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个庙仓及两间-住宅在庙宇的东西两侧和后面。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主要殿宇重楼复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壮观典雅。

有一百多年的兴盛时期,喇麻最多时达1200人,当时,庙里的上层喇麻与西藏拉萨和山西五台山等地的宗教上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常常跋山涉水徒步到拉萨等地朝拜、取经。后来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贝子庙开始逐渐衰败。

贝子庙是锡林浩特及周边地区近270年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风俗和科学艺术的历史见证物;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

随着岁月的流逝,儿时的那份快乐无忧、纯真无暇,已被现实的生活消磨殆尽了。我总有一种逃遁深山的想法,哪怕是一天,在晨钟暮鼓中体会神圣庙宇的庄严与肃穆,撕下有时不得不戴着虚伪的面具,真实地,透彻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

全庙四周耸立一座红塔、五座白塔。其中处红塔的修建是为了镇邪。时间,如沙漏静静而逝。又一季,雨来春始冬眠。又一季,风过花开渐逝。待风止雨尽花凋零落,一转身却如这春雨一场,人生即弹指,红颜渐逝去,雨停了,梦,也醒了。

心有灵泉清洗,善由佛主恩赐。禅,一支清莲于心间宁馨而绽,温一壶清茶,余烟袅袅青山外,手持佛卷,细细会心领悟,每一次诵之,一泓清泉藏行于身心灌于五内,让尘一次一次净化,让心一次一次超然,即使身在闹市,心却无比清静,有道是,一方净土真佛境。佛,就在我心。是静,是净。

沥沥烟雨一季愁,瓣瓣花飞几世情。一场春雨几度残阳,半卷花事一世离伤,一颗敏感的伤春悲秋之心却是这般伤感,这般无处可逃。我,眼角闪过一滴清泪。愧,于心。

草原人民自古就有祭拜敖包的民俗。额尔敦敖包因借了贝子庙的灵气,更加威名远播;贝子庙也因有了额尔敦敖包的庇佑,四方香客如潮。锡林郭勒大草原众多的敖包中,额尔敦敖包可谓一枝独秀。

额尔敦敖包是目前在锡林郭勒盟范围内投资最多、建筑最豪华的敖包群。额尔敦敖包的祭祀活动,一般在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的初夏进行,即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
锡林郭勒盟是蒙古族文化非常浓郁的地区,来
整个塔尔寺是按照藏地佛教建筑艺术来构造而成,庞大的寺院与不同功能区域的有机组合,形成了非常专业而独立的藏地佛教文化研究地与传播地。寺院分为游客观赏区域与非游客观赏区域,在密经院、辩经堂以及朝拜的地方都是不允许拍照的,这个务必要牢记了。这不仅仅是对藏地文化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格的考验。

塔尔寺是整个佛教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与传播地。始建于明朝洪武皇帝1377年,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名在藏地佛教跨世纪的得道高僧——宗喀巴大师。一方面是宗喀巴大师在这里学习过佛法,另外一方面后来为了纪念宗喀巴大师就把塔尔寺辟为宗喀巴的道场了。

在宗喀巴师徒的努力下,格鲁派影响遍及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及蒙古族地区。黄教从明朝初年就一直受到历代中央政权的大力支持,位居藏传佛教各派之首,影响至今不衰。可以说布达拉宫是历史与影响力大于塔尔寺,而塔尔寺的佛教意义大于布达拉宫。在寺院内的每个大门都注入了很多藏地文化的色彩与元素。

青海的塔尔寺坐落于西宁市湟中县境内,之所以要把塔尔寺作为青海第一站不仅仅是交通便利性的便捷性了,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山野君对于塔尔寺历史很感兴趣,也许这仅仅是在藏地流行而出名的寺院。

塔尔寺里面的转经筒,不亚于西藏著名的寺院里的氛围。转经筒一般都是刻有观世音菩萨的根本咒子,这个咒子的母本就是“唵、嘛、呢、叭、咪、吽”这六字真言,读音为:ong 、ma 、ni、ba、mi和hong 。据说佛家最为基本的咒语,也是观音菩萨方便法门,经常转经筒的时候读诵此咒语可以消灾解难,获得一切福德!

塔尔寺闻其名就知道塔是很出名的了,确实如此。由于佛家把佛塔作为供奉佛祖的最高的象征性建筑物,塔的佛教意义深厚悠远。而塔尔寺供奉的除了第二佛祖的宗喀巴大师之外,还有宗喀巴大师的八位得道弟子也就是西藏地区最为出名的八位转世活佛。因为,我们进来就能看到的这白塔有八座了。

关于塔尔寺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宗喀巴大师了。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是一位将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和大力大势至菩萨三位菩萨的大手印合三位一体成就了最高的大圆 满法门,在佛法界有第二佛祖的赞誉,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之后的第二尊佛祖了。

对于佛教而言,绕塔三匝,其功德无量。因为绕着佛塔可以对佛祖最为尊敬的,而已经灭度的佛祖的守护神的金刚都会为绕塔者的累世冤亲债主进行超拔,所以能够带来业障的消灭,福德的增加。同时还能够增加绕塔者的恭敬心。

整个塔尔寺是按照藏地佛教建筑艺术来构造而成,庞大的寺院与不同功能区域的有机组合,行程了非常专业而独立的藏地佛教文化研究地与传播地。

寺院分为游客观赏区域与非游客观赏区域,在密经院、辩经堂以及朝拜的地方都是不允许拍照的,这个务必要牢记了。这不仅仅是对藏地文化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格的考验。

青海塔尔寺有自己独立的印经院,主要出版的以宗喀巴大师为核心的经典,还有藏地密宗文化的科普知识。包括藏地养生、大圆满以及藏藏医学等主要部分。塔尔寺印经院对于整个藏地佛学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是有对藏地文化感兴趣的佛子们或驴友们可以在此结缘。

在这座印经院的门头顶上,能看到颇有一番悟性的鸽子在此停留,仿佛在这里去寻求自己的解脱六道轮回的法门。

山野君所在的这座塔尔寺的院子上便是有辩经与佛法论证的地方,辩经作为藏地原始佛法最为重要的部分。讲究的是世人对佛法的科普性的论证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信仰。所以,藏地的辩经的沿袭才出现了藏地出了很多佛法的真正的高僧,才有很多佛经的论集。这些论集在《乾隆大藏经》原译本、《乾隆大藏经》嘉兴译本以及《续藏集》里都能找得到,从这些佛法的真正研究者来解读佛祖给我人世间真正的解脱法门而不是盲目信仰的精神寄托的虚假现状。

细心的人可以看得出这里的寺院大同小异,甚至有人觉得每个禅院都是一样的,其实呢,每个院子却有不同的门头的颜色,有黄色的、有绿色还有这红色的。在藏传佛教里面,颜色是不同菩萨与佛祖的法力。所以,不同颜色门头的院子,供奉的是不通的佛祖、菩萨或者度母。
